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0例CT征象. 结果 嗜铬细胞瘤多是单侧发病(19/20),发生于肾上腺者16例,异位者4例.肿块较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19例).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出血、坏死常见(10/17),钙化较少见,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实质不均匀强化. 结论 CT不但能发现较小的肿瘤,还可以定位诊断,以及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用CT 检查的10例嗜铬细胞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0例中有6例CT 为最初检查,4例是为寻找可能的复发病变而检查的。所有病人均作从膈肌到耻骨联合的间隔2cm 的全腹部连续扫描;在肾上腺区各扫描平面间隔1cm。在有高度的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证据而腹部CT 检查正常或怀疑有膈上转移时,则加作胸部和颈部每间隔1.5cm的扫描。所有病人均予口服5%胃影葡胺800cc 并  相似文献   

3.
随着MRI的发展和广泛应用,MRI的高对比,较好的空间分辨率的优点愈来愈多地运用于肾上腺肿瘤的诊断,而无症状嗜铬细胞瘤比较少见,可以没有症状,直到死后尸检时才发现有嗜铬细胞瘤[1]。笔者收集了2001-01—2005-12无症状嗜铬细胞瘤5例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5例经过MR扫描,男2例,女3例;年龄34~60岁,平均48岁。无症状,血压正常,都因体检B超发现肾上腺占位,随后经MR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手术出现低血压现象,术后血压保持正常情况。扫描采用日立AIRI-II0.3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使用腹部体线圈做常规轴横断T1WI600ms/14ms,T2WI4000ms/120…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作超声、CT检查。结果:瘤体呈较大(平均瘤径6.1cm)的类圆形肿块,瘤界清晰,平扫密度多不均匀,10例出现坏死和囊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嗜铬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份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75%~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可见于肾上腺以外的交感神经节或其他嗜铬组织.我  相似文献   

6.
例1,女性,28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2年于1993年7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血压27/22~17/10kPa,腹部CT、B超未见双肾及肾上腺异常,胸片、胸部CT示后纵隔脊柱左侧软组织影2cm×3.5cm,实验室查尿儿茶酚胺阳性,VMA98μmol/L 24h尿。拟诊: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给予巯甲丙脯酸、心痛定,血压降至17/12~11/10kPa。全麻下开胸,术中见肿块位于左第7肋间肋脊角处、主动脉弓左旁,大小约3cm×4cm。质软,暗紫色,包膜完整,与降主动脉间有血管交通支。切除前血压20/16kPa,切除后13/10kPa,术后未用升压药,2周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为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无复发。 例2,女性,21岁。因阵发性头痛、心慌4年于1988年10月入院。查体:血压25/20kPa,心率130/min。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杂音,肾血管造影、腹部B超、CT均未见异常。胸片、CT示左胸壁5cm×6cm实质性肿块,B超定位于左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实验室查VMA130μmol/L 24h尿。术前口服哌唑嗪、心痛定、心得安2周,血压降至18/12kPa,心率100/min左右,术前3d输注706代血浆500ml及全血400ml,术前输液量为3000ml。术中见肿瘤大小约5cm×6cm,包膜完整,血管丰富,基底部紧贴后胸壁第5肋间降主动脉旁,有一交通支与肋间血管相连。术中触压肿瘤,血压升至28/22kPa,切除肿瘤后降至9/5kPa  相似文献   

7.
8.
嗜铬细胞瘤的MRI检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并确定嗜铬细胞瘤MRI检查的最佳成像序列。材料与方法  12例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 10例 ,腹主动脉旁 2例 )术前行MRI增强前后检查 ,包括 7种序列。结果 嗜铬细胞瘤呈较大 (平均瘤径 5 .3cm±2 .0cm)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T1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 ,T2 WI信号较高 ,易发生坏死、囊变 ( 7/12 ) ,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MRI检查最佳成像序列是增强前T2 WI脂肪抑制序列、T1WI以及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化学位移反相位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动脉狭窄与嗜铬细胞瘤同时存在十分罕见 ,自Harrison于 195 8年首次报告以来 ,先后约 6 0余例被报告。我们报告 1例左侧嗜铬细胞瘤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病例 ,对发病机制及对高血压的影响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5 2岁。 199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胀 ,血压为 2 1.3~ 2 2 .7/14 .7~ 16kPa ,诊断为高血压。服用“降压丸” ,“心痛定”等效果不佳。 1997-0 3出现发作性心悸 ,出汗 ,脸色发白 ,头晕加重 ,至 5月发作 3次 ,每次发作时血压高达33.3~ 36 /2 4kPa ,1h后症状自然缓解 ,血压下降。于我院门诊查 2 4h尿…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6个月伴排尿后短暂性头晕 2个月。检查 :B超示膀胱左侧壁 4.38cm× 4.16cm× 3.77cm的低回声团 ;CT示膀胱左侧壁 5cm× 4cm占位性病变 ;膀胱镜见左侧壁 4cm× 4cm肿物 ,有一短蒂 ,表面溃破出血。临床诊断 :膀胱肿瘤。膀胱镜活检初步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 4d后行肿瘤切除术。大体见肿物呈椭圆形 ,4cm× 4cm× 3.5cm ,表面结节状 ,切面呈粉红色。将肿瘤用 5 %重铬酸钾溶液浸渍 ,瘤组织呈棕褐色嗜铬反应。镜检 :肿瘤表面被覆移性上皮 ,瘤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 ,核大…  相似文献   

