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常见问题及其预防对策,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开出的3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对其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有94张(31.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剂量给药31张(32.9%)、适应证不符24张(25.5%)、不合理联合用药22张(23.4%)、溶媒选择不当17张(18.1%)。其中,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20例,14例为不合理用药时出现的,占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的14.9%(14/94);6例为合理用药时出现的,占合理用药病例数的2.9%(6/206),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门诊25422张处方,统计应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年龄、诊断、用药品种、类别、科室等,以药品说明书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为依据,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院门诊中药注射剂处方3096张,占门诊处方的12.18%。1~18岁年龄段使用中药注射剂比例较大,占总使用量的79.43%。其中,儿科急门诊开具的中药注射剂处方2446张,占门诊中药注射剂处方的79.01%,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处方2772张占89.53%。共检出应用不合理处方2467张,其中频次不合理1418张(45.80%)、疗程不合理524张(16.92%)、超适应证用药228张(7.36%)。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门诊西药房(实行计算机管理后2008,4.18—6.30两个单元药柜的全部处方共3093张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中药与中药、中药与化学药)高于单一用药,占使用中药注射剂处方总数的59.51%,中药注射剂超剂量用药占使用中药注射剂处方总数的34.63%,离退休组居第一位,学生组无一例超剂量用药。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需进一步规范,医、药、护人员要为患者把好安全用药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院2015年9~11月儿科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取某院2015年9~11月儿科门急诊处方并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 301张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3381张(11.9%)。其中热毒宁1002张(29.6%),痰热清1320张(39.1%),喜炎平1056张(31.3%)。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年龄段在3~6岁所占比例最大,为54.1%。痰热清注射液使用率最高,占36.6%。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用共占69.2%。结论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永荣  吴亮  徐迎春 《中国药房》2015,(8):1027-1029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4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处方15 918张,2014年7-8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处方13 132张,2014年3-8月使用中药注射剂归档病历40份,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月抽取的15 918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处方中有2 419张处方使用中药注射剂,其中235张(9.71%)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7-8月抽取的13 132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处方中有1 957张处方使用中药注射剂,其中154张(7.87%)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40份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归档病历中,有24份(60.00%)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溶剂应用不适宜、超剂量用药、选药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结论:通过处方及病历点评,分析和评价用药的合理性,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中药注射剂的静脉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促进临床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PIVAS 系统和北大医信电子病历系统,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 2019 年 4 月—2020 年 3 月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按照药物不合理用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用药指导。结果:共分析该院 64 221 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共 27 种,存在 436 例用药不合理情况,不合理用药率为 0.68%,其中配伍禁忌占 34.86%,溶媒用量选择不当占 45.64%,药物用量不当占 14.91%,其他不合理占 4.59%。结论:存在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示药师需不断更新药品知识,认真细致地审核处方,发现问题及时和临床医师沟通,确保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60岁以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统计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60岁以上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合计5 386张,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 386张处方中,问题处方为2 319份(占43.06%)。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溶剂不当、联合用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9月门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对处方诊断、给药途径、单次用量和联合用药进行统计,与药品说明书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316张,中药注射剂功能主治符合率为72.78%;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现象,高限剂量使用占49.37%;稀释剂规范率为67.41%;使用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处方占31.01%。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符的现象,应该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相似文献   

9.
陈浩  冯雷  赵业婷  胡扬  都丽萍 《中国药事》2020,34(3):357-362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品,规避用药风险。方法: 整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息,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ADR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并对发生人群、ADR严重程度、涉及药品及预后、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56例次(年龄范围为0岁~95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共415例次,占54.89%。415例不良反应共涉及中药注射剂36种,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15种药品;涉及23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6.15%),其次为清热剂(7种药品;涉及7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7.11%)。排名前12位的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共353例次,占所有不良反应的85.06%,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4种药品;涉及2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9.49%)。415例次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13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7种。415例次不良反应中,174例(占比41.93%)提及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应重视和规范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药师要发挥专业特长,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不合理抗菌药物注射剂处方的临床特点,为下一步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21年1月—12月医院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处方2 520张(每月210张),点评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处方的时间和科室分布、不合理的原因类型,以及所涉及的抗菌药物品种。结果:2 52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145张(占5.75%),其中上半年的不合理处方张数多于下半年(100张vs 45张);145张不合理处方中,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处方最多(36张,占24.83%),其次为ICU(24张,占16.55%);主要的不合理情况是遴选药物不适宜(48张,占33.10%);不合理处方所涉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处方最多(37张,占25.51%)。结论:医院抗菌药物注射剂的使用仍有一定程度的不规范,全院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积极开展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专项点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使用的情况,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建议。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9月的242份出院患者病历,对其中的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用药实例,从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用药出现的原因、风险规避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用药占10.19%,大部分超适应证用药为合理用药。结论:临床医师应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辨证用药,同时遵守医院相关规定,规避风险;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家应尽快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并加强对传统中药剂型和中药注射剂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顾艳  沈慧  钱芳 《上海医药》2016,(16):11-14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抽样方法,分别抽取2013年第4季度100份住院医嘱和2014年第4季度100份住院医嘱,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药物利用指数(DUI)>1的比例,对照组为77.80%,研究组为40.00%;中药注射剂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为24.49%,研究组为20.46%;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比例,对照组为22.00%,研究组为14.00%。结论:临床药师的有效干预可以降低超剂量用药的比例,降低中药注射剂费用占比,同时提高其临床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2020年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结果 2020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较2019年整体下降20.68%,...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琳  魏国义 《中国医药》2009,4(12):986-98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72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5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59.6%;新的一般的ADR为18例,占25%,严重的ADR较少,为3例,占4.2%;西医科室上报ADR的比例较大,为50例,占69.4%。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溶剂,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朱文涛  郝海涛  马红 《中国药房》2010,(35):3345-3346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市某中医医院收集并上报的169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结果:169份ADR报告中,化学药品引起的ADR153例,中药引起的ADR52例;引起ADR最多的剂型为注射剂,占ADR总比例64.88%;由联合用药引起的ADR30例,其中14例是中药与化学药品联合使用造成的。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普内科出院病历各3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不合理应用情况、占总住院费用比例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普内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不合理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25.00%、7.6%、19.67%T降至干预后12.0%、6.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的主动干预促进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