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冒所致高热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我院自 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针刺大椎穴治疗感冒所致高热患者4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92例患者为我院中医针灸科门诊病例,采用随机表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A组)和药物治疗组(B)组。A组中46例,病例脱失2例,44 例患者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 岁,平均33.66±2.06岁;健康状况良好37人,一般6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应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年龄20~38岁,平均24.1±4.8岁,其中既往有剖腹手术史3例,宫外孕史1例,合并盆腔炎病史8例,输卵管结扎史5例。选取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在本院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30.59±4.84岁,有剖宫产史2例,置环9例,盆腔炎10例,既往异位妊娠史2例。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停经和(或)腹痛或阴道流血,术前均经血或尿HCG检测、…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对患者身心创伤较大,药物治疗无满意疗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过去用于治疗产后出血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embolization,UAE)开始用于妇科良性肿瘤的治疗[1]。本院于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采用UAE治疗子宫肌瘤30例,获得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自愿接受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30例,均已婚(5例已婚未育),年龄为30~47岁,平均为(35.6±7.7)岁。术前患者子宫肌瘤均经超声…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应用米非司酮 (Mifepriston ,简称Ru4 86 )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6 5例 ,年龄 4 5~ 5 5岁 ,平均年龄 (5 0 0± 4 0 )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5例服用米非司酮 ,对照组 30例服用甲基睾丸素。两组患者均无内科疾患 ,并经阴道B超检查排除合并子宫肌瘤。两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均为单纯性增生或腺囊样增生过长。1·2 标本采集 两组患者均在用药前和停药后测体重、肝肾功、血糖。…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5月用电灼与终止妊娠术联合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 (CA) 33例 ,取得良好疗效 ,并与单独用电灼治疗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63例均为妊娠合并CA患者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1991年制定的CA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3例 ,年龄 2 2~ 35岁 ,平均 2 5 4岁 ,病程 15天~ 2个月 ,平均 2 9天 ;对照组 30例 ,年龄 2 1~ 32岁 ,平均 2 5 1岁 ,病程 2 0天~ 2 5个月 ,平均 30天。两组病人均为初发CA显性感染 ,均具有菜花状典型皮损 ,其年龄、病程、皮损均具有可比性 ,未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丽水市人民医院妇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78名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09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B组:269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生存质量、患者对手术效果评价、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等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42.3±4.3)min,住院费用为(4.1±0.4)万元。B组:手术时间为(101.3±3.2)min,住院费用为(2.1±0.3)万元。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生存质量、患者对手术效果评价、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等情况明显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能够显著提升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效果,减少肠胀气、进食早、住院时间短,保证了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刘芳 《中国卫生产业》2014,(33):147-14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治疗,标记为A组;同时选择同期3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标记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剔除肌瘤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86.5±36.3)m L较B组(146.2±25.2)m L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8±4.1)h、住院时间(4.7±0.4)d、手术时间(126.4±23.2)min分别较较B组(13.1±3.8)h、(4.1±0.5)d、(68.3±25.7)min长,住院费用(2615.5±124.2)元高于B组(1245.2±243.7)元(P〈0.05)。A组患者并发症例数少于B组,两组患者均无肌瘤残留,术后6个月后A组患者无一例复发,B组复发2例患者。结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未绝经女性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59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2例和未复发的对照组157例,比较两组自然情况、临床资料等。结果 复发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初潮年龄、肌瘤家族史、肌瘤数量和最大肌瘤分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24.0 kg/m2、初潮年龄<13岁、家族史、多个肌瘤和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剔除体质量指数和家族史影响后,年龄≥35岁、初潮年龄<13岁、多个肌瘤和肌壁间肌瘤仍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未绝经女性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年龄≥35岁、初潮年龄<13岁、多个肌瘤和肌壁间肌瘤患者,术后应警惕肌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5月该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航空总医院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年龄在21~4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在术前行超声检查,然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术前及术中均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查超声,并于术后每3个月随访复查超声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行超声检查发现残留子宫肌瘤后引导术者继续剔除,术后复查超声在50例中发现2例子宫肌瘤残留(残留率4.0%),术后1年随访发现3例子宫肌瘤复发(复发率6.0%);对照组术后复查超声在50例中发现18例子宫肌瘤残留(残留率36.0%),术后1年随访发现10例子宫肌瘤复发(复发率2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肌瘤残留率(4.0%)和术后复发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依次为36.0%、20.0%),且残留子宫肌瘤直径[(0.8±0.3)cm]明显小于对照组[(1.4±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35.6±10.9)min,对照组:(34.3±10.6)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27.0±36.5)ml,对照组:(129.6±35.0)ml]、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26.6±4.3)h,对照组:(27.3±4.4)h]、住院时间[观察组:(4.5±1.0)d,对照组:(4.5±1.1)d]、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可显著降低子宫肌瘤残留和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直径>10 c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63例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前使用醋酸亮丙瑞林3个月后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32例患者为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A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及A、B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24.53±1.79)cm3]子宫肌瘤体积较用药前[(38.13±2.40)cm3]平均缩小35.56%(P=0.005),贫血患者口服补血药硫酸亚铁片治疗,术前血红蛋白均达80 g/L以上。