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建立方法,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细胞,孵育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OD值)。结果各浓度H2O2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H2O2损伤组间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0.1μg/mLLPS损伤组与对照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浓度LPS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5),且LP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OD值随LP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具有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各浓度TNF‐α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1),且TNF‐α浓度在一定范围内,OD值随TNF‐α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具有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H2O2、LPS和TNF‐α能体外损伤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成功建立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各损伤因子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鼠体外实验探讨白蛋白与血浆胰蛋白酶损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的关系,初步证实白蛋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将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待血管内皮细胞铺满96孔板底部,换用无血清DMEM 100μL并加入10组含不同白蛋白浓度的培养液50μL(浓度从10%~0.02%),各孔均含浓度为0.125%的胰蛋白酶,反应1 h,通过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OD值。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白蛋白浓度与相应血管内皮细胞OD值呈正相关。Y代表OD值,X代表板孔中白蛋白浓度,回归方程为:Y=0.021X^3-0.084X^2+0.140X+0.397。结论:白蛋白对胰蛋白酶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白蛋白浓度与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长托宁(PHC)对脂多精(LPS)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HUVEC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PHC( 10μg/L)组、LPS/PHC(25μ/L)组、LPS/PHC(50μg/L)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0)浓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蛋白质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核因子-KB (NF-KB)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性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存活率[(60.31±8.76)%比(100.00±0.00)%]明显下降、LDH含量[(326±52) μmol/L比(125±25) μmol/L]和NO浓度[(55.49±10.16) μmol/L比(12.13±11.02) μmol/L]明显增加(P<0.01);而PHC可以逆转上述效应(P<0.05).同时PHC可以降低LPS导致的内皮细胞iNOS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NF-KB和STAT3的表达(P<0.05) 结论 长托宁可以减轻LPS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和STAT3信号系统,减少NO生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内皮细胞细胞骨架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0.2μg/ml LPS作用于HUVECs 24 h,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模型。Y27632( ROCK特异性抑制剂)和缬沙坦(西药对照,AngⅡ受体1拮抗剂,Rho/ROCK信号通路的间接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了大黄素对LPS诱导的内皮损伤后的HUVECs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凋亡率,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10 mg/ml波连蛋白预包被/无包被96孔板观察细胞黏附能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cNOS、iNOS和NO浓度,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骨架和黏着斑蛋白的结构和分布。结果:(1)LPS成功诱导构建了HUVECs细胞骨架损伤模型。HUVECs细胞增殖减弱、凋亡增加,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皱缩、黏着斑蛋白聚集,LPS活化内皮、诱导肌球蛋白收缩,导致细胞间隙开放、内皮通透性增加、细胞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下降。LPS作用24 h后,cNOS减低,tNOS、iNOS、NO升高,呈现内皮损伤和炎症状态。(2)大黄素诱导HUVECs细胞凋亡、提高细胞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cNOS升高、iNOS减低,对细胞骨架和黏着斑蛋白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LPS诱导了HUVECs细胞骨架损伤,大黄素通过调节细胞的凋亡率、调节细胞合成和利用NO的能力、改变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而调节血管内皮通透性、改善内皮屏障功能。同时大黄素促进HUVECs凋亡,抑制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对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先给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放血处死后提取AT-Ⅱ细胞,经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后,随机分为8组(n=4):空白对照组(C组)、LPS组、利多卡因2μg/ml+LPS组(L1+LPS组)、利多卡因20μg/ml+LPS组(L2+LPS组)、利多卡因200μg/ml +LPS组(L3+LPS组)、利多卡因2μg/ml组(L1组)、利多卡因20μg/ml组(L2组)和利多卡因200μg/ml组(L3组)。给予上述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10min后加入LPS,培养4h,测定AT-Ⅱ细胞SP-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和L1+LPS组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0.01),L2+LPS组、L3+LPS组、L1组、L2组和L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1+LPS组、L2+LPS组和L3+LPS组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利多卡因2、20、200μg/ml预先给药可抑制LPS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SP-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6.
