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建立牡丹皮及其炮制品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对羟基苯甲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8个指标成分的质量分数,为牡丹皮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C18(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以质量分数0.1%甲酸水溶液-质量分数0.05%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 ℃,建立牡丹皮及其炮制品的UPLC指纹图谱,同时对以上8个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建立了生丹皮、炒丹皮及丹皮炭3种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以丹皮酚为参照峰,生丹皮和炒丹皮各标定了17个共有峰,丹皮炭标定了8个共有峰,除1批丹皮炭相似度为0.857外,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44;除了苯甲酸的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化合物在牡丹皮炮制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且分析时间短,方便快速,二者结合可直观地反映生丹皮、炒丹皮及丹皮炭3种药材之间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炮制对木鳖子亚油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及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制霜法炮制10批不同产地的木鳖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木鳖子生品、木鳖子霜中亚油酸和油酸两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其指纹图谱差异。结果:木鳖子炮制后其亚油酸和油酸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亚油酸含量较生品增加了6.97%,油酸含量较生品增加了15.8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批木鳖子生品聚为1类,10批木鳖子霜聚为1类;主成分分析图显示10批木鳖子生品与10批木鳖子霜分布在中轴线两端,互不交叉。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炮制对木鳖子的指标成分和UPLC指纹图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浙贝母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测定21个不同产地的浙贝母药材样品,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浙贝母药材进行区分研究。[结果]建立了浙贝母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包含9个共有特征峰。以共有模式对21个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浙江缙云溪丘、永康、江苏南通浙贝相似度最低(0.8),浙江磐安地区浙贝相似度最高(0.9)。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将不同产地样品分为3类。[结论]浙贝母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可以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militarine(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含量,并建立不同产地白及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为白及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 μm),以乙腈-纯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46℃,建立白及饮片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在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白及饮片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24批次的白及饮片militarine含量在18.98~44.87 mg/g之间,指纹图谱分析共标定12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812~0.976之间,其中22批白及饮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表明市售白及饮片整体质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militarine含量和指纹图谱中4个关键成分的总相对含量均较低的样品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相似度高低关系不大。[结论] 测定militarine含量结合UPLC指纹图谱评价白及饮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提取物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25℃。结果:以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为参照峰,标定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8个色谱峰。通过桂枝、白芍7个比例指纹图谱的研究,初步确定了两药材主要成分的归属,以芍药苷与肉桂酸峰面积比值为指标确定其配伍比例。结论:建立了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提取物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桂枝、白芍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和成分鉴别及配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苓甘五味姜辛汤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探明姜不同炮制品对苓甘五味姜辛汤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 BEH色谱柱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分别用生、干、炮姜配伍成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各10批,对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直观比较和PCA分析。结果:建立了分离度、重现性均较好的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UPLC指纹图谱;同一炮制品组成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但苓甘五味(生/干/炮)姜辛汤指纹图谱直观比较及PCA结果差异明显。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姜的不同炮制品对苓甘五味姜辛汤的指纹图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半夏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筛选差异性标志成分。[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进样体积为10μL,柱温为32°C,检测波长为260 nm。采用相似度评价和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18批半夏UPLC指纹图谱中指认出15个共有峰,其中16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877,其余2批分别为0.606、0.7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半夏分为两大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6个差异性标志成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出3个成分(胞苷、次黄嘌呤、鸟苷)。[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为半夏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干姜与炮姜挥发油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干姜与炮姜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挥发油含量测定及TLC的比较。结果 :干姜炮制成炮姜后 ,不仅挥发油含量降低 ,其成分亦有所变化。结论 :炮制是干姜与炮姜发生成分改变及其挥发油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品种高良姜(竹头姜与蜂窝姜)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为高良姜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指纹图谱,并对其结果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同时测定二苯基庚烷A、高良姜素、山柰素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品种高良姜指纹图谱共有峰12个,但各组分比例差异显著。竹头姜与蜂窝姜之间的相似度为0.760~0.860,明显低于同品种高良姜之间的相似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将竹头姜与蜂窝姜样品分开。竹头姜与蜂窝姜中二苯基庚烷A、山柰素的平均含量较接近,而高良姜素的平均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0.30%、0.98%。【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栽培品种高良姜;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对高良姜栽培品种的鉴定、质量控制及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甘遂饮片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色谱法:以胡薄荷酮作为内标参照物,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30℃。