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雷公藤内酯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UPLC-MS/MS)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经灌胃与尾静脉注射给药,经颈静脉取血,测定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并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0.1~200.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血浆雷公藤内酯醇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限为0.1 ng/m L,该药稳定性良好,回收率均在95%以上,日内与日间差异均小于15%。口服与静脉给药后,雷公藤内酯醇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均较快,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5%。结论本实验操作简便、稳定可靠、检测限低、效率高、重现性好,可以可靠地用于雷公藤内酯醇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本研究结果为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优化、剂型改进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甲基斑蝥胺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Nmethylcantharidimide,NMC)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小鼠肝肾组织的分布。方法: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采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同法测定不同时间肝、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灌胃和静脉注射后,以梯形法计算AUC0~∞分别为(81±10)μg.h/mL和(143±19)μg.h/mL,拟合血药浓度数据为单室模型。各时间点NMC在肝脏中的浓度灌胃给药均大于静脉注射,而肾脏中的浓度除最后一个时间点(3 h)外,灌胃给药均低于静脉注射给药。结论:NMC的血浓数据拟合为单室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7%,但在增加肝癌疗效和降低肾毒性方面可能优于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皮下注射重组日本七鳃鳗毒素肽rLj-RGD3的血浆药代动力学.方法 取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即rLj-RGD3150、75、30μg/kg组.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rLj-RGD3,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自眼眦静脉取血并收集血浆样品,应用BA-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经3P97程序处理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rLj-RGD3皮下给药后迅速被吸收,30、150、75μg/kg 3种剂量的消除半衰期和血浆清除率呈非剂量依赖性改变,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以剂量依赖方式成比例增加.结论 rLj-RGD3皮下给药吸收迅速,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的含量,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大鼠胆管插管收集给药后24 h胆汁;代谢笼收集大鼠给药后24 h尿样和粪便。结果: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胆汁累积排泄量为1.32%,尿中24 h累积排泄率为88.6%,粪便中没有检测到药物。灌胃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2%;胆汁累积排泄量为0.062%;尿中24 h累积排泄率为2.9%;粪便24 h累积排泄率为48%。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口服吸收较差,有胆汁外排效应;血中药物以肾排泄为主。  相似文献   

5.
胡瑜  陈浩凡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78-1181,1193
目的:研究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与阿莫西林胶囊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并对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阿莫西林浓度。应用3P87软件计算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单次给药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家兔单次灌服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高(300/100)、中(150/50)、低(75/25)剂量(mg/kg)组,分别在75~240 min、45~480 min、90~240 min各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均高于单用阿莫西林胶囊血药浓度(P0.05~P0.01)。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高剂量组的T1/2(Ka)、C max、T max和AUC,中剂量组T1/2(Ka)、C max和AUC,以及低剂量组的T1/2(Ka)、T max和AUC分别较阿莫西林胶囊高(300)、中(150)、低(75)剂量(mg/kg)组延长或增加(P0.05~P0.01)。复方阿莫西林150 mg/kg+丙磺舒50 mg/kg胶囊连续多次给药后45 min、60 min、90~240 min各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均高于单用阿莫西林胶囊150 mg/kg(P0.05~P0.01),且药代动力学参数中C max和AUC较单用阿莫西林胶囊增加(P0.05~P0.01)。结论: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中阿莫西林与丙磺舒两药联用较单用阿莫西林胶囊能明显增加AUC和C max,并可提高药物血药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合用雷公藤多苷片和缬沙坦后,雷公藤多苷片对缬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两组,其中单独给药组灌胃缬沙坦(20 mg/kg),联合给药组灌胃雷公藤多苷片(10 mg/kg)和缬沙坦(20 mg/kg)。不同时间点取血并采用LC-MS测定缬沙坦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单独给药组相比,联合给药组缬沙坦的最大血药浓度[(1.57±0.32)vs(1.01±0.28)μg/m L]和血浆曲线下面积[(10.01±0.58)vs(6.82±0.77)mg·h/L]明显增加(P0.05),说明缬沙坦的代谢受到明显抑制。