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2007年8月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42例患儿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肺功能改变、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随访预后等方面.结果 42例患儿(男31例,女11例)诊断时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12岁2个月,均以持续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有喘鸣音及湿性啰音.病因为感染后32例(76.2%),其中考虑为腺病毒肺炎者8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5%),考虑为麻疹肺炎者7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1.9%),考虑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2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6.2%).病因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4例(9.5%).骨髓移植后1例(2.4%).肺功能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5例(89.7%),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10.3%).肺CT有典型的马赛克灌注征者34例(81.0%),支气管扩张14例(33.3%),支气管壁增厚14例(33.3%),肺不张4例(9.5%),合并Swyer-James综合征2例(4.8%).所有患儿均予皮质醇激素、小剂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随访1个月至5年,除2例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肺功能有一定程度好转外,其余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死亡1例.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为感染后起病,其特征性的临床、影像学和肺功能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BO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4月经临床诊断为BO的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有反复喘息及咳嗽。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23例,其中腺病毒肺炎12例,麻疹病毒肺炎和流感病毒A肺炎各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腺病毒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并副流感病毒3肺炎、肺结核各1例,病原不明3例;非感染性因素导致BO 3例,即Steven-Johnson 综合征、副肿瘤天疱疮、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BO各1例;病因不明2例。28例胸部HRCT结果示充气不均25例,马赛克灌注征21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支气管扩张12例,气体潴留征6例。21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8例行舒张试验,17例阴性。所有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4例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住院期间死亡1例,18例随访4个月~?4年7个月,临床表现好转12例,无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最常见病因,腺病毒是主要感染病原;BO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但无特异性;胸部HRCT可显示BO较特征性征象,是BO诊断和病情随访的重要指标;BO肺功能特异性地表现为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糖皮质激素、阿奇霉素是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儿童BO总体预后不好,早期诊断治疗、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望改善儿童BO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04年10月-2009年9月诊断为BO的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高分辨率CT(HRCT)、病原学、肺功能及治疗和转归等。结果 7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喘、气促。病程1.5个月~7 a。查体:双肺均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喘鸣音。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或肺炎表现。肺部HRCT均呈现Mosaic灌注征,其中支气管扩张1例。肺功能:5例均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舒张试验阴性。病原学:5例发病前患麻疹肺炎,1例患肺炎支原体肺炎,1例患肺炎腺病毒肺炎并真菌感染。支气管镜:2例无特殊表现。治疗及转归:1例有明显支气管扩张放弃治疗,1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支气管扩张而放弃治疗,余5例患儿用激素或加服小剂量阿奇霉素,病情均有好转。结论BO的临床表现以慢性咳嗽、喘息为特点,肺部HRCT呈现特异的Mosaic灌注征,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尤其是麻疹病毒感染后可继发BO,肺功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BO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肺部HRCT和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4.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与临床转归.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4月期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诊断为BO的住院患儿26例.分析BO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结果 26例中男18例,女8例,发病年龄4.5个月~8岁;病程(6.2±3.5)个月,随诊时间在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喘息(26例,100%),反复咳嗽(24例,92%)、运动不耐受(22例,85%)、气促(21例,81%)、三凹征(20例,77%)、痰鸣(16例,62%)、肺部反复湿哕音(10例,38%)、唇周紫绀(3例,12%).未见杵状指(趾).18例(69%)病原学检测阳性,支原体11例(42%),呼吸道合胞病毒4例(15%),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各2例(8%),博卡病毒1例(4%),其中混合感染阳性者占8例(31%).胸部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者16例(62%),肺炎样改变10例(38%),其中仅1例疑似肺间质改变.所有病例的胸部高分辨CT(HRCT)均有肺部空气潴留、肺灌注不良的马赛克征.19例患儿检测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其中PANCA阳性10例(53%),CANCA阳性8例(42%).所有患儿均使用口服、全身激素与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其中13例(50%)治疗后咳嗽、喘息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有明显改善,喘息、三凹征改善的天数为(7.1±4.8)d;13例(50%)激素效果不理想,或HRCT无改变者加用甲氨蝶呤后喘息、三凹征改善,时间为(16.4±11.0)d.HRCT下病灶修复时间滞后于症状改善时间,HRCT最长随访时间是1.5年,大部分病例肺部病灶仅部分吸收好转,尚无一例病灶完全吸收.结论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发生的重要病因,临床以长期持续的喘息、咳嗽、活动不耐受、气促、三凹征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异性,胸部X线平片不能提供诊断的信息,HRCT提示的典型马赛克征是诊断BO的重要征象.