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以及不同体重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为判断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中,纳入170例胎龄28~42周、出生8 h内入院的新生儿,其中男性87例,女性83例。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和极低出生体重组。按是否小于胎龄分为早产适于胎龄儿组、早产小于胎龄儿组、足月适于胎龄儿组、足月小于胎龄儿组。于生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TT)及D-二聚体(D-dimer)。结果早期早产儿组的APTT、P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晚期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P值均<0.05),FIB水平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P值均<0.05);晚期早产儿组的APTT、PT水平均高于足月儿组(P值均<0.05),但两组间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极低出生体重组的APTT、PT、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低出生体重组及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5),FIB水平低于低出生体重组及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5);低出生体重组的APTT、PT水平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5),但两组间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产小于胎龄儿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早产适于胎龄儿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足月适于胎龄儿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产儿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儿[26.6%(29/109)与8.2%(5/61),χ^2=9.019,P=0.003]。结论新生儿凝血指标有胎龄和体重差异,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新生儿凝血功能越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点,并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1例晚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组)和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75例(足月对照组),于生后1、2、3d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观察2组新生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生后第1天,晚期早产儿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均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晚期早产儿组均高于足月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晚期早产儿组的潮气量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仍比足月对照组高(P<0.05).至生后第3天,2组新生儿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间,分钟通气量第1天较第2天低,呼吸频率比第2天快(P均<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比第2天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 龄> 34周的早产儿存活率与足月儿几乎一样,但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早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也较明显.加强晚期早产儿呼吸道管理,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是晚期早产儿呼吸监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963例RDS患儿根据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4周)679例,晚期早产儿组(34~<37周)204例,足月儿组(≥37周)80例,分别对各组患儿的发病率、入院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诊治、预后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RD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均以早期早产儿占多数,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比例有增多趋势;RDS患儿男婴超过女婴(P<0.05),且胎龄和体重越大,男婴比例越高;足月儿RDS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低于早产儿组;早产儿发生RDS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膜早破、胎盘异常、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足月儿发生RDS的高危因素主要是择期剖宫产与感染;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RDS的临床诊断和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足月儿RDS应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其临床治愈率高(P<0.05),在死亡率方面与早产儿组无差别;但并发气胸的比例高于早产儿组(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率逐年增高,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比例有增多趋势;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性别比例、高危因素、起病特点、治疗反应与并发症方面均存在差异,RDS的诊治需要考虑胎龄因素。足月儿RDS多与择期剖宫产、感染有关,发病相对较晚,容易合并气胸,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早产儿1岁时神经发育水平及并发症所致的影响,为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提供资料。方法以住院治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神经发育水平。早产儿按胎龄、出生体重及有无某种并发症分组,统计各组智力发展指数(MDI)、精神运动发展指数(PDI)及神经发育等级构成。结果矫正年龄1岁时,早期早产儿组MDI、PDI均数均显著低于晚期早产儿组(P0.05),智力、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率均显著高于晚期早产儿组(P0.01)。低出生体重儿组MDI、PDI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P0.01),智力、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P0.01)。有高胆红素血症、出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MDI、PDI均数分别显著低于无此类并发症者(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越差、发育迟滞率越高。引起早产儿神经发育损害的主要并发症可能是高胆红素血症、出生窒息和NRD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QUS)技术评价早产儿骨发育的作用及早产儿骨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2~7月本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为观察组,按2∶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儿为对照组,用定量超声仪测量生后2d之内胫骨声波速度(SOS),同时检测出生24h内血钙、镁、磷和碱性磷酸酶,分析不同胎龄、体重、性别、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SOS值的影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胫骨SOS值早产儿低于足月儿;胎龄≤30周早产儿低于胎龄34~36周早产儿和足月儿,胎龄31~33周早产儿低于胎龄34~36周早产儿和足月儿;出生体重<1500g新生儿低于1500~2500g和>2500g的新生儿,P均<0.05;不同性别之间SO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低于早产小于胎龄儿,P<0.001;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早产儿高于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2)SOS值与胎龄(r=0.347,P<0.001)、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r=0.215,P=0.016)、宫内发育迟缓(r=0.367,P<0.001)、血钙(r=0.259,P=0.004)和血镁(r=0.234,...  相似文献   

6.
