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威廉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6,1(4):278-278
血管造影曾被认为是判断脑动静脉畸形(AVMs)治疗成功与否的金标准。术后血管造影证实无残余血管巢及早期引流静脉,表明脑AVMs已治愈,并消除了出血的危险性,本描述了5例手术后早期血管造影为阴性的复发性脑AVMs的病人,5例病人均为大脑半球AVMs,年龄5—13岁,最初表现为出血,术后1—9年在12—16岁时复发,出 相似文献
2.
赵炳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8,(2)
由于广泛使用CT,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隐匿形脑血管畸形。常见于成人而少见于儿童隐匿形的儿童脑血管畸形其临床过程和放射学所见都酷似胶质瘤,因此在鉴别诊断和处理上应予特别注意。本文报告5例婴儿和儿童脑血管畸形,脑血管造影时不显影,CT扫描时发现了高密度的病变,注对比剂后几乎没有增强。畸形血管4例位于大脑半球,1例位于脑干。全部畸形均经外科手术切除,予后均佳。术后病理切片报告:血管性的血管瘤1例,已经发生了栓塞的动静脉畸形3例,有新旧出血的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脑血管造影时畸形率占11%,其原因可能有:1.与大循环不相通且循环时慢。2.静脉瘤内有血栓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除3例外其余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9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16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6例病人合并亚急性出血.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结论MS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S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 相似文献
4.
报告20例脑血管造影阴性、病理证实为血管畸形的病例。合并血肿者13例,全切除畸形19例,大部分切除者1例。结果17例恢复良好,3例遗不同神经缺失症状。作者认为畸形小、受凝血块压迫或破坏,血栓形成或钙化,血流缓慢,或因血管造影的技术复完善均有可能在不同条件下使血管畸形不显影。但CT扫描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为确诊手段。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6.
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治疗血管畸形引起的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一1997年约lqX)例脑血管畸形病例中癫病者185例18.5%。癫病者中手术126例占68%,未手术59例(32%)。随访结果显示脑血管畸形的手术切除,除可免除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外并可缓解或消除癫病发作,有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康复,报告如下:临床资料l一般资料:63例中男40例,占63.5%。女23例,占36.5%。男:女一1.7:l。年龄最小6岁,最大47岁。20-30岁发病率最高,占42.8Q。2.动静脉畸形发生部位与癫痛类型:以中动脉分布的额领顶区癫痫发生率最高,占56.7%… 相似文献
7.
作者复习文献,有31例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造影中破裂出血,其预后多不良。本文又报告4例由脑血管造影引起并证实是颅内动脉瘤自发出血所致(其中1例是过去未报告的动静脉畸形在造影中发生出血)。作者再次强调这种可能并发症的危险性。作者认为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是罕见的,如Niozuma 在939例囊状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期间再出血只发牛1例(0.105%)。美国5,484例脑血管造影中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研究不断深入,尽管动脉瘤破裂是该病的最常见原因,但仍有15%的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表现阴性结果。这一部分患者愈后良好,但仍有20%出现脑出血、脑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进一步的放射学检查可有约0~24%的阳性结果发现。本文分析36例,结合文献报告,探讨其病变特点与病因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9年6月~2002年6月经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36例,约占同期自发性SAH的18%(36/190),其中 相似文献
9.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假阴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造影假阴性发生的可能原因,提高SAH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2例SAH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初次阴性52例,复查造影25例,发现6例有异常病变:4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C<,2>段动脉瘤,1例脑血管畸形.结果 结合文献对这6例初次脑血管造影假阴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发生假阴性的原因.结论 SAH造影时应采用高分辨率的造影机;二维造影时要多角度投射,避开血管间的重叠;必要时采用三维血管重建;提高阅片医生的能力;初次阴性病例可配合CTA、MRA检查且必须强调全面细致复查造影. 相似文献
11.
任智英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7,(2)
脑血管造影不显影的脑血管畸形,用CT和增强cT无所见时,其诊断非常困难。作者用大量造影剂延迟CT对7例这样的患者做出了明确诊断。7例患者均为皮质下出血,用连续血管造影、延长注射法等均未显示血管畸形。作CT后,快速静脉点滴60%碘酞葡胺100ml(28.2克碘),作增强CT,继 相似文献
12.
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杨卫忠,梁日生,陈建屏,倪天瑞,刘才兴,张国良,石松生1991年以来我院应用真丝线段和头发作为栓塞材料,经微导管注人栓塞治疗AVM1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9—42岁,平均23.5...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诊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可能存在的出血原因,寻求当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时的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322例SAH出血病人,其中55例病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结果 17例因再出血或遵医嘱行2次脑血管造影,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l例发现左颞叶底部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重复脑血管造影阴性行开颅手术探查,证实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和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8例行MRI检查,1例发现胼胝体AVM;8例行CTA检查,1例发现前交通动脉瘤。1例因出现典型的下肢放射痛而行脊髓血管造影,发现L2AVM。结论 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行重复血管造影,结合MRI、MRA及CTA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标准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前交通动脉瘤的特点,研究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标准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处理及预后.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岁以下,均为首次发病,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主要临床表现.标准脑血管造影均为阴性.3例因临床高度怀疑前交通动脉瘤而行微导管造影,发现小的前交通动脉瘤,其中2例同时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1例开颅手术.另1例造影后3d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探查发现巨大前交通动脉瘤,瘤腔内血栓形成.治愈2例,死亡2例.结论 有少数前交通动脉瘤的标准脑血管造影为阴性,当临床高度怀疑前交通动脉瘤时应增加特殊的投照位置、试行微导管造影,MRI有助于发现栓塞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34例病人脑血管造影35例次,血管内治疗17例次,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2例,术后穿刺点出血1例,经及时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护理配合是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多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3 ̄1998年50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中8例获明确诊断,通过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1例右颈内动脉C1-2段动脉瘤;MRI检查发现3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手术探查发现2例动脉瘤,1例动脉壶腹,1例中服静脉畸形。结论 首次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的SAH 相似文献
18.
19.
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后巨大脑血管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15例巨大动静脉畸形栓塞后手术全切除。男9例,女6例,年龄20~43岁(平均29.4岁)。无手术后死亡,仅2例术后肌力弱和偏盲。经随访肌力差1例已恢复。栓塞后再手术切除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作用如下:(1)应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栓塞供应动脉有助于手术时分离血管畸形;(2)术前应用IBCA栓塞大的血管畸形叮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3)栓塞后分期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可减少正常灌注压突破发生的危险,使原认为无法手术的动静脉畸形变为可以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表型与其发生的关系。方法 :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畸形 CVMs5 1例 (AVMs 46例、 VMs2例、 AVF 2例、 DAVF 1例 ) ,分析病灶部位、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特征。结果 :发现供血动脉与畸形血管发生的关系有终末供血动脉并终止于 AVMs、通过动脉部分发出分支供应畸形血管 ,也有来自颈内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多支供血血管 ;AVMs主要以单支静脉引流进入深静脉系统和 /或静脉窦 ;AVMs的供血动脉较为明显 ,为正常动脉 (解剖行程 )的终末动脉和主干动脉发出的侧方分枝 ,较正常脑动脉有不同程度扩张 ;AVMs中引流静脉 ,以单支静脉引流为主 ,从病变的不同部位融合成一个较大的静脉 ,最终引流入深部静脉和 /或静脉窦 ,典型的病灶呈契形表现 ,AVMs具有发育较为成熟的血管结构。结论 :本结果提示 AVMs为胚胎早期血管发生异常所致 ,以后可能在异常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出现新的血管、扩张和破裂出血等继发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