白鲜皮提取物拮抗内毒素/脂多糖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白鲜皮提取物2(DPR-2)对内毒素/脂多糖(LPS)的体外拮抗活性。方法 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检测DPR-2对LPS(0.1μg/L)的中和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DPR-2(0、8、0、16.0、32.0、64.0mg/L)对异硫氰酸荧光素-LPS(FITC-LPS,100.0μg/L)与小鼠单核细胞株RAW264、7结合力的影响,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以上浓度DPR-2对LPS(100.0μg/L)刺激的RAW264.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DPR-2对LPS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P〈0.05或P〈0.01);浓度为32.0、64.0mg/L时可显著抑制FITC-LPS与RAW264.7细胞结合(P〈0.01);对LPS刺激的小鼠RAW264.7细胞TNF-α和IL-6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DPR-2可通过中和LPS的作用阻断与RAW264.7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抑制LPS介导的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内Rac1信号激活是否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增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和导致紧密连接酪氨酸磷酸化中起作用。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体外研究,检测跨内皮细胞电阻抗观察不同浓度VEGF(5和50 μg/L)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内皮细胞转染野生型Rac1和显性负性Rac1质粒后,采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上述效应是否源自Rac1信号的激活,并观察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状态的改变。 结果 高浓度的VEGF(50 μg/L)刺激可引起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显著增高(P < 0.05),并引起肾小球内皮细胞中GTP结合的Rac1和膜结合的Rac1显著增加(P < 0.01),同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酪氨酸磷酸化也增加(P < 0.05)。用Rac1显性负性突变体转染肾小球内皮细胞能显著减弱VEGF对occludin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P < 0.05)。 结论 高浓度的VEGF可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其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酪氨酸磷酸化相关,这一作用需要Rac1信号途径的激活。糖尿病中增高的VEGF可能通过Rac1激活-occludin磷酸化导致肾小球内皮通透性增高,这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多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中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作用下RPMC的OPN细胞分布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法行R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3代细胞融合至80%时分组。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LPS(50,100μg/ml)组;50μg/mlLPS作用不同时间(8,12,24,34,48h)组;乌司他丁组:(160,320,640U/ml)与LPS50mg/L作用24h,RealTime-RT-PCR技术检测骨桥蛋白(OPN)、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LPS可刺激RPMC的骨桥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乌司他丁可降低LPS引起的RPMC中的骨桥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脂多糖通过上调骨桥蛋白的表达,引起腹膜损伤导致腹膜纤维化,乌司他丁可以一定程度抑制骨桥蛋白引起的腹膜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肾脏的急慢性炎症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姜黄素对内毒素(LPS)所致肾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SPF级昆明种小鼠40只,鼠龄6~8周,体重20~25g。小鼠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模型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mg/kg和5mg/kg);(3)治疗组(LPS+姜黄素):动物先腹腔注射姜黄素(1mg/kg或5mg/kg)3d,然后腹腔注射LPS1mg/kg或5mg/kg。于处理后6h取材,切取部分肾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部分肾组织用于MCP-1mRNA检测。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于KSF培养液中,设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液,LPS刺激组(1ng/ml,100ng/ml和10μg/ml),LPS刺激+姜黄素(5μmol/L和50μmol/L)处理组,分别培养4h和24h后收集细胞,应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MCP-1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表达。EMSA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腹腔注射LPS(1mg/kg和5mg/kg)虽未引起光镜下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但可显著增加小鼠肾脏MCP-1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20倍和26倍,而姜黄素处理可降低LPS所诱导的肾脏MCP-1 mRNA的表达,尤以LPS(1mg/kg)+姜黄素(1mg/kg)为明显(下降至基础值的2.5倍)。应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HK-2细胞4h,HK-2细胞MCP-1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的效应(分别增加1.60、2.15和14.7倍)。而以100ng/ml的LPS刺激HK-2细胞4h,观察姜黄素的干预作用,可见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μmol/L和5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所诱导的HK-2细胞MCP-1 mRNA的表达,且以50μmol/L姜黄素干预组为明显。同时EL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CP-1的表达结果相似。EMSA结果显示NF-κB的DNA结合活性随LPS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应用姜黄素预处理后,由LPS所诱导的增高的NF-κB的DNA结合活性随之下降。结论:早期给予姜黄素治疗,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肾脏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肾脏损伤的保护功能;而体外研究表明姜黄素可抑制LPS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表达,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 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随机分组:(1)正常对照组;(2)不同浓度LPS(1、10、100 mg/L)组;(3)不同时间LPS组:10 mg/L LPS 作用PMC 2、6、12、18、21、24、36 h;(4)血必净组:10 mg/L LPS预孵育2 h后,加入不同浓度血必净(2、10、20 g/L)再作用4及22 h。RT-PCR法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HMGB-1的蛋白量。 结果 (1)LPS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显著上调PMC 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 LPS刺激后,PMC TNF-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浓度组更为明显,且36 h内表达出现双峰。(3)血必净可抑制TNF-α和HMGB-1的表达,与10 mg/L LP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血必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结论 HMGB-1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理过程。血必净可明显下调TNF-α及HMGB-1的表达,减轻腹膜炎性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方法在体外培养第2代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5、1、2、5、10、20、30、40、50μg/L)的bFGF,继续培养48 h,噻唑蓝(MTT)法染色,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出不同浓度bFGF组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OD均值相比:5、10、20、30、40、50μg/L 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OD均值随bFGF浓度的增加,先逐渐增大(5~20μg/L),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20~50μg/L)。