结果甘遂饮片及其醋制品共有17个共有峰;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有2种成分含量增加约40%左右,1种成分含量减少达70%;17个共有峰的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所制定的甘遂指纹图谱具有可靠性,可控制甘遂及其炮制品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静态顶空-气相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析金沸草挥发性化学成分,构建其特征性指纹图谱,为金沸草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S-GC-MS技术构建22批金沸草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批次样品质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金沸草药材HS-GC-MS指纹图谱,定性出104个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醛类等;22批药材所含挥发性成分既有整体相似性又有特征差异性,共获得并鉴定13个共有峰,主要为萜烯类、醛类及醇类等。[结论] 研究建立的HS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为金沸草的质量评价及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与HPLC法分析化橘红总黄酮指纹图谱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UPLC法与HPLC法对17批化橘红药材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分别建立了化橘红黄酮类成分的UPLC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其中UPLC法标识出21个共有峰,HPLC法标识出17个共有峰,17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2种方法均可用于化橘红的质量控制,UPLC法较HPLC法更高效、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麸炒苍术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麸炒苍术汤剂和配方颗粒等常用剂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合格的18批麸炒苍术饮片,制备相应标准汤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指标成分绿原酸的含量,计算相应转移率及出膏率,并建立麸炒苍术标准汤剂指纹图谱,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法对共有峰进行结构确认。[结果] 18批麸炒苍术标准汤剂出膏率为30.4%~41.4%,绿原酸含量为0.121~0.745 mg/g,转移率为30.7%~79.5%,麸炒苍术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共标定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0以上,并确认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咖啡酸等特征峰。[结论] 麸炒苍术标准汤剂制备规范,工艺稳定,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麸炒苍术标准汤剂终端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石柱和抚松人参叶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探讨两产地人参叶皂苷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采于辽宁宽甸石柱、吉林抚松的人参叶H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10批人参叶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标定了22个共有峰,不同产地人参叶共有峰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建立的人参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科学可靠,可为人参叶药材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补骨脂药材的抗氧化活性和明确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贡献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1-二苯基-2-苦基肼(HPLC-DAD-DPPH)方法。[结果]建立了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确定了补骨脂酚为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可用于补骨脂质量评价,为全面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清金益气方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为清金益气方物质基准质量标准的建立及清金益气方现代制剂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HPLC建立清金益气方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并对10批清金益气方物质基准指纹图谱进行了峰归属和相似度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价多批次物质基准间的质量差异。[结果] 根据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共有峰之间的分离程度较好。此外,10批清金益气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满足指纹相似度评价的基本要求,能够为整体评价清金益气方物质基准质量提供参考根据;对比对照品,指认出7个成分;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将10批样品分为两类,并找出导致分类差异的4个主成分。分析发现导致10批差异分析的成分主要归属于黄芩和马鞭草,因此要严格控制黄芩和马鞭草的质量以保证物质基准质量稳定性[结论] 建立了稳定可行的清金益气方物质基准指纹图谱方法,全面地反映清金益气方物质基准的化学成分信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进行评价,使研究更加全面科学,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金钗石斛干鲜品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两者的差别,为金钗石斛干鲜品的区别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成分含量测定比较。采用比色法及试剂盒测定干鲜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抗氧化能力。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干鲜品粉末样品的全息化学特征谱进行比较。[结果] 金钗石斛鲜品的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干品。金钗石斛干品与鲜品的红外谱图相似,在1 630 cm-1、1 506 cm-1、1 243 cm-1处,贵州赤水的官渡、长期与红花3个基地的金钗石斛鲜品峰强均大于干品,各个产地金钗石斛鲜品的图谱与多糖对照品图谱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干品。[结论] 金钗石斛干品与鲜品在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特征图谱分析葛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之间的相关性,以实现葛根配方颗粒过程控制的质量分析。[方法]采用UPLC建立特征图谱,测定葛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葛根素含量,同时以UPLC特征图谱为对照,建立三者特征峰共有模式,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 24批葛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葛根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8%、10.3%、7.8%,其特征图谱中均呈现8个共有特征峰,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表明这三者之间的物质成分一致。[结论]经方法学考察,建立的特征图谱方法稳定、含量测定准确度高,既可用于对葛根配方颗粒和葛根临床汤剂一致性评价,又可对葛根配方颗粒过程控制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市售肉苁蓉饮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以期鉴别肉苁蓉真伪。建立HPLC方法测定其苯乙醇苷类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标准药材肉苁蓉为参照图谱,对肉苁蓉饮片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甲醇∶水(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结果]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较好,不同市场采购的肉苁蓉指纹图谱差异较大。苯乙醇苷类含量测定方法符合要求。[结论]福建、江苏和山东省购买的肉苁蓉饮片鉴定为伪品,其他省市购买的肉苁蓉饮片苯乙醇苷类含量符合要求,初步评价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黄芩为大宗常用中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良好开发前景。通过对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进行生药学比较,对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旨在对黄芩的质量评价及GAP标准化种植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黄芩药材做性状比较、组织比较、粉末比较、理化鉴别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黄芩苷含量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了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在性状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异;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栽培黄芩大于野生黄芩;无机元素Mn、Zn、K的含量,野生黄芩大于栽培黄芩。[结论]栽培黄芩可作为黄芩商品的来源代替野生黄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