约50%患儿ANCA阳性,提示BO患儿可能存在免疫损伤.口服全身激素及甲氨蝶呤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指小气道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儿童表现为重症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咳嗽、喘息及活动不耐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心肺移植、骨髓移植、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及药物因素等均可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检查,肺组织活检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金标准.目前尚没有公认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准则.早期阶段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时期.多数采取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同时联合其他支持治疗.该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吴小英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6):591-593,597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由严重小气道炎症损伤引起的少见的慢性气道阻塞性肺疾病。BO常见病因有感染、心肺或骨髓移植、吸入有毒物质、胃食管反流、结缔组织病及药物性等。儿童以感染后BO(post-infectious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PIBO)最常见。文章综述PIBO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报道明显增多.BO病因众多,但以感染尤其是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居多.病理上以小呼吸道病变及小呼吸道阻塞为特征,大多可根据临床特征结合CT检查结果和肺功能检测做出临床诊断.对呼吸道感染或呼吸道黏膜上皮损伤后持续咳嗽、气喘数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到BO的可能.胸部CT可有马赛克灌注征等特征性表现,肺功能以不可逆性小呼吸道梗阻为特点.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可考虑应用激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但必须权衡利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感染为最常见原因,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或持续咳嗽、气促、喘息,肺部有湿啰音和喘鸣音.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检查.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以经验治疗为主.该文主要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辅助检查、诊断、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征,总结BO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诊断BO的5例患儿临床特点、影像学、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2例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后,另3例为重症肺炎后.3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中,1例痰分离出腺病毒,1例3次痰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2例患儿的肺泡盥洗液培养均阴性;另1例多次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其肺泡盥洗液培养为产ESBL-大肠埃希菌.5例患儿均有持续咳嗽、喘息症状,均有三凹症.3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的病程中均有心力衰竭,其中2例有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5例患儿起病后均有反复下呼吸道感染.5例肺CT均提示小气道病变,其中2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同时伴支气管扩张,1例还伴肺不张.4例BO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提示支气管内膜炎症.5例BO患儿均使用泼尼松、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治疗过程中仍有症状持续,无死亡病例.结论 BO患儿临床以持续咳嗽、喘息为特点,肺CT以小气道病变为特点,易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目前治疗以激素为主,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ost-infectious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PIBO)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严重的、以不可逆小气道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发生PIBO最常见的原因,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急性细支气管炎控制后出现反复或持续咳嗽、喘息、气促、运动不耐受、低氧、肺部湿啰...  相似文献   

11.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is a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 caused by bronchial inflammatory injur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persistent cough, wheezing and dyspnea after airway injury. The conventional bronchodilator therapy is invalid for BO.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for BO is still in lack of uniform standard. The early stage is the key period of clinical treatment. Treatment for children BO includes general supportive treatment, use of corticosteroids, bronchodilators, macrolides??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nd other antibiotics??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immunosuppressants??as well as pulmonary physical therapy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血清IL-13及肺功能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0例毛支急性期、20例恢复期患儿外周血行血清IL-13水平测定;同时采用美国森迪公司2600婴儿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毛支恢复期组患儿血清IL-13水平较急性期组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毛支恢复期组肺功能指标中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及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均较急性期组明显升高(P均<0.01),但25/PF仍低于对照组(P<0.01),而ME/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支患儿急性期组血清IL-13水平与25/PF呈显著负相关(r=-0.38 P<0.05),与ME/MI无相关性(r=-0.002 P>0.05)。