11.
肾脏嗜铬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 ,5 2岁。查体 :除双肾区轻叩痛外 ,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均正常。肿瘤标记物CA2 4 2、CA12 5、CA15 3、CEA均正常。B型超声 :右肾形态失常 ,右肾下极见大小约 7.9cm×6 .7cm实性不均质弱回声团块 ,边界欠清 ,超声造影增强见血流信号稀少呈不均匀强化 ,肿块内有不规则坏死区。静脉肾盂造影 :双侧肾盂、肾盏显影良好 ,右肾中、下组肾小盏受压变形 (图 1)。CT扫描 :平扫示右肾轮廓明显增大 ,其内可见囊变区 ,大小约 4 .0cm× 6 .0cm ,囊变区内侧可见结节影 ,其内密度不均 ;增强扫描 ,右肾形态改变 ,…  相似文献   

12.
腰椎嗜铬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嗜铬细胞瘤较为少见,易漏、误诊,现报告手术病理证实L5椎体嗜铬细胞瘤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HEO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依据PHEO发病部位不同将27例PHEO分为肾上腺PHEO组(17例)和腹主动脉旁PHEO组(10例)两组。结果肾上腺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CT平扫及增强的表现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P〉O.05)。平扫瘤体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肿块密度不均21例(77.78%),均匀6例,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有减退19例(70.37%),8例(29.63%)PHEO呈持续性强化特点,所有瘤体均可见一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肾上腺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CT表现不具差异性,嗜铬细胞瘤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细胞,在异位嗜铬细胞瘤中,膀胱嗜铬细胞瘤较少见。本文就膀胱嗜铬细胞瘤其发病原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儿童嗜铬细胞瘤少见,在婴儿中尤为罕见.儿童期发病高峰为6 ~14岁,常为家族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儿童嗜铬细胞瘤多为双侧发病(24%~70%),且多源于肾上腺外,临床上往往在肿瘤已转移至淋巴腺、肝、肺、骨时才得以明确诊断[1].嗜铬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有关,但也有部分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2-3].笔者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例肾上腺来源嗜铬细胞瘤患儿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较为罕见 ,笔者遇到一家族中 3位成员先后患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10岁。因头晕、头痛 1个月 ,加重 2天 ,血压2 2 0 / 140mmHg入院。查体无其他阳性表现。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机能、血皮质醇正常 ,血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升高 ,连续 3次尿查香草杏仁酸 (VMA)升高 ,范围 10 2~ 132 μmol/2 4h。B超提示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平扫示 :双肾上腺均可见形态欠规则、密度不均肿块 ,右侧较大 ,直径约 5 .2cm ,轮廓欠清 ;左侧稍小 ,直径约 1.1cm ,轮廓尚清。增强扫描示 :双肾上腺区肿块强…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玫 《人民军医》2003,46(6):339-342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最常见 ,最主要的疾病 ,是起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增高及代谢紊乱综合征。1 流行病学国内报告 ,嗜铬细胞瘤占高血压病人的 1%。近年来随着生化技术和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和提高 ,国外报道的患病率已占高血压的 1 9%。嗜铬细胞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发病高峰为 2 0~ 5 0岁 ,男女无差别。嗜铬细胞瘤偶为遗传性 ,常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MEN 2A ,MEN 2B)的一部分 ,这种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病率 5 %~ 2 3%。2 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发病原因仍不清楚 ,家族型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膀胱嗜铬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54岁。体检行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左后壁实性占位性病变”而入院。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头昏、头痛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超声检查:膀胱左后壁可见一约0.8cm×0.9cm×1.1cm大小的突向腔内的中等强回声结节(图1),膀胱壁连续性好,未见破坏。超声诊断:膀胱占位,膀胱癌待排。CT检查:膀胱左后壁偏下可见一约0.9cm×0.9cm大小的突向腔内的结节影,边缘光整,CT值为37.2HU(图2)。增强后,结节明显均一强化,CT值为61.4HU(图3)…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为嗜铬组织的肿瘤 ,192 1年由Pick正式命名。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 ,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和旁交感神经节 ,但体内含嗜铬组织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过去对该病的诊断以实验室检查为主 ,随着B超、CT ,尤其是MRI等影像学应用的不断成熟 ,影像学的检查对于嗜铬细胞瘤的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切除后的观察成为首选方法[1,2 ] 。至今 ,少见对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综述文章 ,因此 ,笔者对其做一综述。1 解剖和病理嗜铬细胞瘤又称褐色细胞瘤[3 ] ,75 %~ 80 %发…  相似文献   

20.
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2 0岁。间歇性、阵发性胸闷、气短 5年 ,加重伴血压升高 2年。常于排尿后发病 ,持续数秒至数分。体格检查 :T36 .5℃ ,P 6 8次 /min ,Bp 12 0 / 80mmHg。实验室检查 :2 4h尿17-OH、17-HS、血糖、血管紧张素Ⅰ、Ⅱ、醛固酮、甲状腺功能、肾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B超检查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双肾、肾上腺CT及静脉肾盂造影未见异常。行盆腔CT扫描见膀胱右前内壁一直径 2cm圆形包块向腔内突起 ,边缘规则 ,密度均匀 ,CT值 5 7HU (附图 )。手术所见 :膀胱壁右前上角有 2 .5cm×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