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屋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对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依据临床特征分为轻、中、重3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所有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予屋尘螨浸出液刺激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IL-10+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哮喘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重度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CD4+CD25+Foxp3+IL-10+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01),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而重度组几乎检测不到CD4+CD25+Foxp3+IL-10+调节性T淋巴细胞,其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P<0.01);CD4+CD25+Foxp3+IL-10+T淋巴细胞水平与哮喘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37,P<0.05)。结论轻、中度哮喘患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无降低,但存在功能障碍,而重度哮喘患儿不仅存在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而数量降低。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检测了 2 2例急性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IL 4)、γ 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sIL 2R)、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含量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IgE)浓度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分析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选择诊断明确急性发作期过敏性哮喘住院患儿 2 2例 ,均符合 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其中男 13例 ,女 9例。年龄 2~ 13a ,平均年龄 5 .2a。均未进行脱敏治疗 ,2月内未使用激素 …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趋化功能与总IgE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T淋巴细胞趋化功能及总IgE的变化。方法:应用微量玻片法和放射免疫法,对3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和3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T淋巴细胞趋化值(82741±04210)%;总IgE(7548223±1978824)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4807±00410)%和(201492±482594)mg/L。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表现为T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IgE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趋化值可作为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的又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时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状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等技术,对34例发作期、25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及淋巴细胞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相关细胞因子等水平进行系统检测。结果:(1)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值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发作期CD8高于正常对照(P<0.01)和缓解组(P<0.01);(2)发作期患儿血浆可溶性IL-2R、(sIL-2R)、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正常对照(P<0.01);(3)免疫电镜观察显示,发作期患儿淋巴细胞膜表面IL-2R表达高于正常对照(P<0.05)。提示:(1)哮喘患儿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哮喘发作期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2)血浆sIL-2R、IgE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哮喘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和尘螨对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8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卡介苗(BCG)和尘螨(Dp)对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CD19、CD80的影响,探讨CD80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哮喘儿童15例PBMC,在BCG和Dp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CD19 CD80 细胞百分率结果 BCG组CD19 CD80 细胞降低(27.06±14.40)%,Dp组CD19 CD80 细胞增加(50.29±9.95)%,与对照组(34.83±16.56)%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CD80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BCG抑制其表达,Dp促进其表达。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26-102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TFR)细胞/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5例急性发作期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和同期16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2组外周血TFR细胞、TFH细胞比例;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法检测2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21]水平;荧光酶免疫技术检测2组尘螨特异性IgE(s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 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哮喘组TFR细胞/TFH细胞免疫失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TFR细胞比例较低[(0.11±0.03)%比(0.13±0.03)%], TFH细胞比例较高[(5.07±1.75)%比(3.80±1.60)%], TFR细胞/TFH细胞比值较低(0.02±0.01比0.05±0.0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2.30、3.71, 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 相似文献
8.
