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梅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58-159
目的 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2月-2012年12月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的产妇8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产妇均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以产后出血、产后发热感染、尿潴留、羊水栓塞、肠麻痹、梗死为主,分别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8%、3.5%、3.2%、3.%、2.5%,经综合治疗,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但其具有创伤性,极易发生并发症.应明确剖宫产的适应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的医学指证,规范手术操作,重视术后护理,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其并发症也相应增多。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我院1984年1月至1997年2月剖宫产2862例中613例并发症进行分析,其中术出血占15.93%,伤口感染占2.27%,子宫下段剖宫产及腹膜外剖宫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副损伤为尿瘘1例,膀胱损伤1例,误切穹窿娩出胎儿1例,新生儿骨折2例,均为腹膜外剖宫产术,虽然此术式减少腹腔感染,粘连等,但副损伤较多,尤其对先非兆子宫破裂,宫口开全,  相似文献   

3.
韩晓焱 《工企医刊》2014,(3):817-818
剖宫产对母婴可能会产生一些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如胎儿免除困难,胎儿损伤(如骨折)剖宫手术后大出血,器官损伤(如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子宫损伤等),术后感染,盆腔粘连等。  相似文献   

4.
袁玲玲 《药物与人》2014,(6):256-257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提出护理对策。通过对5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手术原因,条件,孕妇身体状况、孕周,等因素的分析和观察,提出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针对性指导,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度时观察,有效的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319例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宫产为经腹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的手术。自1999年1~4月来我院分娩产妇963例,其中在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者319例,剖宫产率为33.0%。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我们加强了术后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浅淡如下。1 临床资料 均为青年女性,年龄25~38岁,初产妇251例,经产妇62例,手术原因:头盆不称41例,子宫先兆破裂2例,软产道有疤痕组织,宫颈水肿11例;宫缩乏力,产程延长8例,胎位异常13例,产前出血,前置胎盘11例,有剖宫产史者6例,高龄初产2例;初产妇臀先露,胎儿宫内窘迫47例;脐带脱垂2例,诊贵儿2例,胎盘早剥31例,羊水异常18例,妊高征23例,产前子痫3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步上升,由手术所致的并发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术中出血,本文通过对本院剖宫产后2 h出血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剖宫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利  熊义成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35-1835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日渐增多,术中、术后出血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晚期出血,已成为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指术后24h,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是剖宫产术凶险的并发症之一。现将牡丹江市妇产儿童医院和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8年来2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初产妇500例,其中234例自愿用PCEA镇痛为研究组,另266例未采用PCEA镇痛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乳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睡眠好,无一例产后出血,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法应用剖宫产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效果确切安全,有利胃肠功能恢复,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影响膀胱功能,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萍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8):43-43,51
近几年来 ,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大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 30 %~ 5 0 %之间 ,有的甚至已超过 5 0 % ,因此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其中 ,子宫切口感染所致的术后晚期大出血也不断发生。由于病人出血量多 ,常危及生命。本文将对 1996~ 2 0 0 2年间在本院收治的 5 4例因剖宫产而导致的子宫切口感染进行分析 ,以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原因、处理及预防对策。临床资料1996~ 2 0 0 2年本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 5 4例 ,其中 ,在本院受术者 38例 ,外院受术者 16例 ,具体临床资料如下 :1 年龄及孕产次 年龄最大 4 4岁 ,最…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抢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不可忽视的。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因剖宫产所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83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食管癌贲门癌患者3015例,实施手术后近期危重并发症死亡16例,现将有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原因进行讨论,以期减少危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呈上升趋势,虽然它对于母儿安全有着积极的一方面,但其对母亲所常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产妇死亡;近期并发症因显而易见,易受到重视,而远期并发症往往被忽视,现就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尹凤玲 《工企医刊》2001,14(1):30-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科领域常见并发症之一。收治8例剖宫产后DVT患者,均采用以尿激酶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年龄为21岁~35岁,平均27岁。其剖宫产原因分别为:妊高征4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头盆不称1例。发生在左下肢7例,右下肢1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多样性揭示经剖宫产分娩的弊端,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6~2010年产妇分娩情况及产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结论: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导致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多。应尽量避免无指征剖宫产,以降低剖宫产率及由此产生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若病情进展或处理不当将会因子宫破裂或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陈旧子宫切口妊娠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上升,瘢痕子宫妊娠出现并发症的比率也相应升高。如果孕囊着床于子宫瘢痕部位,孕早期易出现先兆流产、人工流产不全、人工流产后出血、子宫穿孔等。孕晚期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故应引起重视。现将本院剖宫产后陈旧性子宫切口处妊娠两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便正确处理瘢痕妊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收治的17例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性治疗成功12例,手术治疗5例,3例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2例为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米非司酮配合MTX是治疗瘢痕妊娠的主要方法,成功率可达7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的临床意义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术后接受镇痛产妇进行严密观察,发现镇痛泵的临床意义,并且针对使用镇痛泵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采取护理干预。结果术后留置镇痛泵使产妇缓解疼痛感到舒适,促进产后恢复,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促进母婴健康。但是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实施护理措施。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明显改善产妇术后疼痛,利于产妇恢复机能尽早康复,促进母乳喂养。术后加强监护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内江市10所医院2004~2010年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再次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其中12例有发生出血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3例死亡,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继发感染(败血症)、风湿性心脏病。结论避免粗暴操作,关腹前彻底止血,腹壁血肿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