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节镜手术治疗29例症状性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和早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29例31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并进行关节镜下治疗。其中27膝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4例因边缘撕裂行半月板次全切除。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无术后并发症。本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36~78(65.7±8.0)分,提高到随访时87~100(95.6±3.3)分(t=22.32,P〈0.01)。20岁以下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20岁以上组(P〈0.01)。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有症状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应争取年轻时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盘状半月板的住院患者共195例205膝,分为≤16岁儿童组和≥25岁成人组,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不同年龄段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术前术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手术疗效良好.术中观察儿童组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以水平裂为主,成人组损伤类型多种多样,鲜有无损伤者;术后3个月随访,儿童组患者术后疗效好于成年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90.99±4.23、82.41±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镜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有效手段;盘状半月板患者如有症状应早期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曾加礼  李强 《吉林医学》2010,31(28):5012-501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对于行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形术24例26膝进行综合分析。关节镜检查后,依具损伤情况采用半月板成形术18例,次全切除术5例,全切除术3例。术后第2至3天开始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练习。结果:本组24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24例获14~60个月(平均37个月)的随访。根据Lysholm评分做术前及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定,术前评分平均54分(39~68分),随访时评分平均88分(64~100分),优良率为87.4%。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能够精确切除失稳及破裂的半月板组织,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病例32例34膝(30例单侧,2例双侧),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11.2(8~16)岁.根据半月板撕裂范围及稳定性决定切除范围,其中行部分切除术28膝,次全切除术4膝,完全切除术2膝.结果:术后随访5月~26月(平均15月),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术前评分平均52.6(32~76)分,随访时评分平均90.2(74~100)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治疗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良好的l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内侧半月板损伤与髌内侧滑膜皱襞(mediopatellar plica,MPP)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关节镜治疗的18例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关节镜下行内侧半月板成形术或者缝合术,MPP在关节镜下行清除。依据关节镜下是否存在MPP,分成2组;关节镜下有无病理性MPP,分成2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数据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两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结果 无MPP组术前Lysholm评分(38.36±3.12)分,术前有MPP组(30.43±1.75)分;术后无MPP组Lysholm评分(78.91±4.52)分,术后有MPP组(70.36±3.71)。术前A、B型MPP组Lysholm评分(38.37±3.23)分,术前C,D型MPP评分(30.78±1.10)分;术后A、B型MPP组Lysholm评分(79.75±2.90)分;术后C,D型MPP评分(70.27±2.81)分,经协方差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MPP和型别可能会影响手术疗效。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Lysholm评分与含有MPP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92,P<0.05)。 结论 MPP影响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疗效,关节镜下需准确清除MPP,尤其是C、D型MPP。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1~2007年笔者共完成45例49膝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手术.手术采用常规髌下前内侧(AM)和前外侧(AL)关节镜入路,根据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进行半月板全切或成型术,其中成型术8膝,全切次全切41例.结果 45例患者中3例失访, 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84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5分(40~71分),半年随访时93分(88~98分).结论 关节镜技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术中能精确切除失稳破裂的半月板组织,术后患者恢复快,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半月板切除手术,研究组采取微创关节镜手术.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44.5±1.5)分、术后为(91.5±10.5)分,对照组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44.8±1.3)分、术后为(74.5±10.3)分.两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2%高于对照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瑾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5):553-554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症状性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的疗效.方法 对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88例(94膝)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24个月,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88例患者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66.1±8.1,术后3个月为95.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5岁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25岁患者(P〈0.01).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症状性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效果良好,早期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退变性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诊断为退变性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的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医用几丁糖组(A组)与单纯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B组),采用术前与术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评估膝关节炎情况及KL(Kellgren-Lawrence)分级,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的降低,A组由术前的(6.10±1.54)分降到术后的(1.69±1.14)分(P<0.001),B组由术前的(5.85±1.71)分降到术后的(1.88±1.37)分(P<0.001)。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有明显提升,A组由术前的(57.34±13.08)分提升到术后的(86.55±9.95)分(P<0.001);B组由术前的(58.85±10.79)分提升到术后的(84.12±11.44)分(P<0.001)。末次随访A组患者满意率89.66%,B组患者满意率80.77%。A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较B组降低(P=0.007),B组有4例患者末次随访KL分级进展(P=0.044)。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退变性半月板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联用医用几丁糖能减轻患者术后短期痛苦,减缓膝关节炎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85例(146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行患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比较术前、术后HS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变。结果 146膝痊愈18膝(12.3%),显效91膝(62.3%),有效27膝(18.5%),无效10膝(6.8%),总有效率为93.2%。膝关节HSS评分在术前(65.6±8.5)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8±7.7)分,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前(69.6±6.6)分,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4±5.8)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膝关节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是早中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蒋涛  瞿玉兴  许建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78-1280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访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62例(71膝)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关节镜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术后疼痛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71膝行走疼痛、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术后按照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46膝,良19膝,可2膝,差4膝;6例患者术后出现膝部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后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行关节镜再次手术治疗。