肺炎和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趋化值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微量玻片法,以rhIL-2为趋化剂,观察了28例正常小儿,22例正常成人,82例肺炎患儿和2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T淋巴细胞趋化值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小儿的T淋巴细胞趋化值为0.5320±0.420%,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组的12.7682±0.3183%(P<0.001);肺炎组T淋巴细胞趋化值为2.7293±0.3075%,明显高于正常小儿对照组。但又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组的8.3452±0.4317%。肺炎组中喘憋性肺炎最高,支原体肺炎次之,非喘憋性肺炎最低,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肺炎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的趋化性可作为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的又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经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早期临床疗效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11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尘螨致敏的轻中度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70例, 对其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哮喘和鼻炎的药物治疗, 并进行病例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54例患儿完成了1年的随访, 治疗后3、 6、 9和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 75.9%、 81.5%和87.0%; 治疗后1年SMS较基线期显著降低[(5.28±2.28) vs. (2.87±1.96),P<0.05],VAS较基线期显著降低[(5.59±3.35) vs. (4.04±3.68),P<0.05],肺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 pred)较基线期显著升高[(95.41±15.18) vs. (99.24±16.24),P<0.05]。结论 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控制药物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早期有效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 哮喘病程短、 基线期PEF%pred低、 基线期症状用药计分高的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哮喘患儿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哮喘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哮喘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T细胞的激活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改变 ,各家报道结果不一。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对象1998年 1月~ 1999年 1月间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 38例 ,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1] 。发作期 3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8±4)岁 (2~ 14岁 )。其中有 2 7例缓解期时第 2次采血 ,距第 1次采血时间间隔为 (2 0± 3)d。对照组 2 0例 ,均为我院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儿童 ,其中男 14例 ,女 6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IL-17、IL-21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哮喘发作期(发作期组,n=30)、哮喘缓解期(缓解期组,n=30);以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21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 IL-17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2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IL-17、IL-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Th17、IL-17通过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IL-21可作为儿童哮喘的控制指标,亦有望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2月-2007年8月在本院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制剂(安脱达)治疗2.5~3.0 a、且资料完整的患儿共55例,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分别在3个月、6个月、1.0 a、1.5 a时随访,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随访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得分、鼻部症状评分、哮喘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呼气峰流速(PEF)值、PEF%,并在治疗结束时由患儿自我评价鼻炎及哮喘疗效.结果 55例完成3个月及6个月随访,39例完成1.0 a随访,25例完成1.5 a随访.55例患儿脱敏治疗前和脱敏治疗结束时C-ACT、鼻部症状评分、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PEF、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55例患儿脱敏治疗结束时和随访3个月、6个月、1.0 a、1.5 a时C-ACT、鼻部症状评分、哮喘症状评分、药物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治疗哮喘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规范化防治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0年6月随访的95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将其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规范化防治,对照组仅采用吸入激素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评价2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及控制情况,了解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平均持续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汉化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CACT)及最大呼气流量(PEF)测试结果 ,尤其是2组患儿在哮喘的高发季节Ch-CACT、PEF测试结果 及病情控制情况.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 a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病情程度减轻,控制情况更理想.治疗后1 a,2组患儿Ch-CACT及PEF结果 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1 a高发季节,对照组Ch-CACT及PEF测试结果 均下降,与治疗结束后监测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后1 a,高发季节Ch-CACT及PEF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 a,2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尤以治疗组减少明显,且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平均持续时间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吸入激素量显著减少,部分病例甚至停用吸入激素也可达到病情控制的目的 .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规范化防治能更有效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在高发季节病情更趋稳定.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明显增强患者对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哮喘病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动物模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探讨其在食物过敏发生中作用。方法选取110只Balb/c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实验性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及致敏组,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及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测,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E、IL-4、IFN-γ水平,real-tim e PCR检测其小肠IL-10、TGF-βmRNA表达。结果致敏组小鼠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其小肠IL-10、TGF-β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食物过敏是以Th2型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过敏性疾病;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可能参与食物过敏发生,并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不同地区变应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不同地区变应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变应原分布特点及意义,为防治儿童变应性呼吸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2006年12月上海3家医院收治的502例变应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儿以及375例成人患者,采用12种德国Allergopharma变应原点刺液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1.儿童组SPT阳性率80.9%,显著低于成人组的98.9%(χ2=69.278P=0.001),<7岁儿童组SPT阳性率低于≥7岁儿童组。2.SPT阳性患儿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粉尘螨,其次为猫上皮和狗上皮,阳性率分别为92.9%、35.7%和19.0%。3.儿童组中单纯哮喘患儿SPT阳性率的(67.7%),显著低于单纯鼻炎患儿(81.5%)和鼻炎并哮喘患儿(86.5%)(P=0.039,0.001)。4.上海市区患儿SPT阳性率(82.7%),显著高于上海郊区患儿阳性率(72.0%)(χ2=7.443P=0.006)。结论保持居住环境、家居用品清洁,减少尘螨接触,不养猫、狗等宠物,对减少儿童变应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很大帮助;儿童SPT阳性率受年龄影响;变应性鼻炎患儿在诊断治疗中较哮喘更应警惕变应原的检测和回避。 相似文献
16.
