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袁玮  张健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181-2184

目的:探讨并比较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及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1/2018-02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79例9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46眼,行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和对照组(38例45眼,行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3mo随访,两组患者治愈率无差异(100% vs 98%,P=0.495)。术后24mo随访,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8% vs 84%,P=0.030)。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11%,P=0.026)。

结论: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较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远期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朱峰  卢蓉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4):694-697

目的:评价上睑提肌缩短术(LS)和额肌筋膜悬吊术(FMFS)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12于我院住院手术的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45例188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S组(55例71眼)和FMFS组(90例117眼)。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2mo,LS组和FMFS组的手术效果\〖满意率(20.0% vs 32.2%)、基本满意率(70.9% vs 60.0%)、不满意率(9.1% vs 7.8%)\〗无明显差异(U=-1.415,P=0.147),但年龄<5岁的患者中FMFS组满意率高于LS组(32.0% vs 8.7%),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有明显差异(U=-2.244,P=0.025)。本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均发生于术后1~15d,其中结膜脱垂仅发生于LS组(11例11眼),眼睑血肿仅发生于FMFS组(4例4眼),暴露性角膜炎、睑内翻倒睫、睑缘畸形、睑球分离在两组患者中均有发生。

结论:LS术和FMFS术对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均有良好的矫正效果,FMFS术在5岁以下患者中手术满意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06/2021-06我院收治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97例175眼,依据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47例82眼接受眼轮匝肌切除术进行治疗,联合组50例93眼接受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围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症状与体征评分、手术前后睑裂宽度、睫毛朝向、泪阜显露率、并发症、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 vs 80%,P=0.004); 联合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联合组术后流泪、异物感、畏光以及刺激感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 联合组患者手术后睑裂宽度、睫毛朝向、泪阜显露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 vs 18%,P=0.032); 联合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倒睫矫正、瘢痕外观、双眼对称以及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应用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满足患者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治疗复杂瘢痕性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严重瘢痕性睑内翻伴大量乱睫、双行睫,及以往行过一次或多次倒睫矫正术复发患者68例115眼行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治疗,随访6~32(平均23.3)mo,观察术后睑缘形态及睫毛情况。结果:术后6mo内2眼、6mo后3眼有少许乱睫(<6根)发生,再次行电解治愈;余患眼上睑睑缘形态良好,睫毛背离眼球表面,无倒睫复发,无并发症发生;6mo治愈率91.7%(55/60,8例术后6mo后失访)。结论: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对复杂瘢痕性睑内翻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张鹏  李丹  章剑  章政  陈金鹏  徐辉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38-2339
目的:寻找预防青壮年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简单方法。

方法: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1mo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

结果:观察组21眼经3a随访,3眼出现后囊混浊。对照组20眼,3a时12眼发生后囊混浊,与观察组比较,Z=-3.04,P=0.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d:YAG激光预防性后囊切开,可有效地防止青壮年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对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7-09/2018-07合并有MGD的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1wk给予眼睑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在院内进行一次全套治疗后,嘱患者每晚进行家庭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一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试验组为行睑板腺理疗前)、术后1wk,1mo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等,LipiView检查脂质层厚度(LLT),并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TBUT、TMH、OSDI比较有差异(P<0.05); 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 1mo NITBUT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NITBUT较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TMH术后1wk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破坏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凯  周洪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598-1601

目的:比较激光光凝与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34例18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CVA、IOP、CMT均无差异(P>0.05)。试验组接受黄斑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接受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1wk,3mo测量两组BCVA、IOP、CMT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wk,3mo,两组IOP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1wk,3mo,试验组CMT均低于对照组(t=-7.83、-8.80,均P<0.05)。治疗1wk,3mo,试验组BCVA均优于对照组(t=-3.76、-4.09,均P<0.05),治疗1wk试验组BCVA即显著提高(t=1.97,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59,P=0.032)。两组早期高眼压发生率无差异(χ2=0.03,P=0.87)。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眼内炎。

结论:激光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比单用激光光凝显著降低术后CMT,并较早提高BCVA,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12/2015-12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MHRD患者78例83眼。根据患者是否应用PPV联合ILMP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40眼)和对照组(39例43眼),对照组应用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随访6mo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手术前和手术后3、6mo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视网膜复位率为92%(37/40),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882,P=0.009); 视力改善情况:试验组的视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6,P<0.001); 术后BCVA:试验组术后3、6mo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9,P<0.001; t=10.573,P<0.001); 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发生眼内压增高和视野缺损的情况较少,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323,P=0.001; χ2=8.573, P=0.003); 晶状体混浊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P=0.176)。

