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囊内肿瘤90%来自睾丸,10%来自附件,即精索、睾丸鞘膜及附睾。其中附件肿瘤90%为精索肿瘤。原发性附睾肿瘤甚为罕见,国内1949年至1979年间仅见5篇个案报告。顾方六等统计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1951年至1979年间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1897例中,附睾肿瘤仅有47例(占2.5%)。现将我院所见一例原发性附睾腺样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附睾肿瘤是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少见。原发性附睾平滑肌肉瘤临床更是罕见,文献报道少。本院收治1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附睾肿瘤少见。我院自年至年共收治199119997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1.1本组良恶性附睾肿瘤共例,年龄~岁,平均7166445岁,恶性肿瘤中例为岁,另例为岁。例良性肿瘤,1161425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例,患侧肿块隐痛例,肿瘤质32中,表面光滑,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比较少见,据文献统计,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占2.3%。国内文献中,陈家骠1951年首先报告原发性输尿管癌1例。沈威廉1952年报告了原发性输尿管良性肿瘤1例。到1979年底,国内文献报告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共18例。我院1966~1974年收治原发性输尿管肿瘤5例,现进行报导,并综合国内文献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附睾腺样腺瘤属附睾肿瘤中的良性肿瘤,国内报告仅3例。Beccia 等报告附睾肿瘤16例,其中腺样腺瘤12例,并综合文献发现该瘤占所有附睾肿瘤的55%。平均发病年龄为41岁。发生在尾部的四倍于头部,左侧两倍于右侧。本文报告2例,均发生在右侧,体部头端1例,尾部1例。例1 男性,50岁,已婚,干部,81年6月1日入院,住院号244419。患者发现右侧附睾处肿块已3年。偶伴疼痛,每年约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性胀痛1~2天后自行缓解。疼痛发作每与步行或体力劳动有关。近月来肿块似有增大。不伴畏寒、发热,阴囊皮肤无红肿史及穿破流脓史。双侧输精管结扎已21年,无不良反应。体查:一般情况良好。两睾丸正常,左附睾正常。右侧附睾体部头端有一圆形肿块,直径约为1厘米,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压痛。双侧输精管除结扎处有小结节外,其他正常。于6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附睾肿瘤临床少见,恶性肿瘤更为罕见[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附睾腺癌的发病及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旨在加深临床上对此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郭关中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2):725-726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附睾肿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 17例良性肿瘤中 12例附睾肿瘤行单纯切除术 ,5例行全附睾切除术 ;1例恶性肿瘤行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4个月 - 9年 ,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 ,1例恶性肿瘤术后 13个月死于广泛转移。结论 诊断取决于病史、体检与B超检查 ,必要时辅以针刺活检 ,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陆晓生  林芝 《广西医学》2003,25(2):232-232
原发性附睾肿瘤较少见 ,但据临床观察发现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院 1 98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收治 3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其年龄 1 5~ 60岁 ,平均 38岁。从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6d~ 1 8年 ,平均 1年。左侧 1 7例 ,右侧 1 1例 ,双侧 2例。肿物位于附睾头部 1 1例 ,体部 2例 ,尾部 1 7例。肿物直径0 .8cm~ 5 .0 cm。术前诊断为附睾肿瘤 1 9例 ,慢性附睾炎 5例 ,附睾结核 3例 ,附睾精液囊肿 1例 ,附睾肿物性质待查 2例。1 .2 手术方式 :良性肿瘤中行单纯肿瘤切除 1 1例 ,患侧附睾切除 1 3例。恶性肿瘤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深对原发性恶性附睾肿瘤的认识,积累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附睾恶性肿瘤的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临床随访。结果恶性小细胞肿瘤3例,恶性畸胎瘤1例,左附睾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3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行术后放疗。术后随访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于术后2月因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随访21月未见其他脏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附睾肿块多为良性病变,附睾恶性肿瘤属于少见病,一旦确诊为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均应行患侧高位睾丸附睾切除,加强对附睾恶性肿瘤的研究总结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报道经治疗的1例原发性附睾粘液腺癌误诊附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例附睾粘液腺癌,误诊为附睾结核,快速切片证实为恶性肿瘤,行睾丸、附睾及精索根治性切除术。结论附睾恶性肿瘤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很容易误诊,采用超声检查较难鉴别附睾肿瘤与附睾结核、慢性附睾炎等疾病,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当肿块的性质不能确定或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积极地采用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心脏粘液瘤是较少见的疾病。1559年Columbus首次报告在尸检中发现的左室肿瘤。1934年报告一例心脏肉瘤患者首次依据心电图资料提出心脏肿瘤的生前诊断并得到尸检证实。应区别原发的和继发的心脏肿瘤。原发的瘤肿在解剖时遇到0.05 0.2%。一半以上原发的心脏肿瘤组织学上属于粘液瘤。1931年文献上报告77例心脏粘液瘤,而在1951年Prichara综述150例原发性心脏肿瘤,其  相似文献   

