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其中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26例(其中外院转来11例).该26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①胶原酶注射治疗4例,②单纯椎板开窗及半椎板切除2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6例,半椎板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6例).原手术部位:L3/45例,L4/5 13例,L5/S18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十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5例.再次手术前均作动态X线片,CT或MRI影像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2001-11~2003-12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11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32~57岁,平均42.2岁,其中L4~5 6例,L5S1 4例,L3~41例,均为单椎间置换.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间盘的切除术失败2例,腰椎间盘退变1例.  相似文献   

3.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总结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31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胶原酶注射治疗6例,单纯腰间隙椎板开窗1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5例,半椎板切除8例,全椎板切除5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9例。【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胡婵 《医学临床研究》2013,(8):1662-1663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患者,加强术前准备及心理支持护理,术后指导正确体位、严密护理及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主观满意度等方面的随访。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评价,对比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为(2.13±3.18)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93±1.16)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例患者中“优”79例,“良”36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87.8%。[结论]严密观察、正确的康复护理是确保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物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外的腰椎间盘突出。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3%~11.7%,而国内报道的发生率明显偏低,约为1.2%[1]。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方式为经后侧腰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扩大和关节突切除完成。我科在后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内窥镜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5~63(平均53.2)岁,病程1.5~3.5(平均2.5)个月。L4/5突出2例,L5/S1突出4例;左侧突出4例,右侧突出2例;M R I检查4例,示硬膜囊无明显受压。1.2手术方法术前行X线摄片定位,局麻,蛙式卧位。在患者病变椎间隙平面,棘突中线旁开2.0~2.5 cm处,以上横突下缘和椎板外缘交汇处为进针点经骶棘肌插入导针,固定工作通道,连接显示及摄像系统.由浅入深逐渐分离软组织,双极电凝止血,逐步显露棘突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位横突下缘,剥离横突间韧带在上位横突下缘的附丽点,咬除横突问韧带;显露椎管侧壁,见椎问盘多位于两神经根之间,尤以1条神经根压迫为甚,出现水肿,牵...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 1 994- 0 5~ 2 0 0 0 - 0 5共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突出症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2 0例中 ,L3 -4 1例 ,L4-51 3例 ,L5~ S1 6例。椎间孔型 1 2例 ,椎间孔外型 8例 ;呈现同位神经根受压定位症状与体征的 1 3例 ,下位神经根压迫 5例 ,同位与下位神经根同时受压 2例 ;以下肢放射痛为主 ,有 5例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平扫影像特征为椎间盘突出或脱出 ,移位至椎间孔或孔外 ,并见神经根周围脂肪影消失 ,代之以与髓核密度相当的软组织团块影。1 .2 方法 依据突出部位 ,分别采用以下 2种手术入…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02-04/2008-10共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随访240例中优良率93%,现就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的一些临床因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46例,女94例,年龄21~68(平均45)岁。有损伤或重体力劳动史者占68.5%。病程3个月~20 a。腰腿痛型201例,其中有3例按摩后突然加重,腿痛型39例,单侧症状149例,双侧症状91例,单纯椎间盘突出102例,合并侧隐窝狭窄56例,黄韧带肥厚16例,腰椎滑脱5例。阶段分布情况,L2.36例,L3.49例,L4.5101例,L5.S173例,L4.5+L5.S136例,L3.4+L4.54例,L3.4+L5.S15例,L4.5伴滑脱3例,L5.S1伴滑脱2例。1.2临床表现本组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有相应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肌力减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屈颈试验阳性225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18例,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6例,伴间歇性跛行8例,伴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4例。突出类型:旁侧型192例,中央型48例。诊断依据: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片及M R I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1999-10~2006-06我院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7例,其中8例术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手术证实并非此症,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38~65岁,病程1个月~13 a。典型的单侧腰腿痛病史3例,腰痛为主3例,间歇性跛行2例。全部病例入院查体均有明确的阳性体征:不同程度椎旁肌紧张和脊柱侧弯。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例,下肢局部感觉减退8例,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6例。术前常规腰椎X线和CT检查。7例术前CT和(或)M R I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4~54例,L5S12例,合并L4~5和L5S1两个间隙1例。另1例CT和M R I均未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64-16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底本院收治的79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部分病例行植骨内固定手术。共计125个椎间盘,其中L3-4 14个,L4-5 65个,L5~S1 46个。【结果】随访1~5年,术后原有症状体征消失42例,基本好转33例,3例症状无改善,差1例,优良率94.9%。【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单纯开窗,丰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部分截瘫病人同时加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对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共计45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结果】45例患者经6-80个月随访,平均35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48.89%),良17例(37.78%)、可5例(11.11%)、差1例(2.2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板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7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途径,经峡部外缘途径三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7纠,均经手术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1.2个月.采用Mae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94.1%.[结论]高质量CT检查可清楚显示位于椎间孔或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这对于诊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病例的病理解剖学特点选用最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术式.  相似文献   

14.
