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肺功能的影响,并评价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3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出生4 h内发生ARDS的早产儿30例,随机分为PS组和PS+布地奈德组.PS+布地奈德组(男9例,女6例)使用PS和布地奈德混合剂(每70 mg PS中加入0.25 mg布地奈德),剂量:PS 70 mg·kg-1,布地奈德0.25 mg·kg-1.PS组(男8例,女7例)单使用PS,70 mg·kg-1,出生30~60 min内由气管内滴入.监测2组患儿血气及肺功能.结果 PS+布地奈德组患儿动脉血气pH值第2、5、6天明显高于PS组(Pa<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3、4、6天明显降低(Pa<0.05),氧合指数(OI)第3、4、6天明显升高(Pa<0.05);肺功能监测2组胸肺总顺应性(Crs)升高、呼吸道阻力(Raw)下降、潮气量(TV)增加,第5、6天与P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5).结论 使用PS联合布地奈德对ARDS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能较快改善肺功能,尽早撤离呼吸机,减少肺损伤,减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首次剂量200mg/kg,重复剂量100mg/k9,用1~3次。给PS后5~15分钟PaO_2显著上升,随后可调低吸入氧浓度(FiO_2)和平均气道压(NAP)。治疗后5.5±0.8小时胸片即见改善,40.2±16.5小时胸片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0~3天及总死亡例数比对照组低。结果显示猪肺PS对NRDS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改善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出生4 h内发生NRDS的早产儿18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6例:PS+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组(简称气雾持续组)、PS+单剂布地奈德液体剂型组(简称液体组)、PS+布地奈德气雾剂单剂喷入组(简称气雾单次组)、单用PS组。比较4组治疗后动脉血气的变化及治疗后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率、辅助通气时间、重复使用PS率及BPD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2~4天4组pH、PCO_2、氧合指数(FiO_2/Pa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改善效果依次为气雾持续组、液体组、气雾单次组、单用PS组。气雾持续组辅助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液体组明显短于气雾单次组及单用PS组(P0.05)。4组治疗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率、重复使用PS率及BPD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气雾持续组这3个指标的发生率均最低,其次为液体组。结论气雾剂型布地奈德持续喷入联合PS治疗NRDS的疗效优于单剂液体剂型,但两者在降低BPD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ioryDistressSyndrome,NRDS)病死率甚高,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缺乏所致。80年代自日本首次报道应用牛PS治疗NRDS获得成功以来,使NRDS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现将应用人工合成PS治疗18例NRDS的体会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NICU自1996年6月至1998年1月收治的18例NRDS患儿。男14例、女4例;胎龄27~36周(平均30.7±2.6周);出生体重770g~1900g(平均1400±350g);1分钟Apgar评分≥8分7例,4~7分6例,≤3分5例;多胎(2胎以上)6例,前置胎盘4例。接受… 相似文献
5.
6.
7.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2年6月我院产科出生早产儿22例;胎龄29~32周;体重1050~1720g。将其分为预防组10例,治疗组12例。预防组于生后30min内即从气管插管内滴入PS(Curosurf,120mg),用药后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辅助呼吸;治疗组于确诊RDS后应用PS,方法同预防组。结果预防组CPAP辅助呼吸时间、鼻管法氧疗时间明显缩短;PaO2、PaCO2、pH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预防组均存活,不用机械通气,无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结论应用PS预防早产儿RDS,可减轻病情,避免机械通气、缩短氧疗时间,减少早期及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持续扩张压力联合应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肺持续扩张压力联合应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所有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生体重<1 500 g、胎龄≤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组应用PS与Infant Flow Advance系统提供的相对恒定的肺持续扩张压力联合治疗;PS组为单用PS治疗;CDP组单用Infant Flow Advance系统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1,6,12,24 h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变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慢性肺病及住院天数、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6,12,24小时PaO2,PaC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联合组PaO2,PaCO2分别与PS组,CDP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pH值与PS组、CD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氧疗时间比较,观察组与PS组,CD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院天数联合组少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PS与Infant Flow Advance系统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NRDS,减少机械通气率,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天数,从而减少有创通气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RD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固尔苏组)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珂立苏组),两组诊断RDS后均予以气管插管给药.