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许尤琪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经验。许尤琪认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瘀毒积滞,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湿热、瘀滞、邪毒蕴结为标,病机关键在于脾虚而邪实。提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治法为扶正化瘀解毒散结法。用药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善用通腑及虫类药物;对术后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治法及药物;并独创了治疗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陆德铭教授辨治乳腺癌术后转移的经验。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正气虚损、余毒未尽;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临床治疗注重病证结合,运用专病专方,结合兼证灵活化裁,同时强调情志调摄和饮食调理。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王涛  方文岩 《光明中医》2023,(3):441-443
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的腹泻,方文岩主任临证时抓主症而辨病机,将大肠癌术后腹泻分为虚实两端,实者采用通腑的治疗大法,并注重局部与整体相合;虚者采用温补脾肾的治疗大法。方文岩主任在大肠癌腹泻临证治疗过程中,善用重剂且常用炭类药材,常能取得不错治疗效果。现整理方文岩主任治疗大肠癌经验并后附方主任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山广志教授从事肿瘤诊治工作近40年,在中医治疗肝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山师慎用具有"攻伐"作用的破气血、逐水药及抗癌中药、化疗药等,用药多以平和为主,以保护正气;重视实脾益胃,保护胃气;治疗以柔肝疏肝为主,以顺肝气;通过滋补肝肾和温补脾肾,使阴阳调和,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并就它给中医药抗癌带来的启发以及中医药干预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CT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158例经CT确诊或者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主要分布、CT表现特点等资料总结报道。结果: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rn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R区)共有5个(2.79%),肝转移淋巴结组共有5个(2.79%),腹膜后淋巴结组共有4个(2.24%)。由此可见,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大多在2R区、7区以及2L区等出现,占淋巴结总转移的73.74%;淋巴结的转移时间在3个月~26个月之间,平均(18.03±10.03)月。结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T可以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邵兴  山广志 《吉林中医药》2011,31(4):287-288
山志广教授运用腔静脉内置支架置入术,配合中医百合固金汤与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癌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可迅速解除狭窄症状,缓解档症状,加快微血管血栓的消融,防止上腔静脉的再度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山广志教授运用腔静脉内置支架置入术配合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白建平  邓宏  张海波  李柳宁 《新中医》2010,(11):132-133
<正>大肠癌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根治率低,需配合化疗、放疗,甚至生物治疗,尽管这些治疗方法的进步使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了改善,但疗效仍不理想。广东省中医院刘伟胜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在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受益良多。兹将刘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蒋益兰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蒋益兰教授一般分3期论治大肠癌。早期以扶正祛邪为主:早期多为气血亏虚,瘀毒未尽,拟健脾消癌饮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中晚期以减毒增效为要:(1)放疗后多为脾胃亏虚、热毒伤阴证,拟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益气养阴、健脾和胃;(2)化疗后多为肾气不足、脾胃亏虚证,拟脾肾方加减健脾益肾。晚期重在扶正、内外兼治:(1)脾虚血亏、瘀毒内结证,拟健脾消癌方健脾养血、化瘀解毒;(2)湿热内蕴、瘀毒内结证,拟白头翁汤加减清热祛湿、化瘀解毒;(3)脾胃虚寒、瘀毒内结证,拟理中汤加减温阳健脾、化瘀解毒;(4)脾虚下陷、瘀毒内结证,拟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升阳、化瘀解毒。  相似文献   

10.
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认为大肠癌术后不全性肠梗阻的病机是阳虚,寒、痰、瘀三邪互结,气机受阻,腑气不通;病位在肠腑,与脾、肾、肺及三焦关系密切;按照肠梗阻出现的时间、临床症状和理化检查结果,将该病分为三阶段,即早期阶段、缓解阶段、康复阶段;治疗上以柴氏中医防治肿瘤四则四法为基础,采用化痰祛瘀、温经散寒、调畅气机的方法,分阶段进...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内经>所述之"肠中积聚"、"腹痛伏梁"、"肠蕈"、"肠澼"、"便血"等疾病与大肠癌的症状体征相类似.现代医学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大肠腺瘤和多发性腺瘤、多种肠炎、及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还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饮食中肉类、脂肪摄入比例的增加而粗纤维减少,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海燕  张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4727-4727,4742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目前胃癌根治手术的普及,以及新TNM分期对术后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的选择与指导的综合运用,已使胃癌5 a生存率逐年升高[1]。但由于胃癌根治性手术率仍偏低,较普遍存在复发及转移的问题。伽玛刀是目前治疗胃癌术后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较为先进  相似文献   

13.
施志明治疗大肠癌经验举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施志明教授治疗大肠癌的辨证用药经验。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防治并举;用药首重益气健脾,采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的方法;结合腑病特性,合理应用“攻下”与“收敛”法。  相似文献   

14.
王晞星教授创立了以“和法”论治肿瘤病的学术思想,临证中将“和法”融于诊治疾病的各个阶段。王教授认为甲状腺肿瘤的病因为脏腑气血失和、痰气瘀毒循经上犯而成,外科手术虽可切除有形之瘤体,然无形之“不和”之态仍存,“和之不和”尤为重要。王教授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善用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甲状腺癌及其术后诸症,文章将相关经验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郭冰玲  蔡美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25-26,52
介绍蔡美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及六淫外邪等,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毒互结、气血亏虚、脾肾虚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型。蔡师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要为气阴两虚之证,阴虚日久则出现火旺之证,临证辨治应从肝、脾、肾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扶固正气为主,视其气血盈亏分虚辨实,适当佐以祛邪,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效,自拟脾肾方,针对术后治疗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分清轻重缓急,悉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介绍王旭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气滞、痰、瘀、癌毒,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治疗本病擅长从脏腑特性着手,分虚实论治,虚者益气健脾、滋阴壮阳,实者疏肝理气、化痰祛瘀、抗癌解毒等,强调标本同治,重视情志疏导,从而达到邪去正复,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王笑民教授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王教授认为,肾虚肝郁是乳腺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治疗首推补肾疏肝,兼顾健脾。痰瘀毒互结是乳腺癌关键病机,祛邪当以化痰祛瘀、解毒散结贯穿始终。王教授的处方精专、讲究配伍、特点突出,临床上善用虫类药,用药量大,时间长,同时重视患者的情志调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慢性咳嗽已成为呼吸科常见的病种之一。临床上通常将咳嗽作为呼吸系统的惟一或主要症状,咳嗽时间超过3周,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其病因较为复杂,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胃一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等。多易误认为支气管炎,罔用抗炎治疗而无效。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年,使病人及其家属遭受极大的痛苦。张念志教授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根据临床病因之异,潜心辨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在近年内取得了飞快发展,中医药治疗在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肠癌术后中西医辅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西医治疗术后大肠癌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维顺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周维顺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认为病因病机有内外之分;治疗过程中注重辨证论治与病证结合,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