低出生体重儿TORCH先天性感染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81例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与母配对,用ELISA法和IHA法分别检测CMV、RV、HSV-Ⅱ特异性IgM抗体和Tox地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表明:TGORCH先天性感染率早产儿组27.5%,SGA组为2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足月儿5.2%。  相似文献   

7.
晚期早产儿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年内,晚期早产儿的出生率、病死率、各系统并发症及早产相关因素等,为进一步建立系统、有效的临床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统计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胎龄35-37周的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生后24 h内检查血、尿、便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监测微最血糖、胸片、头颅B超及心脏彩超;随机选每月1日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并发症.并对观察组母亲年龄、孕期感染、妊高征、糖尿病、贫血、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双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晚期早产儿333例,出生率为2.71%(333/12 286);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33.6%),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16.8%)、低血糖(9.0%)、颅内出血(8.1%)、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5.7%)、消化系统疾病(5.4%),较足月儿组明显增高(P<0.05);妊高征、贫血、胎膜早破、双胎妊娠是导致晚期早产儿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其病死率为1.20%(4/333),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的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住院时间(5.1 d±3.90 d)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3.2 d±1.61 d)(P<0.05).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晚期早产儿的出生率为2.71%;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于足月新生儿,住院时间也较足月新生儿长;高胆红素血症为最常见并发症;妊高征、贫血、胎膜早破、双胎妊娠是导致晚期早产儿的主要早产因素.儿科医生应重视晚期早产儿,常规收人新生儿科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HCDP)对早产儿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先兆子痫和子痫母亲之早产儿75例(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健康母亲之早产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常规特点、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及早产儿常见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生体重和胎龄小于对照组,小于胎龄儿(SGA)较对照组多(P<0.01)。观察组生后6h内、2~3d及5~7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及血小板计数(BPC)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WBC及ANC减少以生后6h内最多见(42.7%),BPC减少以生后2~3d最多见(49.3%)。BPC减少与患儿性别及母亲BPC状态无关(P>0.05),而与低出生体重和SGA有关(P<0.01)。观察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常见相关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HCDP可引起早产儿生后BPC减少和ANC减少,与低出生体重和SGA有关,临床易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运用婴儿运动能力测试(TIMP)方法评估不同孕周早产儿运动发育特点及相关性, 从而更好地根据TIMP测试结果制定个体化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在三二〇一医院出生并随访的43名足月健康儿和77名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早产儿按照出生胎龄分为早期早产组(39例)和晚期早产组(38例), 分别在胎龄40周及出生矫正年龄16周进行TIMP测评, 足月健康组出生16周龄行TIMP测评, 组间差异行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 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在胎龄40周[(65.74±6.52)分比(66.96±8.51)分]和矫正年龄16周[(101±10)分比(104±8)分]时TIMP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矫正年龄16周时足月组TIMP值[(108±10)分], 与早期和晚期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 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的观察、仰卧位、仰卧位翻身3部分TIMP评分较足月组降低(均P<0.05), 立位部分值较足月组升高(P<0.05);早期早...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测定脐血瘦素(leptin)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探讨瘦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其中早产儿16例,足月儿64例.足月儿又分为小于胎龄儿11例,适于胎龄儿31例,大于胎龄儿22例.结果早产儿瘦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4.25±3.19ng/mlvs9.86±5.50ng/ml,P<0.001),足月儿中适于胎龄儿瘦素水平(8.91±5.20ng/ml)显著高于小于胎龄儿(5.17±2.46ng/ml)而低于大于胎龄儿(13.56±4.67ng/ml);脐血瘦素与胎龄、出生体重、身长、Kaup指数、头围、胎盘重量、脐血胰岛素、血脂等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性别、胎龄是脐血瘦素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各组新生儿瘦素水平有显著差异,体重、性别、胎龄是其主要相关因素,故瘦素对胎儿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是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早产儿血清脂联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共选取72 例新生适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1~33+6 周,13 例)、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16 例)、足月儿组(37~42 周,43 例).