结论 bFGF有明显促肌腱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即促肌腱细胞增殖的起始bFGF浓度为5μg/L,而20μg/L时可达到促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诱导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内毒素 (LPS)刺激下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规律及信号调节机制。 方法  (1)在不同剂量和时间 ,用LPS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 30 4 ,从mRNA水平观察ICMA 1的诱导表达规律 ;(2 )以信号通路阻断剂预处理细胞 30min后再行LPS刺激 ,从mRNA及蛋白水平观察不同信号通路对ICAM 1诱导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果  (1) 10 0 pg/mlLPS刺激细胞 6h就可以诱导ICAM 1mRNA的表达 ,随刺激浓度增加 ,ICAM 1mRNA表达增强 ,10 0~ 10 0 0ng/mlLPS具有最大的诱导效应。 6~ 8h是mRNA表达高峰 ,12h以后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 (2 )核因子 κB(NF κB)抑制剂PSI能显著抑制ICAM 1mRNA及蛋白表达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 2 (ERK1/ 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抑制剂PD980 5 9及p38MAPK抑制剂SB2 0 35 80 ,均能在mRNA及蛋白水平部分抑制ICAM 1的表达。 结论 LPS以剂量 时间依赖方式诱导内皮细胞ICAM 1mRNA表达 ,NF κB是调节ICAM 1表达的主要信号通路 ,p38、ERK1/ 2是调节ICAM 1表达的次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先给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升高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以1×106/ml的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200 μl/孔)和transwell小室(100 μl/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脂肪乳对照组(I 组)加入10%脂肪乳4 μg/ml;异丙酚组(P组)加入异丙酚4μg/ml;LPS组(L组):加入LPS 10μg/ml;LPS+脂肪乳组(L+I组)加入10%脂肪乳4 μg/ml及LPS 10μg/ml;LPS+异丙酚组(L+P组)加入异丙酚4μg/ml 及LPS 10 μg/ml.于加入LPS前30 min加入脂肪乳或异丙酚,药物的浓度均为终浓度.加入LPS后6 h,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浓度;测定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结果 与C组比较,L组、L+I组和L+P组VEGF 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中VEGF浓度和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P<0.05),而I组和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L组比较,L+P组VEGF mRNA表达下凋,上清液中VEGF浓度和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降低(P<0.05),L+I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中VEGF浓度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呈正相关(r=0.833,P<0.05).结论 异丙酚预先给药可抑制LPS诱导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升高,其机制与下调VEGF表达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opofol pretreatment on the increased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 rats.Methods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 isolated from SD rats were cultured in 24-well plates(200 μl/well) and transwell filters (100 μl/filter) at 1×106/ml and assigned into 6 groups (n=10 each):control group (group C) , introlipid group (group I), propofol group (group P) , LPS group (group L), LPS+introlipid group (group L+I) and LPS+propofol group (group L +P). In group I, 10% introlipid 4 μg/ml was added. In group P, 4 μg/ml propofol was added. In group L, 10 μg/ml LPS was added. In group L+I, 10% introlipid 4 fig/ml combined with 10 μg/ml LPS was added. In group L+ P, 4 μg/ml propofol combined with LPS 10 μg/ml was added. Introlipid or propofol was added 30 min 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L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s mentioned above were all final concentrations.After 6 h incubation with LPS, the cells were collected for measuremen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 expression using RT-PCR. The supernatant was collec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VEGF concentration by ELJSA. The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was determin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C,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was up-regulated and the VEGF concentration and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L, L+I and L + P groups (P<0.05 )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in the parameters mentioned above in I and P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L, the expression of VEGF mRNA was downregulated and the VEGF concentration and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L+P group (P<0.05),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in the parameters mentioned above in group L+I(P>0.05).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VEGF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endothelial cells(r= 0.833,P<0.05).Conclusion Propofol pretreatment can decrease the increased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LPS probably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VEGF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 30 4体外共培养模型 ,研究内毒素对共培养中性粒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的作用。 方法 将ECV 30 4细胞接种培养 ,待细胞接近融合 ,加入 2× 10 6/ml即时分离纯化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按不同的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于 4、8、12、2 4h测定细胞上清中TNFα及IL 6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不同浓度的LPS刺激内皮细胞TNFα产生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 1μg/mlLPS刺激共培养中性粒细胞 -ECV 30 4 ,在 4h其TNFα水平明显上升 ,10 μg/mlLPS刺激共培养中性粒细胞 -ECV 30 4 ,其TNFα水平逐渐上升 ,8h后比较明显 (P <0 .0 5 ) ,12、2 4h仍维持较高水平 ;对于单纯内毒素刺激ECV 30 4细胞 ,随着LPS浓度的增加 ,IL 6生成明显增加。 1μg/mlLPS刺激ECV 30 4IL 6自 4h后即明显上升 ,8、12h一直维持在高水平 ,直到 2 4h才明显回落。对于共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单纯共培养中性粒细胞 -ECV 30 4IL 6无明显变化 ,而较低浓度10 0ng/mlLPS刺激共培养中性粒细胞 -ECV 30 4IL 6与 1μg/mlLPS刺激ECV 30 4相当 ,2 4h仍维持在高水平。 1μg/ml及 10 μg/ml刺激共培养中性粒细胞 -ECV 30  相似文献   

15.