12.
附单肿瘤比较罕见,Longo等报告134例,良性98例(73%);Broth报告265例,良性209例(78.9%);石井报告147例,良性107例(72.5%);根据上述报导,良性附单肿瘤约占73~80%。国内曾有多篇个案报告。本病容易和附睾结核、非特异性附睾炎等疾病相混淆,因此提出对本病的认识是必要的,现将我院1970年~1993年收治10例良性附睾肿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左侧附星3例,右侧附单5例,双侧附睾2例。年龄在30~55岁,平均377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5个月。主要症状为阴囊内肿物。局部体征:10例中肿物在附睾头部3例,附睾尾部9例…  相似文献   

13.
附睾肿块5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78~1994年共收治附睾肿块57例,均行手术治疗,得到病理诊断,附睾肿瘤6例(腺样瘤3例,平滑肌瘤2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精于性肉芽肿8例,附睾结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附睾肿瘤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附睾肿瘤比较少见,我们自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附睾肿瘤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年龄18~61岁,平均40.5岁。左侧20例,右侧16例,均为单侧、单发性肿瘤。肿瘤为1.0cm~4.5cm。肿块位于尾部18例,头部13例,体尾部5例。临床表现为单纯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45例附睾结节与手术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治疗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附睾疾病中,附睾肉芽肿3例,急性附睾炎18例,慢性附睾炎8例,附睾结核1例,附睾囊肿14例,附睾肿瘤1例,其中18例经临床诊断行药物抗炎治疗后超声复查附睾肿胀减轻或恢复正常,余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93.3%,误诊3例,病理诊断为附睾结核,附睾肉芽肿及附睾肿瘤各1例。结论: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结节的诊断有可靠价值,可做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昌东  董秀哲 《吉林医学》2008,29(9):777-778
目的:提高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1例原发性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后4个月出现后腹腔淋巴结及盆腔转移,经全身化疗后转移灶消失。结论:附睾恶性肿瘤无特异性,其诊断应综合病史、体检、影象学检查及术中、术后病理确定。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昔选方法,可根据患者情况辅助化疗和(或)放疗。  相似文献   

17.
附睾肿瘤临床较少见,我院1980~1992年12年间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年龄2~18岁,良性肿瘤平均25.6岁,恶性肿瘤41.5岁。右侧5例,左侧10例,附睾头部5例,尾部2例,累及全附睾8例,肿块直径一般在2~5cm,最大8×6×5cm,表面光滑质地较硬10例。病程10天~1年,平均3.5个月。病理附睾良性畸胎瘤5例,单纯囊肿4例,结节性纤维瘤1例,附睾腺癌3例,附睾恶性畸胎瘤1例,附睾脂肪肉瘤1  相似文献   

18.
<正> 附睾疾病以非特异性炎症和结核居多,肿瘤甚少。自1975年以来共收治附睾腺样瘤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年龄30~51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6个月。均无肺结核史。主要症状为阴囊内肿块,可伴有阴囊坠胀及轻度疼痛。肿块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右附睾1例,左附睾5例。附睾头部4例,头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附睾肿瘤罕见,我院1958年1月~1999年4月有病 理诊断的234例附睾疾病中仅有12例附睾肿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病理资料   1.1 腺样瘤 5例,良性4例,恶性1例。年龄30~58岁,平均41.3 岁, 病程3个月~10年。4例表现为偶发性附睾肿物,1例以双侧附睾肿物伴局部隐痛入院。肿瘤位 于尾部4例,头部1例。3例位于左侧,1例位于右侧,另1例位于双侧。瘤体多呈圆形,体积0 .5 cm×0.5 cm×0.5 cm~1.0 cm×0.8 cm×0.8 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 织不粘连。2例以附睾肿物待诊,2例误诊为精子溢出性肉芽肿,1例误诊为附睾结核。肿瘤 大体标本如同前述。病理(光镜)改变: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部分腺管扩张,被覆以扁平 上皮,形似淋巴管。部分排列成实心条索并相吻合成丛状。恶性者仍呈腺样排列,但曲细精 管被破坏,有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核分裂相及异型性。4例行肿瘤单纯切除术,1例行附睾切 除术。良性者有3例随访3~7年,均健在,1例恶性者术后未继续治疗并失访。   1.2 平滑肌瘤 3例,年龄30~43岁,平均37岁,病程1~5年。均以 阴囊 内无痛性肿物来诊,肿瘤均位于尾部,左侧2例,双侧1例。瘤体呈半圆形或圆形,表面较光 滑,质硬实,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体积0.5 cm×0.5 cm×0.5 cm~0.8 cm×1.0 cm × 0.8 cm,睾丸、输精管均正常。术前1例明确诊断,余误诊为慢性附睾炎和附睾结核。均行 附睾切除术。2例随访7~21年,均健在。  相似文献   

20.
附睾精子肉芽肿是精子自睾丸曲细精管、附睾管或输精管溢出周围间质所致的炎症性肉芽肿.现收治精子附睾肉芽肿17例,患者多为已婚青壮年,术前常被误诊为附睾炎、附睾结核和附睾肿瘤.附睾切除17例病检结果为附睾精子肉芽肿,该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必须经过病理检查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