生后1 周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行超声定量技术测量左侧胫骨声波的传导速度(SOS)来评估骨密度.结果 早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胫骨SOS 值呈正相关(r=0.66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和出生体重是早产儿胫骨SOS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与早产儿骨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磁共振(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发育的特点。方法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31例早产儿根据头部MRI检查分为早产脑损伤组(12例)和早产无脑损伤组(19例)。选取24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均于胎龄或纠正胎龄37~40周之间完成头部MRI及DTI检查。测定3组相同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参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 早产脑损伤组内囊后肢FA值小于早产无脑损伤组和足月对照组 (P < 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的额叶白质和豆状核的FA值小于足月对照组 (P < 0.05);3组间枕叶白质的FA值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内囊后肢、豆状核、枕叶白质、额叶白质的ADC值高于足月对照组 (P < 0.05)。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容易出现内囊后肢深部脑白质髓鞘化障碍或延迟。早产儿至纠正胎龄足月时,无论有无脑损伤,脑周围白质及灰质成熟度均低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特点.方法 2012 年6 月1 日至2013 年6 月1 日收治的115 例无感染早产儿,根据出生时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28~33+6 周,n=57)和晚期早产儿组(34~36+6 周,n=58);同期选取88 例健康足月儿(37~41+6 周)为对照.于出生后24 h 内采集各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 和NK 细胞,并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G、IgA 和IgM 含量.结果 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CD3+、CD4+ 百分比及CD4+/CD8+ 比值均高于足月儿组(P<0.05),而CD8+、CD19+ 和NK 细胞百分比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总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 和NK 细胞含量均低于足月儿组(P<0.05),且上述指标在晚期早产儿组的水平均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G 水平低于足月儿组(P<0.05),而IgA、IgM 含量在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胎龄影响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随胎龄增长,新生儿免疫功能将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入院的156例RDS新生儿,依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周)42例,晚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36周)52例,足月儿组(出生胎龄≥37周)62例。回顾性分析RDS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56例RDS新生儿中,男女比例2.25:1;3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比例为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发病时间和入院年龄随胎龄增加均有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高危因素分析,出生窒息、胎盘异常、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均以早期早产儿最多,晚期早产儿次之;足月儿剖宫产率最高;早期早产儿不明原因早产概率高于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足月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率最低;早期早产儿X线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最高,吸氧和住院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合并肺部感染、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概率均为最高,足月儿合并气胸的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胎龄RDS新生儿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并发症及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的时候需考虑胎龄因素。对于足月儿要严格掌握择期剖宫产的指证,减少RDS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从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中心患儿资料中,根据入选条件,选取患儿83例,其中胎盘早剥37例为观察组,非胎盘早剥46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指标中,两组患儿比较,胎龄、多胎、胎膜早破史、出生体重、体重与胎龄匹配情况(小于胎龄儿或否)、母亲年龄、母亲妊娠糖尿病、新生儿窒息史、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血浆及使用肝素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属于胎盘功能不全,多继发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使用小剂量肝素、输注血浆防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量超声(QUS)技术评价早产儿骨发育的作用及早产儿骨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2~7月本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为观察组,按2: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儿为对照组,用定量超声仪测量生后2 d之内胫骨声波速度(SOS),同时检测出生24 