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6—09/2008—08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80例腰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7例,女23例。L4~5间盘突出41例,L5~S1间盘突出23例,L3~4间盘突出16例。本组均有腰腿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病史最长者16a,最短者4周。手术方法:全椎板切除18例,半椎板切除49例,椎板间开窗1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1年7月应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均为单间隙突出,外侧型突出19例(椎间孔外型9例,椎间孔内型10例),旁中央型突出2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65~130m 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5~30 mL,平均12 mL.1例L5/S1患者术后症状未缓解,改开放手术.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复发病例.腰痛、腿痛VAS由术前的(6.53±1.68)、(8.37±1.63)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2.15±1.27)、(1.82±0.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优良率达90.5%.结论 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极外侧型突出,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误诊2例分析如下。 1 病历要 例1:女,55岁。因腰痛合并双下肢疼痛,行走时加重6个月在其当地医院行腰椎CT检查示:L4~L5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遂给予“椎板切除减压及L4~L5椎间盘髓核除”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应用2周,卧床休息1个月,症状未见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另外伴有发热、夜间盗汗症状,转入我院住院治疗,给予CT及MRI检查示:L3及L4椎体有破坏征象,腰大肌后方脓肿形成。诊断为“腰椎结核合并冷脓肿形成”。经过抗痨治疗2周后,行经腹部腹膜后入路给予脓液吸出及椎体病灶清除,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病椎处应用异烟肼。术后患卧石膏床制动,给予预防一般感染同时继续抗结核治疗。1周后患双下肢放射痛较术前明显减轻,出院后卧床3~4个月,抗结核治疗1a,1a后复诊患腰腿痛症状消失。行走无障碍,但遗留腰椎轻度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0月采用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76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7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开放手术者。随访2~14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7±1.03)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40.32)分和(1.0±60.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1例,可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诸多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国内外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率为 10 %~ 2 0 % [1] ;彻底切除髓核、充分减压的同时 ,应尽最大的可能保留脊柱的稳定结构是每一个施术者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本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采用锁孔入路冷光源辅助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96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6例 ,其中男 6 4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4 1.1(17~ 6 2 )岁 ,病程平均 4 7.8(6~2 4 0 )个月。本组 118个椎间盘 ,其中L3~ 4 4例 ,L4~ 55 4例 ,L5~S15 2例 ,合并骶椎腰化 ,L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方式.[方法]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需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改良Macnab法、术前及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失败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17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7例和腰椎间盘切除不彻底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7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再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经脱水、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好转.再手术后随访24~52个月,平均34.8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法:优11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8.80%.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2分,未次随访时平均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79.80%.行后外侧融合患者20例,椎间融合2例,融合率86.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或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节段性不稳和髓核摘除不彻底等,正确分析手术失败原因并选择合理的再手术方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院1997-2003年间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与椎间孔外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入路与经椎板外缘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于L3~4、L4~5间隙的椎间孔内型及L5S1间隙的椎间孔外型病例采用经单侧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28例(2例为再手术),对于L3~4及L4~5间隙的椎间孔外型突出采用经椎板侧方入路摘除髓核6例(1例为再手术)。结果:本组共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8年。临床症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应针对不同的突出类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入路与经椎板外缘入路,便于操作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