结论:MHRD患者应用PPV联合ILMP术后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更好地提高患者视网膜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分级评估单眼外斜的眼球后退综合征Ⅲ型患者双眼外直肌非对称量后徙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回顾性分析12例单眼外斜的眼球后退综合征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内转受限,内转时睑裂缩小,伴有上下射,外转受限伴外转时睑裂开大。所有患者均有异常头位。保持头正位情况下测量双眼分别注视的斜视度。手术设计选择双眼外直肌非对称量后徙术,患眼外直肌后徙量小且同时行Y形劈开,健眼外直肌后徙量大,根据患眼注视斜视度设计或较患眼多1~3mm。

结果:手术前后健眼注视斜视度比较有差异(Z=-4.158,P<0.01); 手术前后内转受限程度比较有差异(Z=-2.640,P=0.008); 手术前后外转受限程度比较无差异(Z=-1.732,P=0.083); 手术前后异常头位角度比较有差异(Z=-4.181,P<0.01); 手术前后眼球后退程度比较无差异(Z=-1.414,P=0.157); 手术前后眼球上下射程度比较有差异(Z=-3.115,P=0.002); 术前有10例(83%)患者存在立体视功能,术后有11例(92%)患者恢复立体视功能,并且50%患者立体视锐度进一步提升。

结论:双眼外直肌非对称量后徙术联合患眼外直肌Y形劈开可有效改善单眼外斜的眼球后退综合征Ⅲ型患者的斜视度、异常头位角度、上下射现象以及立体视锐度,并且不加重患眼外转受限及眼球后退程度。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平  欧阳君  何静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28-182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慢性泪囊炎置管术后复发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在施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置于吻合口骨窗处(治疗组)31例; 单纯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31例。随访3~12mo。

结果:术后6mo时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97%,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4%、94%。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Z=14.66,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瘢痕粘连及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代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54-1355
目的:观察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2-08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218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紧缩术联合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缝线加缘间切开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获得1a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 mo和术后1 a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1mo,观察组痊愈的有124例,痊愈率为96.9%,对照组痊愈的有84例,痊愈率为93.3%。两组患者痊愈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痊愈的有111例,痊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的有58例,痊愈率为64.4%,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式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缝线加缘间切开术,且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睑缘切开带蒂轮匝肌瓣充填术治疗严重上睑内翻倒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睑缘切开带蒂轮匝肌以填术治疗严重上睑内翻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门诊诊断严重上睑内翻倒睫病人111例197眼行睑缘灰带切开带蒂轮匝肌,瓣充填术;术后随访,观察术后2wk、6、12及36mo的疗效。结果 术后2wk带蒂轮匝肌瓣全部成活,睑缘上以长入肌瓣表面;术后6mo无复发病例,失记2例(3眼);术后12mo,复发2例(2眼),失访9例(17眼),复发率1.1%,术后36mo,复发5例  相似文献   

13.
同期手术矫正上睑内翻倒睫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上睑内翻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
  方法:将2010-06/2013-06明确诊断为上睑内翻合并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患者30例60眼同期行上睑内翻倒睫矫正合并提上睑肌缩短合并前徙术,观察手术后效果。
  结果:术中全部矫正良好,分别于1 wk;1,6 mo对参选患者内翻及倒睫矫正情况及上睑遮盖上方角膜缘程度进行观察。上睑内翻倒睫得到完全矫正。上睑遮盖上方角膜缘垂直距离术后1wk 为1.68±0.71mm,1mo 为1.71±0.69mm,6mo为1.70±0.65mm,均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暴露性角膜炎,无过矫发生。
  结论:多数患有上睑内翻倒睫的老年人同时合并有老年性上睑下垂,眼科医生应该重视上述两种病变的合并存在,并同时矫正。同期行上睑内翻矫正合并提上睑肌缩短的方法治疗上睑内翻倒睫合并老年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异体巩膜条睑板延长术治疗复发性瘢痕性睑内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条睑板延长术治疗复发性瘢痕性上睑内翻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7例(36只眼)复发性瘢痕性上睑内翻患者采用从睑板沟切断睑板的方法,在睑板铁损区嵌入异体巩膜条,延长睑板,松解瘢痕。结果:28只眼内翻矫正,8只眼复发,3只眼再次手术后矫正。结论:采用异体巩膜条睑板延长术治疗复发性瘢痕性眼睑内翻,手术方法简便,损伤小,可反复操作,疗效满意,异体巩膜易于获得及保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蒋琤  杨勤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52-1353
目的:分析和探讨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本院2011-01/2013-01对21例33眼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患者施行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穹隆结膜切口),随访12~24mo,观察其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完全矫正,未见复发或过矫现象发生,手术治愈率为100%,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采用下睑缩肌移位术,B组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及术后2a的复发率.结果:B组的短期有效率(98%)高于A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长期有效率(95%)高于A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a的复发率(5%)低于A组(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下睑缩肌移位术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