h内血钙、镁、磷和碱性磷酸酶,分析不同胎龄、体重、性别、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SOS值的影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胫骨SOS值早产儿低于足月儿;胎龄≤30周早产儿低于胎龄34~36周早产儿和足月儿,胎龄31~33周早产儿低于胎龄34~36周早产儿和足月儿;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低于1500~2500 g和>2500 g的新生儿,P均<0.05;不同性别之间SO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低于早产小于胎龄儿,P<0.001: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早产儿高于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2)SOS值与胎龄(r=0.347,P<0.001)、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r=0.215,P=0.016)、宫内发育迟缓(r=0.367,P<0.001)、血钙(r=0.259,P=0.004)和血镁(r=0.234,P=0.008)正相关,与血磷(r=-0.201,P=0.025)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宫内发育迟缓和镁是影响SOS的重要因素(P<0.001).结论 QUS可以准确的评价胎儿骨营养状态,胎龄、宫内生长迟缓和镁是胎儿骨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早产儿早期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将100例适于胎龄早产儿按胎龄或出生体重分组,并以4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12 h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另外,分别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进一步比较发生RDS与未发生RDS早产儿的血脂水平。结果:随胎龄及体重增加,TG水平呈递增趋势,28~30周组及31~33周组早产儿血浆TG水平均明显低于34~36周早产儿及足月儿(P<0.01);出生体重≤1499 g组及1500~2499 g组早产儿血浆TG水平均明显低于出生体重≥2500 g早产儿及足月儿(P<0.05),且出生体重≤1499 g组与1500~2499 g组早产儿之间TG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新生儿HDL-C、LDL-C及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S与非RDS早产儿血浆TC、LDL-C及HDL-C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胎龄28~30周组,RDS早产儿的TG水平比非RDS早产儿明显降低(P<0.05);体重≤1499 g RDS早产儿TG水平低于非RDS早产儿(P<0.05)。结论:早产儿血脂水平与胎龄及体重相关,低TG水平可能是胎龄28~30周及体重≤1499 g早产儿出现RD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儿与脑性瘫痪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Li S  Hong SX  Wang TM  Liu HL  Zhao FL  Lin Q  Li Z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5):344-347
目的 明确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儿(SGA)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关联程度。方法 1997年5—7月对江苏省7个市的1~6岁儿童进行了现况普查,共查305263名,并对其胎龄、出生体重及胎龄别出生体重与脑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本组儿童共发现脑瘫484例,发生率为1.59‰。早产儿及过期产儿脑瘫发生率相对危险性(RR)分别为足月儿的25.16倍及2.40倍;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的脑瘫发生率RR分别为正常出生体重儿的19.63倍及1.34倍;SGA及大于胎龄儿(LGA)脑瘫发生率RR为适于胎龄儿(AGA)的4.34倍及0.84倍。先按胎龄别出生体重分层再按胎龄分组,发现各层内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均较足月儿高,RR最高AGA层为28.34倍,其次LGA层为21.41倍,最低SGA层为9.29倍,各层内过期产儿脑瘫发生率也较足月儿高,RR最高AGA层为2.63倍,其次SGA层为1.90倍,最低LGA层为1.55倍;先按胎龄分层再按胎龄别出生体重分组发现各层内SGA脑瘫发生率均较AGA高,RR最高足月儿层为4.41倍,其次过期产儿层为3.19倍,最低早产儿层为1.45倍,各层内LGA脑瘫发生率均不比AGA高,除足月儿层相近为0.98倍外,早产儿及过期产儿层均较AGA低,RR分别为0.74倍和0.58倍。按胎龄大小及胎龄别出生体重大小联合分成9组进行比较,发现多数组脑瘫发生率均较足月AGA组高,RR按次序为早产SGA40.99倍、早产AGA28.34倍、早产LGA21.08倍、过期SGA8.39倍、足月SGA4.41倍、过期AGA2.63倍、过期LGA1.53倍、足月LGA0.98倍;前6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后2组倍数接近1.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产及SGA两种因素均与小儿脑瘫发生率增加关联,这两个因素分别为小儿脑瘫独立的危险因素;过期产与脑瘫的关联很弱,LGA则与脑瘫的发生率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极低出生体重6胞胎中4个早产婴儿出生6个月以来的体格生长情况。方法将身长、体重等指标分别与足月出生的同龄儿及同胎龄儿进行比较。结果4个早产婴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均低于同胎龄儿及足月新生儿,生后6个月时体重超过同胎龄儿而接近足月儿。身长低于足月儿及同胎龄儿。结论6胞胎中4个早产低出生体重儿6个月时体重增长正常,身长增长尚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20.
小于胎龄儿生后早期肾脏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小于胎龄儿(SGA)生后早期肾脏功能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以探寻SGA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早产SGA儿40例、足月SGA儿33例作为研究组,并以早产适于胎龄儿(AGA)80例、足月儿AGA 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入院48 h内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压、单位体重尿量以及蛋白尿的发生情况。结果早产儿SGA组的BUN低于AGA组(P0.05),两组间SCr、eGFR、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足月儿AGA组比较,SGA组的SCr较高、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UN、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或足月儿AGA与SGA之间单位体重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GA与SGA之间蛋白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AGA与SGA组均无蛋白尿发生。结论 SCr、eGFR对评估SGA早期肾脏损害较为敏感。足月儿SGA较AGA肾脏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