比较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前后血气指标、CPAP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固尔苏组36例,珂立苏组32例,两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6h、24 h的PaO2、PaCO2和pH值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尔苏组应用CPAP时间短于珂立苏组[(98.8±15.2)h比(113.6±13.0)h,P<0.05].两组患儿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颅内出血、肺气漏、呼吸机相关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患儿CPAP时间缩短,临床上可综合考虑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价值。 方法 14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 ,与 14例未应用PS的高危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结果 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 ( 2 3 3± 6 7)d ,氧疗时间 ( 5 1± 2 2 )d ,机械通气时间 ( 2 6± 1 3 )d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 ( 2 9 6± 8 5 )d ,氧疗时间 ( 6 9± 2 4)d ,机械通气时间 ( 4 7± 1 5 )d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并发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也较对照组少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PS不能降低NRDS发病率及病死率 ,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并且缩短住院天数、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早产儿给予PS预防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不同胎龄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胎龄28~39周,出生体质量760~3 240 g,经PS治疗的RDS患儿67例.早期组:胎龄28~30周的早期早产儿18例;中期组:胎龄31~33周的中期早产儿28例;晚期组:胎龄34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21例.比较3组PS治疗时RDS的重症程度、PS开始使用时间、第1次使用剂量、总剂量、重复使用例数、氧疗时间、最高吸氧体积分数(FiO2)、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PS治疗时早期组和中期组轻度RDS例数明显多于晚期组(Pa<0.05).中期组和晚期组重度RDS例数明显多于早期组(Pa<0.05),PS开始使用时间晚期组明显晚于早、中期组(Pa<0.05).第1次使用剂量早期组明显多于中、晚期组(Pa<0.05).使用总剂量和重复使用例数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机械通气时间早、晚期组明显多于中期组(P=0.040);最高FiO2以晚期组最高(P=0.006).结论 早期早产儿RDS病情轻、开始PS治疗时间早、剂量足,但需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病情危重、开始PS治疗时间晚、剂量不足、需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长.对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治疗应尽早、足量使用PS. 相似文献
12.
产前皮质激素及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皮质激素(ACS)联合产后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单一应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院NICU收治的143例RDS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产前应用ACS联合产后应用PS (n=36);第2组为单一产前应用ACS (n=33);第3组为单一产后应用PS (n=39);第4组为2种治疗措施均未采用(n=35)。对4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Apgar评分、产时复苏情况、围生期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间应用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机械通气(MV)等不同氧疗模式的时间,治愈的平均治疗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4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相似(Pa〉0.05)。第1、2、3、4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时间分别为(75.81±15.63)、(130.09±27.32)、(150.67±28.59)、(174.32±25.92) h (P=0.041);头罩吸氧时间分别为(37.16±5.51)、(55.29±11.71)、(62.69±12.39)、(100.75±28.10) h (P=0.047);CPAP时间分别为(24.33±4.41)、(27.44±4.47)、(26.53±3.13)、(56.50±5.50) h (P=0.005);MV时间分别为(56.12±15.65)、(110.19±21.59)、(127.79±26.36)、(156.61±12.92) h (P=0.009);第1组采用MV的几率最低。4组患儿住院天数分别为(15.89±1.29)、(21.61±2.30)、(28.31±3.40)、(32.73±4.57) d(P=0);治愈率分别为63.89%、51.52%、35.90%、20.0%(P=0.005)。结论产前应用ACS联合产后外源性补充PS是治疗RDS的最佳措施,单一产前应用ACS对RDS的疗效优于单一产后应用PS。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早期或晚期抢救性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需要机械通气的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PS的给予时间分为早期组(出生2 h内)48例和晚期组(出生2~12 h)51例,观察2组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气漏(肺间质气肿、气胸)、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PDA、严重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方面的变化.结果 早期组和晚期组机械通气时间[(4.14±1.88) d vs (5.84±3.36) 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氧疗时间[(5.84±3.36) d vs (8.05±5.48)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内早产儿的病死率:早期组为6.25%、晚期组为5.88%,出生12 h内不同时间给予PS对病死率无影响(OR=1.07,95% CI 0.21~5.56,P=1.00).早期组BPD的发生率8.7%,低于晚期组16.0%,但无统计学差异(OR=0.49,95%CI 0.13~1.74,P=0.36).其他并发症如气漏、肺出血、PDA、NEC、严重IVH发生率,2组患儿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a>0.05).结论 早期抢救性给予PS能显著减少RDS早产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降低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挽救性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救治情况,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挽救性治疗策略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40 min~6 h;胎龄32+5周;出生体质量(2 022±779) g.