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能性胃肠病常见,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复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的综合病征,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本文介绍其生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障碍的心理过程及心理活动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消化科门诊收治的112例FGIDs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分析,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64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48例,同时对47名健康体检者同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112例FGIDs患者SDS评分≥50分者76例(67.9%),HAMA评分≥14分者51例(4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二种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ID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精神心理障碍,因此,对FGIDs的诊治过程中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精神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马文强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3):212-212
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高、易复发、治愈率低,已引起诸多医师的关注,是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中研究较多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精神因素对该病的重要影响。从中医理论出发,以中医典籍为依据,针对中医在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调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发现许多疾病单纯用生物医学模式观点解释其所有的临床表现是不全面的。因为病人,尤其是精神心理因素导致胃肠道疾病的病人,不仅具有生物躯体,同时也具有思想、感情和愿望,并与环境有密切联系。当今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忽略这些问题,治疗是难以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 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在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之后,根据症状而作出的诊断。其患病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受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肠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功能性胃肠病(fund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近来的研究进展颇大,多数作者强调心身疾病中心身互动以及心理因素的主导作用。由于胃肠运动研究方法学的改善对神经内分泌、生化介质、肌电活动及心理、情感等的深入研究,使对胃肠功能性疾病机制的探索大大深入。特别近年来神经胃肠病学的发展以及肠神经系统(ENS)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使人们思考脑与胃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赋予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器质性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抗抑郁药联合心理疗法在合并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有精神心理障碍的FGI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和心理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及HAMD评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消化道症状积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86.7%(39/4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FGID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及消化道症状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时机,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诊疗及护理.笔者通过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根据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及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不同,心理状态及其要求也不尽相同.所治疗疾病由高至低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等.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者共10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给予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试并比较。结果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有57例(57%)出现抑郁症状,健康对照组有17例(17%),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抑郁的观察组患者血清褪黑素(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低于不伴有抑郁的FGI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伴有抑郁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测试版总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抗消化不良药物、抗忧郁焦虑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治疗3个月后各量表均减分明显,有效率达86.67%。结论 FGID与精神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FGID患者的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胃肠动力药与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20例FD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将心理测评异常的132例患者随机分成莫沙必利组、赛乐特组和综合组三组。8周为1疗程。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5mg、tid、po;赛乐特组给予赛乐特10mg,qm、po;综合组给予莫沙必利5mg,tid加赛乐特10mg、qm、po;治疗前后分别对其进行FD症状、SAS、SDS评分。结果 FD患者各量表均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赛乐特治疗FD有效率36.37%,莫沙必利治疗FD有效率65.91%,两者合用疗效最佳,有效率为84.09%,三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FD与精神心理因索关系密切,胃肠动力药联合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能明显提高F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阿普唑仑和氟西汀治疗顽固性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阿普唑仑和氟西汀治疗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疗效,并探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在治疗FGID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分别联用阿普唑仑和氟西汀治疗323例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8周,并与单用常规疗法对照,评测其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变化。结果阿普唑仑组和氟西汀组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0. 9 %和55. 6 % (P=0. 552),均显著高于常规疗法的22. 4 % (P<0. 001);便秘主导型IBS消化道症状有效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90);阿普唑仑组和氟西汀组FD和腹泻主导型IBS原有精神异常患者和无精神异常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8. 3 %和50. 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28);阿普唑仑组和氟西汀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67),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差值比较则氟西汀组优于阿普唑仑组(P<0. 001)。结论阿普唑仑和氟西汀均能改善FGID的消化道症状,疗效与症状类别有关,与目前是否存在精神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明确诊断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及餐后不适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为主型IBS及便秘为主型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胆系疼痛(胆囊功能紊乱及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同时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据诊断标准将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例比率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例比率进行比较。结果:373例病例入选,其中,男223例,女150例,平均46岁(21~71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例中功能性消化不良(32.4%)与功能性腹胀(19.1%)病例比例明显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功能性消化不良(9.0%)与功能性腹胀(7.5%)(P〈0.05),而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在两组中的发病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较为密切,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长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14):1-6
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疏导有助于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情.该文就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异常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现况、相互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治疗无精神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无精神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胃肠动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4周以后,2组的消化道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总积分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7.4&#177;6.6 vs.10.7&#177;8.1,P <0.05);治疗后治疗组10例显效,23例有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vs.52.27%,P<0.05).结论 帕罗西汀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有效、安全的精神类药物,对不伴有明确抑郁或焦虑等精神障碍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感染性、新生物及血管性疾病CT都表现为肠壁增厚 ,征象重复。仔细评价肠壁受累的类型包括受累程度、长度、对称性及造影增强类 ,有助于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 ,进一步分析肠周、系膜网膜及腹腔的改变更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甚至提供某些特异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