A组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109.71±11.87)ml vs(208.89±30.8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90±1.30)h vs(12.72±0.85)h]、盆腔引流放置时间[(27.35±4.00)h vs(4.22±6.30)h]及住院时间[(3.15±0.18)d vs(4.11±0.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a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我院治疗此肿瘤仍以手术为主。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310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28~50岁,平均44.15岁,其中38~50岁年龄组190例,占61.29%。310例宫体大小如孕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TLH)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LVAH组和TLH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随访术后6个月。结果:LAVH组和TLH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TLH组手术时间(81.0±10.1min)、术中出血量(104.1±12.5ml)少于LAVH组(95.2±13.3min、137.9±17.5ml),排气时间(22.2±3.6h)多于LAVH组(16.8±2.4h)(P0.05)。两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及并发症总发生率(6.7%、6.7%)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均无复发。结论:LAVH与TLH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有效术式,但THL较LAVH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优势,LAVH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临床应综合多方面因素为患者提供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7年应用奥平治疗宫颈糜烂90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资料观察对象全部选择中、重度糜烂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奥平治疗组90例,年龄23岁~50岁。B组:波母光仪治疗组60例,年龄33岁~50岁。两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小腹坠胀、白带多等症状。在治疗前均作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以排除癌变。宫颈分泌物均作PCR检查,查单纯泡疹病毒(HSV)和人乳头病病毒(HPV)。1.2 方法 A组:于月经干净3天开始,晚临睡前清洗外阴后,取奥平1粒置阴道深处,隔日1次,6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于下次月经干净3天复查,并详细作疗效评定记录。B组:于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育龄期妇女子宫肌瘤患病影响因素,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1 008例为子宫肌瘤组,另外选取同期于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妇女1 3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育龄期妇女子宫肌瘤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比较接受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40~49岁(OR=8.73,95%CI:1.67~45.75)、BMI≥24 kg/m2(OR=4.40,95%CI:1.30~14.90)、初潮年龄<16岁(OR=7.14,95%CI:1.70~29.93)、月经紊乱(OR=3.38,95%CI:2.69~4.26)、孕次<3次(OR=2.35,95%CI:1.83~3.03)、流产史(OR=3.31,95%CI:1.21~9.07)、生殖道炎症(OR=6.07,95%CI:1.0...  相似文献   

16.
李春梅 《中国校医》2001,15(1):41-42
1998年 5月以来 ,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 ,有 38例采用尿激酶加常规治疗 ,6 0例仅用常规治疗。临床观察表明 ,治疗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98例患者中 ,男性 5 9例 ,女性 39例 ,年龄 42~ 75岁 (均符合 1979年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其中治疗组38例为在职或退休教师 ,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年龄 6 0岁。本组均具备下列条件 :①严重胸闷 ,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 30min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 ,肢体导联…  相似文献   

17.
朱一伟 《工企医刊》1996,9(3):90-91
我院于1992年5月—1994年5月共收治了由各种原因所致的25例痴呆患者,采用以高压氧为主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23—40岁14例,41—50岁8例,51—60岁3例。病程1个月—5年。病种:脑血管病4例,酒精中毒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遂溪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98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21~72岁,平均(45.3±9.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内固定组和非手术组,每组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河南煤化集团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妇产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02例,随机纳入腹腔镜手术组(A组:50例)和开腹手术组(B组: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种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换手术方式。A组的手术时间为(85.33±5.46)min,B组(66.20±6.45)min(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68.23±10.11)ml,B组(98.64±11.93)ml(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8.59±4.16)h,B组(29.11±5.53)h(P<0.05);A组住院时间为(4.27±1.01)d,B组(6.32±0.98)d(P<0.05);A组术后复发率为2.0%,B组1.9%(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3家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25周岁以下年轻子宫肌瘤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25周岁1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因有月经不调症状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年轻组17例(30.36%),对照组72例(46.15%),P<0.05;自扪及腹部肿块而无其他明显症状,年轻组18例(32.14%),对照组22例(14.10%),P<0.01;无明显月经症状而妇科检查发现,年轻组12例(21.43%),对照组52例(33.33%),P>0.05,其中因无自觉不适而健康体检发现者,年轻组仅1例(1.78%),对照组25例(16.03%),因体检发现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其他原因行腹部手术发现子宫肌瘤,年轻组9例(16.07%),对照组10例(6.4%),P<0.05。治疗:年轻组均行保留子宫手术。结论:年轻子宫肌瘤患者中有月经不调症状仅占30.36%,自扪及腹部肿块而无其他明显症状者高达32.14%,故定期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