按照是否应用PS分为2组:使用PS组(n=32)与未使用PS组(n=14).比较2组呼吸支持时间和吸入吸氧体积分数(FiO2)、氧疗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使用PS组和未使用PS组患儿的呼吸支持时间[17.5 h(0~120.0 h) vs 0.5 h(0.5~24.0 h),P<0.05]、FiO2[32.5%(22%~90%) vs 85.0%(40%~100%),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2组氧疗时间[24 h(2~240 h) vs 48 h(2~408 h),P>0.05]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但与使用PS组比较,住院天数明显缩短.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使用PS组患儿的治愈率为81.3%、病死率为18.8%,未使用PS组NRDS患儿的治愈率为35.7%、病死率为64.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挽救性应用PS可以显著提高NRDS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G. NOACK P. BERGGREN T. CURSTEDT G. GROSSMANN P. HERIN W. MORTENSSON R. NILSSON B. ROBERTSON 《Acta paediatrica (Oslo, Norway : 1992)》1987,76(5):697-705
Ten newborn infants (795–1680 g)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were treated with the isolated phospholipid fraction of bovine or porcine surfactant, which was administered via the airways (dose 200 mg/kg), at a median age of 10.5 h. Before receiving surfactant, all the infants were on artificial ventilation (FiO2 0.6–1.0). Within 2 h after 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 arterial-to-alveolar PO2 ratio increased from 0.1 to 0.35. There was a concomitant improvement in lung aeration on the chest roentgenograms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right-to-left shunt. Four patients died of cerebral hemorrhage; two of them also had 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ne surviving infant develope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and another succumbed 8 months later to the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No antibodies against surfactant were detected in the sera of the survivors. Since our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ung function after replacement therapy, the efficacy of this new surfactant preparation should be further tested 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98例RDS患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9.5±6.2)d vs(7.0±5.4)d,(13.2±8.1)d vs(10.0±6.4)d],存活率由69.2%上升为87.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由32.7%下降为15.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44.2%下降为2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未合并BPD的比例由75.0%上升为92.5%,未合并颅内出血由77.8%上升为95.0%,同时未合并BPD和颅内出血的比例由58.3%上升为80.0%,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及提高存活率,降低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怠浪存活者中脑损害和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31-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羊膜腔内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早产儿102例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其母亲产前应用地塞米松6mg肌肉注射,联合羊膜腔内注射PS预防;对照组其母亲产前地塞米松6mg肌肉注射预防。观察二组NRDS发病率、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或放弃率。结果研究和对照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研究组RDS发生率、CPAP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产前地塞米松联合羊膜腔内注射PS可明显减少NRDS的发生率,减少CPAP的使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胎膜早破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胎膜早破(PROM)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后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胎龄在37周以上、诊断为RDS的患儿205例为病例组,同期入院、主要诊断为新生儿黄疸(除外感染因素所致者)的4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有无PROM、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羊水污染等,探讨PROM与足月儿RDS的关系.结果 1.RDS组RPOM所占比例(30.2%,62/20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5%,63/4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76,P<0.001).2.经单因素分析,PROM、选择性剖宫产、男性、小于胎龄儿、羊水量少、妊娠期血糖偏高及糖尿病、羊水Ⅲ度污染、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因素均与足月儿RDS具有相关性(Pa<0.05),均为RDS的危险因素,而孕母年龄≥35岁、脐带绕颈、胎盘早剥与RDS均无相关性(Pa>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PROM、选择性剖宫产、男性、妊娠期血糖异常及糖尿病、出生时窒息等与足月儿RDS密切相关.结论 PROM与足月儿RDS密切相关,是足月儿RDS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