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PICC置管肠外营养并发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以126例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穿刺部位、合并症、输液成分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对静脉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 年龄≥60岁者静脉炎发生率(21.9%)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8.1%)(P<0.05).左侧静脉穿刺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8.6%(8/28),右侧为11.2%(11/98),左侧显著高于右侧(P<0.05),其中右侧贵要静脉发生率最低(2.0%).输注脂肪乳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21.2%)显著高于未输注脂肪乳患者(8.3%)(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炎(30.8%)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11.0%)(P<0.05),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静脉炎发生率(26.7%)显著高于无高脂血症患者(11.5%)(P<0.05),而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龄、输注脂肪乳、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增加了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右侧贵要静脉为PICC首选.对该类患者应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DP治疗仪加喜疗妥对于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行PICC置管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置管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TDP治疗仪联合喜疗妥乳膏,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TDP治疗仪联合喜辽妥乳膏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发生率,减轻了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或操作后在床边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困难或失败的52例患者,在DSA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对静脉显影不佳者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靶静脉,对静脉迂曲或变异者采用微导丝导引法置管。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成功置入PICC管,置管成功率96.1%。其中46例一次成功置管,4例第一次置入失败,第二次置入成功;全部病例均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21例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法,4例因头静脉注入深静脉角度过锐或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段狭窄,走行迂曲而使用微导丝导引克服血管迂曲后置管成功,2例因双侧肘正中静脉缺如,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狭窄、闭塞置管失败。50例置管患者中,平均留管时间73天,2例(4.0%)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2.0%)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2.0%)发生无菌性静脉炎。结论 DSA导引下运用介入方法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床边置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骆春林 《西南军医》2016,(2):192-19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价值。方法160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8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置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及CRBSI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及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RBSI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1.2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4月60例首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4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为A组,20例PICC置管为B组,两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中观察记录留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A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1~5 d,中位时间3.7 d,B组PICC置管保留时间为15~280 d,中位时间157.5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主要并发症有局部渗出、静脉炎及管腔堵塞。A组发生局部渗血18例、静脉炎29例及管腔堵塞10例,B组发生局部渗血4例、静脉炎1例及管腔堵塞0例。A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B组日常生活无需人照顾。结论PICC置管安全、保留时间长,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肿瘤病人的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6.
预防性给予喜疗妥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312-2312
目的:观察预防性给予喜疗妥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情况.方法:112例行PIC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性给予喜疗妥治疗组患者59例;未预防治疗组患者53例,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10 d内静脉炎发生的情况、静脉炎程度、静脉炎发生的时间.结果:PICC置管后10 d内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3例,观察组发生静脉炎4例;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程度比较有统计数意义.(P值<0.05).结论:预防性给予喜疗妥可良好的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临床可行性.方法:180例需行化疗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组(E组)及传统PICC置管组(C组),每组90人,均采取贵要静脉为穿刺血管,观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组并发症较C组低(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IVAP)与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后血栓发生率,选择更加合适的化疗静脉输液通路。方法将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研究组80例均实施IVAP置管,对照组80例均实施PICC置管。将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完成置管后,研究组患者均为发生血栓并发症,比例为0.00%,而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7.50%,研究组明显性偏低(P<0.05)。结论和PICC置管相比,IVAP的置管后血栓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 IECG)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的PICC置管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行超声引导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置管2周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为96.85%,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60%,对照组为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观察组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达到90.4%,对照组为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年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经B超引导穿刺联合IECG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可提高置管的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首次成功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风险,且180 d累积技术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腔静脉定位得出。比较2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PICC置管精确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CT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互联网联合多元化延续性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02-01~10-30采用互联网联合多元化延续护理进行PICC居家护理的143例PICC置管并带出院的妇科...  相似文献   

13.
涂颖  宗媛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1040-1041
<正>静脉炎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內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2009年2月—2010年6月我科对64例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分别采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丹麦康乐保险公司生产的水胶体敷料)及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461例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32例出现导管移位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对伴有导管内凝血者先正位后溶栓;伴有静脉血栓者充分抗凝成功后再正位。正位可采用脉冲式注入同时送管法,若失败可插入同型号导丝再正位;也可经患者同意直接插入导丝正位。结果32例中无意中发现导管移位的有20例,多于因客观因素发现者(P=0.04);肿瘤部位与导管移位有关(P=0.01);患者的发病年龄、置管肢体侧向及穿刺的静脉与导管移位无关(P>0.05)。正位成功26例(81.25%)。正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置管的静脉而无关。结论PICC置管时的导管异位和留置期间的导管移位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应定期行X线和置管静脉超声波检查。建议厂家按移位发生比例生产单包装导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正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体外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病人因需长期化疗 ,对外周静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使外周浅静脉出现严重的静脉炎 ,血管变硬 ,呈条索状 ,无法再进行化疗和进一步治疗。我科于 2 0 0 1- 0 6始采用体外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为需中长期静脉治疗导管置管 ,避免了反复穿刺、药物治疗性静脉炎和化疗渗漏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患者 ,年龄 2 2岁~ 70岁 ,平均年龄 4 0 7岁。其中肺癌 5例 ,肝癌 3例 ,脑肿瘤 1例 ,右髋髂软骨肉瘤 1例。其中从肘正中静脉置入 3例 ,头静脉 3例 ,贵要静脉 4例。置入PICC管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监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作用。方法:将112例需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拍胸片后是否需再操作。结果: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8.21%(55/56)、85.71%(48/56),置管时间分别为(5.64±2.44)min、(7.82±6.90)min,术后胸片发现导管位置异常分别为0%及10.7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监测下行PICC置管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和再操作次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宁地区危重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PICC置管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治疗及肿瘤患者化疗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是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结果:PICC置管方便、安全,易掌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结论:PICC置管技术是西宁地区开展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利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822例,静脉置管913例,均为女性,年龄29~69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43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368例,经股静脉置管105例,输液港10例。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PICC置管常见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IIy InsertedcentraI catheter,PICC)由于使用安全方便,并发症相对其他置管发生率低而被患者接受。肿瘤患者化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由于化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相继出现,常常给静脉输液带来很大困难。PICC置管完全解决了这一护理难题。现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接收需要进行PICC植入术患者120例收入本试验中,基于双模拟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分别开展传统PICC置入术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对两组导管异位率、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状况、穿刺次数、VAS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置管费用进行观察。结果 (1)在导管异位率和置管一次成功率方面,观察组(1.67%、98.33%)比对照组(11.67%、86.67%)优,组间差异明显(P<0.05)。(2)在置管第2 d疼痛、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6.67%、8.33%)与对照组(20.00%、11.67%)相比,组间差异较小(P>0.05);(3)在置管第5 d手指肿胀和静脉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67%、1.67%)均比对照组(11.67%、13.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穿刺点渗血,观察组(8.33%)与对照组(13.33%)无明显差异(P>0.05)。(4)在置管第6d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