结论IL-13参与毛支发病过程,降低其水平有助于毛支的痊愈;毛支患儿急性期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小呼吸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的分布情况和抗原表达规律,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相结合,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85例新近诊断为AL患儿,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其中胞膜抗原采用单克隆抗体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胞浆内抗原采用双色直标法。结果1.AL 85例免疫分型:未分化型(AUL)1例,占1.2%;杂合型7例,占8.2%;急性髓性白血病(AML)18例,占21.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9例,占69.4%。其中B-ALL 50例,占84.7%;T-ALL 6例,占10.2%;T/B-ALL 3例,占5.1%。2.ALL 59例中髓系抗原表达31例,占52.5%。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3.AML患儿中有淋系抗原表达5例,占27.8%,低于ALL有髓系表达。其中以CD7阳性率最高,为60%;CD14在M4、M5表达率为75%;CD13、CD33在AM中表达率分别为83.3%、94.4%。4.混合型白血病7例。其中B/M 6例,TB/M 1例;2例在FAB分型中疑为混合型,余5例为ALL。结论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可较好地分析每例白血病患儿,尤其是对于混合型白血病及抗原交叉表达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Th1/Th2平衡状况。方法对2003~2005年确诊为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34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毛支23例,非RSV毛细支11例,均与2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3 及CD4 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0.01),但CD4/CD8比值毛支组1.95%±0.64%与对照组1.87%±1.18%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Th1/Th2在毛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6%±4.15%及2.90%±1.45%,有显著差异(Z=3.121Pa<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并呈现Th1应答优势。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狭义概念是指2岁以下儿童的下呼吸道炎症和阻塞,几乎均系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但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并可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传统认识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有关肺炎支原体性细支气管炎国内认识不多,许多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文针对肺炎支原体性细支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患儿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PIBO的35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激素使用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35例患儿均以咳嗽及喘息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1年组12例、1~2年组8例、2年组6例,各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以腺病毒感染最常见,总体预后不佳,即使症状有所改善,CT病灶吸收仍不明显。糖皮质激素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嗽及喘息症状,但长时间使用可能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Acute viral bronchiolitis (AVB) is a common disease found throughout the world. Various aspects of it are being studied: its epidemiology,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Most of these studies are being conduc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only a few taking pla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isk factors such as poor nutrition, an adverse environment and early weaning should be studied where these features are common. Treatment aspects such as cost-effectiveness in low income settings need further study. Use of ribavirin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immunoglobulin are good examples. Post-bronchiolitic sequelae also need to be studied in low income countries. There is evidence that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is unusually frequent in some Latin-American countries such as Argentina and Brazil. It will be helpful to undertake combined studies in countries with the same socio-economics, investigating the preventive and management aspects of AVB and its sequelae to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病房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诊断的71例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1例患儿起病中位年龄6.6岁,均有咳嗽表现;97.2%(69/71)有发热,中位热峰39.4℃;36.6%(26/71)有喘息;39.4%(28/71)有低氧血症;81.7%(58/71)有过敏背景。(2)中位白细胞7.6×109/L,78.9%(56/71)C反应蛋白升高(15 mg/L)。仅40.8%(29/71)胸片提示网状结节影,71例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均可见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35.2%(25/71)为弥漫性细支气管炎,38.0%(27/71)合并少量肺实变或者肺不张。8.5%(6/7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广泛黏稠分泌物。(3)均予阿奇霉素治疗;98.6%(70/71)应用甲泼尼龙,单日最大量为1~6 mg/(kg·d),首次应用时间中位病程为第10天,中位疗程为14 d。随访2.5~6.0个月,8.5%(6/71)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病情均为轻度;余91.5%(65/71)痊愈。(4)遗留BO患儿喘息、低氧血症、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遗留BO者,P值分别为0.041、0.006和0.033。结论 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患儿多数有过敏背景。肺部HR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有喘息和低氧血症者,发生BO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