p38 MAPK在LPS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CAM-1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中的作用。方法 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为两组:(1)刺激组,设不同时相点分别用LPS刺激内皮细胞;(2)预处理组,在LPS刺激前2h,用SB203580预处理内皮细胞。观察ICAM—1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检测内皮细胞p38MAPK活性变化。结果 LPS刺激后,内皮细胞表面ICAM—1分子在8~36h显增加,胞浆中mRNA在2h即有显增加;LPS刺激HUVEC后15min,p38MAPK活性即有升高,30~60min达高峰。p38抑制剂SB203580可显抑制LPS的诱导作用。结论 LPS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HUVEC的I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内毒素 /脂多糖 (LPS)对人巨噬细胞系U937生物学性状和生长因子分泌能力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以 0 .0、0 .1、1.0、10 .0、5 0 .0、10 0 .0 μg/ml的LPS刺激体外培养的U937,作用 2 4h后运用四氮噻唑蓝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  结果 与LPS为 0 .0 μg/ml时比较 ,当其浓度为 0 .1~ 10 0 .0 μg/ml时可刺激U937细胞凋亡、促进其分泌TGF β1(P <0.0 5~ 0.0 1),其中低浓度 (0 .1~ 10 .0 μg/ml)的LPS可促进U937增殖 (P <0.0 5~ 0.0 1),但对VEGF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P >0.0 5);高浓度 (5 0 .0、10 0 .0μg/ml)的LPS对U937的增殖无促进作用 (P >0.0 5 ),但能提高VEGF的分泌能力 (P <0.0 1)。结论 LPS可激活U937并促使其分泌TGF β1,刺激浓度以 0 .1~ 10 .0 μg/ml为宜 ;LPS仅在较高浓度时能促进U937细胞分泌VEGF。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模型,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内毒素对HUVEC形态的影响;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IL-6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VEC的形态,使其发生梭状变形。刺激HUVEC分泌IL-6的最小剂量为1ng/ml,呈剂量依赖性增加,8h达高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LPS10ng/ml与HUVEC作用24h后,ICAM-1在核膜的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 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VEC的形态和功能,对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粘附,在炎症瀑布反应的触发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始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To investigate th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of endothelial cell (EC) with LPS free from theparticipation of serum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灶组织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灶组织细胞的作用。 方法 采用噻唑兰法观察米非司酮对 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灶组织原代培养细胞体外生长状态的影响 ,实验分为 1.2 5、2 .5、5 0mg/L 3个药物浓度组 ,培养 5 2h ,测定OD值 ,并与空白对照组对比。 结果  1.2 5、2 .5、5 0mg/L组及对照组的OD值分别为 (0 .2 19± 0 .0 4 4 )、(0 .185± 0 .0 38)、(0 .15 2± 0 .0 33)、(0 .2 6 2± 0 .0 6 8) ,5 0与 1.2 5mg/L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5 0、2 .5mg/L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细胞生长抑制率 2 .5mg/L组 (IR =2 9.4 %)是 1.2 5mg/L组 (IR =16 .4 %)的 1.79倍 ,5 0mg/L组 (IR =4 2 .0 %)是 2 .5mg/L组的 1.4 3倍。  结论 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腺肌病腺肌组织细胞的生长 ,其抑制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