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与缬沙坦联用之后,会对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对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避免临床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比较在低氧与常氧条件下芍药甘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建立了高效快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芍药苷浓度.SD大鼠随机分为低氧与常氧组(n=6),芍药苷灌胃给药,剂量为80 mg/kg,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 ~ 1000 ng/ml浓度范围内,血浆中芍药苷的线性关系和稳定性良好,定量下限为1 ng/ml,日内与日间差异均<15%.芍药苷在低氧组和常氧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0-1)26 600.7和35 702.4 ng· min/ml;MRT(0-1)127.2和109.7 min;T1/2111.6和108.6 min;Tmax、50.8和35.0 min;Cmax176.9和332.7 ng/ml.与常氧状态的大鼠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较,低氧状态下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和AUC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低氧状态下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结果为芍药苷的给药方案优化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0例慢性肝病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后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5%葡萄糖力注射液稀释到25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用3p97软件拟合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SPSS软件比较慢性肝病患者与文献中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100 mg 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26.67±4.55)mg/L、t1/2α为(1.51±0.37)h、t1/2β为(27.60±7.82)h、Vd为(3.58±0.54)L、CLs为(0.19±0.04)L/h、AUC0-t为(460.8±77.9)mg·L-1·h-1,经t检验,与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轻度慢性肝病患者体内消除半衰期约为27 h,有利于临床每天一次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0例慢性肝病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后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5%葡萄糖力注射液稀释到25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用3p97软件拟合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SPSS软件比较慢性肝病患者与文献中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100 mg 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26.67±4.55)mg/L、t1/2α为(1.51±0.37)h、t1/2β为(27.60±7.82)h、Vd为(3.58±0.54)L、CLs为(0.19±0.04)L/h、AUC0-t为(460.8±77.9)mg·L-1·h-1,经t检验,与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轻度慢性肝病患者体内消除半衰期约为27 h,有利于临床每天一次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LC-MS联用测定血浆五味子乙素的方法,观察五味子乙素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方法 提取五味子果实中的有效成分,给予大鼠一次性灌胃,其后在不同时间收集大鼠血液样品,通过LC-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五味子乙素的浓度,分析大鼠血浆中五味子乙素的浓度-时间数据,应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大鼠体内五味子乙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本法简单快速,可应用于不同样品中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测定.五味子乙素的保留时间为2.96 min,血浆平均最大浓度为1.01 μg/mL,灌胃后达峰时间为5.65 hr,浓度时间曲线下的平均面积为15.98 mg/h·L,平均清除率为0.94 μg/h.结论 本方法可应用于不同样本中五味子乙素的检测和实验动物体内五味子乙素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对小鼠急性毒性的性别差异。[方法] 补骨脂素给药剂量为雌性(1 125、843、633、475、356 mg/kg)、雄性(633、475、356、267、200 mg/kg),异补骨脂素给药剂量为雌性(404、343、292、248、210 mg/kg)、雄性(317、292、269、248、229 mg/kg),补骨脂酚雌、雄剂量均为2 000、1 765、1 500、1 200、1 020 mg/kg。一次性灌胃给予受试药,连续观察并记录14 d小鼠的毒性反应、体质量和死亡情况,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和95%可信区间。[结果] 给药后小鼠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抽搐、四肢强直,部分动物口眼周围有分泌物,剂量越高反应越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给药组随给药剂量增大,小鼠体质量呈现降低趋势。补骨脂素雌性小鼠的LD50为514.35mg/kg,雄性小鼠LD50为421.37 mg/kg,雌性小鼠LD50值比雄性高出22%。异补骨脂素雌性小鼠LD50为258.02 mg/kg,雄性小鼠LD50为255.26 mg/kg。补骨脂酚雌性小鼠LD50超出2 000 mg/kg,雄性小鼠LD50为1 679.4 mg/kg。[结论] 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存在一定性别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大鼠连续口服给药7 d,在最后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法,以补骨脂素为内标,测定大鼠体内杠柳毒苷的含量,并运用DAS 1.0软件计算待测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杠柳毒苷在1~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杠柳毒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的增殖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鉴定、培养Balb/c小鼠IELs;制备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单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和临床等效剂量的大承气颗粒多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并与大黄素、大黄酚等比较,观测其对IELs增殖及IELs[Ca2+]i的作用.