疼痛组和无痛组患者的关节软骨损伤、术后冷敷、过早负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62.21±6.34)分,术后(94.35±3.68)分;疼痛组Lysholm膝关节术前(58.17±5.73)分,术后(87.42±2.43)分;两组术前功能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4,P>0.05),术后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4.507,P<0.05)。结论关节镜可以有效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改善关节功能,关节镜术后疼痛主要与伴有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未冷敷、过早负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43例(47膝)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16.5±4.6岁;左21例,右26例,双膝4例;内侧盘状半月板3例,外侧盘状半月板44例,术前病程13.6±3.9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7.3±8.9月(16~58月),Ikeuchi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1例(87.2%),良2例(4.3%),可4例(8.5%),差0例。术前lysholm评分32~75(61.2±11.4)分,终末随访时89~100(96.3±4.5)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t=19.634,P0.01)。结论关节镜下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疗效满意;早期治疗有利于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19-62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中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对单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单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治疗,根据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分为A组(40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术中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1/2,B组患者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1/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 a,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 a测量患者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并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下肢力线(固有偏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2 a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术前(P <0. 05),2组患者术后1、2 a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术后1个月(P <0. 05),2组患者术后2 a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术后1 a(P <0. 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2 a,B组患者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A组(P <0. 05)。2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2 a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 <0. 05),2组患者术后1、2 a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P <0. 05); 2组患者术后2 a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后1 a(P <0. 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2 a,B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A组(P <0. 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中应尽量减少半月板切除范围,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半月板,以利于术后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43例(47膝)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16.5±4.6岁;左21例,右26例,双膝4例;内侧盘状半月板3例,外侧盘状半月板44例,术前病程13.6±3.9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7.3±8.9月(16 ~ 58月),Ikeuchi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1例(87.2%),良2侧(4.3%),可4例(8.5%),差0例.术前lysholm评分32~75 (61.2±11.4)分,终末随访时89 ~ 100( 96.3±4.5)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t=19.634,P<0.01).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疗效满意;早期治疗有利于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本科收治的42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并对其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手术诊治。根据病变类型进行半月板全切除术、次全切除术、部分切除术和半月板成形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观察记录患者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平均评分为(68.13±12.12)分,6个月后为(88.72±11.19)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优良率为78.57%;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明显的血管神经损伤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周勇伟  杨骐宁  曹扬 《浙江医学》2018,40(12):1371-1373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62例,其中32例采用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修复组),30例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成形组),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Kellgren-Lawrence分级、内侧间室宽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所缓解,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内侧间室宽度较术前均变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IKDC评分、Lysholm评分、内侧间室宽度和Kellgren-Lawrence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较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30侧膝关节盘状软骨采取关节镜下成形术,使成形的软骨接近于正常的半月板形态.结果按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疗效:优20例(66.7%),良7例(23.3%),中3例(10%),差0例.按Lysholm评分方法术前术后功能评定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膝关节盘状软骨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半月板桶柄样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对31例34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在进关节镜探查手术时,被确定为半月板桶柄样损伤,12例为内侧半月板,19例为外侧半月板,其中3例为双侧外侧半月板损伤.本组术前患者往往存在膝节疼痛、弹响或跛行等症状,MRI检查有助于术前分类诊断.其中25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5例因边缘撕裂行半月板次全切除术,1例行半月板合术.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并随访关节镜手术的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无术后并发症.本组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35~62分,平均(41.7±4.1)分,术后6个月提高到86~100分,平均(95.6±3.3)分(t=24.52,P<0.01).结论 膝关节半板桶柄样损伤患者症状明显,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白涛  呼瑞 《吉林医学》2014,(2):252-25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522例,采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对其进行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各项得分以及总分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文华  刘琦  罗超 《中外医疗》2012,31(17):80-81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小儿膝盘状半月板并损伤中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膝赶状半月板并损伤的患儿40例,采用关节镜诊治,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患者行平均2年随访,优29例.良7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根据Lysholm评分做术前、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定,术前评分平均60分09~68分1,随访时评分平均90分(64~100分),优良率为90%。经过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膝盘状半月板并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微创,盘状半月板成形简易,患儿痛苦小,术后康复效果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