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4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为支气管哮喘组,2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二组均在无菌条件下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哮喘组予不同质量浓度(0.2、0.1、0.05、0mg/L)阿奇霉素治疗,健康对照组未予阿奇霉素干预,均体外培养48h.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IL-4及IL-10水平变化.采用SPSS ll.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支气管哮喘组患儿PBMC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和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2.支气管哮喘组患儿PBMC在阿奇霉素0.1mg/L水平条件下,IL-4分泌水平明显高于0.2mg/L和0.05mg/L组(Pa<0.05)及空白对照组(P<0.01),各组间PBMC分泌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3.阿奇霉素0.2mg/L和0.1 mg/L组PBMC产生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0.05),0.2mg/L组明显高于0.05 mg/L组(P<0.05),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常规质量浓度阿奇霉素(0.1mg/L)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无明显影响,但可通过上调PBMC产生IL-10水平,而间接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IgE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萤光法及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方法对45例哮喘儿童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测定IgE,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照组为20例健康儿童。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_3~+,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CD_8~+ T细胞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作期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缓解期(P<0.05)。发作期IL-2,EFN-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IL-4,IL-6,IL-8和IgE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IL-2,IFN-γ低于对照组(P<0.01),IL-4,IL-8,IgE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儿童哮喘应长期抗变应性炎症治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23-26]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平衡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HSP患儿40例。健康对照儿童18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IFNγ-、IL-4水平。对其中HSP 28例及18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经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rhIL-4和rhTNF-α以诱生DC并培养8 d,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6(B7-2)、CD80(B7-1)、CD83表达率。结果1.HSP组血浆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4.26 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5.09 P<0.01),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7.98 P<0.01)。2.HSP组外周血DC表面CD83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组外周血DC表面CD86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3.94 P<0.01),CD80低于健康对照组(t′=2.60 P<0.05)。3.二组外周血DC表面CD86表达率与血浆IL-4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0.63 Pa<0.01),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0.80 Pa<0.01),而与血浆IFN-γ水平均无相关性(Pa>0.05);二组外周血DC表面CD80表达率与血浆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0.49 Pa<0.05),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0.63 Pa<0.05),而与血浆IL-4水平均无相关性(Pa>0.05)。结论HS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HSP患儿DC表面共刺激分子差异表达直接或间接导致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及其受体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40例及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分别以IFN-γ、IFN-γ加脂多糖(LPS)、LPS、佛波脂加离子霉素或零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细胞B7-1、B7-2、B7H1、B7DC及B7H分子表达;以免疫磁珠法分离CD4+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D28、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mRNA表达,结果以待测基因/β-actin的CT比值表示.结果1.哮喘患儿CD14+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B7-1[(6.68±3.97)%]、B7-2[(10.87±5.99)%]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4±0.69)%、(1.58±0.75)%Pa<0.01],其受体CD28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增高 [(0.761±0.590) vs( 0.170±0.080)P<0.01],CTLA-4表达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42±0.23)vs (3.14±2.03)P<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患儿CD14+细胞共刺激分子B7H1[(25.48±14.30)% vs (75.97±25.44)%P<0.01]、B7DC[(1.31±0.29)% vs(5.86±2.69)%P<0.01]、B7H[(1.39±0.37)% vs (10.46±4.69)%P<0.01]表达明显降低;B7H1及B7DC 共有受体PD-1表达显著降低[(0.18±0.05) vs (18.31±9.46)P<0.01],B7H受体ICOS则明显升高[(11.52±5.42) vs (2.53±1.85)P<0.01].结论哮喘免疫发病机制极为复杂,B7家族共刺激分子除诱导Th2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外,其异常表达所致的T细胞异常活化也可能参与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