[结果]IELs是CD3阳性细胞为(82.76±2.61),CD8阳性细胞为(72.48±3.57),CD4阳性细胞为(9.91±2.52)的淋巴细胞.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和多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均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对IELs的作用与大承气颗粒的浓度、采血时间、药物血清的作用时间等有关.稀释的药物血清比其原液及正常血清原液作用强.等摩尔浓度的大黄酚、大黄素、厚朴酚的作用以大黄酚较强.大鼠正常血清、药物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均能增加IELs[Ca2+]i.[结论]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其作用途径之一是增加IELs[Ca2+]i,对维护肠免疫屏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测定黄柏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并运用3p97程序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结果]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774.3(mg·L)/min肾排泄速度常数(Ke)=7.285×10-3L/min,吸收速度常数(Ka)=4.166×1012L/min,吸收半衰期[T1/2(Ka)]=16.64min,肾排泄半衰期[T1/2(Ke)]=95.15 min,出风时间[T(peak)]=50.73 min,最大血药浓度[C(max)]=3.898 mg/L.[结论]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3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HPLC法,并用于蟾酥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分别于大鼠尾iv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2、5、10、15、20、30、45、60、90 min,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iv给药30 min时,血药浓度均降至Cmax的1/5以下。结论 建立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为迅速,所得数据可为蟾酥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对清热解毒方水煎剂毒性的影响。[方法] 清热解毒方中各味药材分别制备成不同待测样品:合煎样品、分煎样品及单味药给药样品,采用简化机率法测定各样品对小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比较测定结果。[结果] 所测得合煎样品和分煎样品的LD50分别为(91.26±7.92)g/kg 和(111.47±9.12)g/kg,与合煎样品比较,分煎样品的毒性显著降低(P<0.05),且动物死亡时间及死前表现不同。单味药样品给药后多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结论] 与单味中药比较,复方配伍确能提高中药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葛根素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消除相半衰期(t1/2β)=1.33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13.0(mg/L)·h,消除率[CL(S)]=6.16mg/kg/h/(mg·L).[结论]明确了葛根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气虚体质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应用已建立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的22 332例数据进行研究。样本数据来自中国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广东10个省市。采用中医体质量表的气虚质亚量表对气虚体质进行评价。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不同性别人群的气虚体质得分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影响男性气虚体质评分的因素为有慢性疾病、不太运动、出生后非母乳喂养、婚况因素(未婚)、喜热、喜咸、喜冷(凉)、喜清淡、喜甜饮食;女性为有慢性疾病、不太运动、喜热饮食、出生后非母乳喂养、喜清淡、喜甜饮食。其中共同的影响因素为有慢性疾病、不太运动、出生后非母乳喂养、喜热、喜清淡、喜甜饮食;不同因素为婚况因素(未婚)、喜咸、喜冷(凉)饮食。[结论]不同性别人群的气虚体质得分影响因素虽大致相同,但又有其不同特点。在进行气虚体质调节时,应对性别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骨脂水提物对大鼠的肝损害。[方法] Wistar大鼠连续12周灌胃给予补骨脂及其水提物,取肝脏称质量并计算肝系数,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测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对补骨脂生药和水提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图进行对比,确定水提物中的主要成分。[结果] 补骨脂生药粉2.10、1.05 g/kg组和水提物2.10 g/kg组大鼠肝脏增大、肝脏系数显着升高。补骨脂生药粉2.10 g/kg组有3/12只大鼠肝脏出现中度弥漫性脂肪变性,补骨脂水提物2.10 g/kg组有2/12只大鼠出现中度弥漫性脂肪变性。补骨脂水提物中主要存在的是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结论] 补骨脂水提物可以导致大鼠肝损害。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有肝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补骨脂的不同提取工艺。[方法] 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的转移率为指标, 对补骨脂3种提取工艺(冷浸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回流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在3种提取工艺中, 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时间短, 但指标成分转移率较低;回流法时间短, 但能耗大;冷浸法提取效率高, 能耗低。[结论] 根据大生产的实际需要, 选择冷浸法为补骨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