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50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降压药+叶酸治疗)及对照组(降压药治疗),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亚硝酸盐法及放免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NO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Hcy、ET-1下降,NO升高(P均〈0.01);Hcy与ET-1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r=0.6518、-0.6090,P均〈0.05)。提示叶酸可能是通过降低Hcy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脉压指数(PPI)与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96例老年EH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值,根据PPI值分为3组,PPI〈0.35为A组,PPI0.35~0.45为B组.PPI〉0.45为C组。我院正常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D组)。4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ET-1和NO。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人血浆ET-1明显增加(P〈0.05),NO明显减少(P〈0.05)。而在高血压病人中,随着PPI的增加,ET-1逐渐增加更明显(P〈0.05),而NO更加减少(P〈0.05),相关分析显示PPI与ET-1呈正相关(P〈0.01),与NO呈负相关(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随PPI增加,血浆ET—1明显增加,NO明显减少。而随着PPI增大,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观察72例EH患者(EH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ET和CGRP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非洛地平治疗6周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浓度明显降低,NO浓度和CGRP明显增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和CGRP浓度升高,ET浓度降低,对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透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及硝酸还原酶法对50例CRF患者进行血透前后ET-1和NO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与5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透前CRF患者较对照组ET-1明显增高,NO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透后CRF患者ET-1水平较血透前明显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后CRF患者NO水平较血透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高ET血症和低N0血症。血透可以降低CRF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NO浓度。但血透只能部分替代肾功能,不能彻底纠正CRF患者的血凝亢进和血栓形成,故ET1及NO较对照值仍有较大差异,不能得到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测定47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治疗(氟伐他汀20mg/d,治疗8周)前后的血脂,血管内皮细胞(VEC)计数,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糖(GLU),血胰岛素(INS)。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氟伐他汀治疗后血NO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VEC计数、ET-1水平、血IN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明显升高(P〈0.05)。血脂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氟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颜秉菊  蔡久英  王俊 《山东医药》2009,49(49):44-4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从内皮功能损伤方面阐明UA水平升高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选健康对照(NC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酸还原酶法测定血UA,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与NC组比较,冠心病患者的UA、ET-1、vWF均显著增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SAP组、UAP组、AMI组的UA水平与ET-1、vWF均显著正相关(P〈0.01),与NO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相关性逐渐增强。结论UA水平越高,血管内皮损伤越重;UA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U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T2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NC组)血压、血糖、血脂、SCr、ET-1、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浆ET-1和C-RP在DM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DM组血浆ET-1和C-RP水平随着SCr、UAER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结论血浆ET-1和C-RP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EH病人血压、血管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缬沙坦后。EH病人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法舒地尔与地尔硫卓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法舒地尔与地尔硫卓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的疗效。方法49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接受法舒地尔(24例)或地尔硫卓(25例)治疗,随访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情况并复查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以及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用药3个月后两组胸痛例数及最大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少,ET-1水平明显下降,CFR及NO水平明显升高,运动总时间、ST段压低1mm时间明显延长(P〈0.01,P〈0.05)。与地尔硫卓组相比,法舒地尔组胸痛例数及最大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少(均为P〈0.05),ET-1水平明显下降(P〈0.01),CFR及NO的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运动总时间、ST段压低1mm时间明显延长(P〈0.01,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地尔硫卓均能改善CSX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CFR,且法舒地尔较地尔硫卓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免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组)患者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比较。将DCM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治疗,A组服用辛伐他汀,B组服用安慰剂,均治疗1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血浆ET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01,〈0.05)。与B组比较,A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叭),血浆ET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1)。提示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普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白大衣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大衣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白大衣高血压,高血压病Ⅰ级患者和正常血压者各30例进行ACE I/D基因型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白大衣高血压和高血压病Ⅰ级组Ⅱ基因型低于正常组(P〈0.01),白大衣高血压和高血压病Ⅰ级组DD基因型高于正常组(P〈0.01),白大衣高血压ID基因型显著高于高血压病Ⅰ级组和正常组(P〈0.01)。高血压病Ⅰ级组ID基因型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白大衣高血压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ID基因型者易患白大衣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肾上腺髓质素(ADM)、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血栓素B2(TXB2)等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未经治疗的EH病人42例作为研究组,按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由2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组成。采受试者空腹静脉血,用荧光法定量检测Hey,以放射免疫法检测ADM、CGRP与TXB2。结果:(1)研究组血浆Hey、ADM、TXB2三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GRP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研究组三个亚组l级组、2级组和3级组Hcy、ADM、TXBz水平随着血压分级升高而升高,CGRP随血压分级升高而降低,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3)研究组血浆Hcy与ADM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1。P〈0.01),与CGRP呈负相关(r=-0.480,P〈0.01);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肾上腺髓质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血栓素的含量变化与高血压病的血压升高有紧密联系。提示它们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卡维地洛的降压疗效及其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入卡维地洛组(卡组)及络德对照组(络组)。病人在用药前及总疗程结束后采血,用亚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NO,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ET。另1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NO、ET。结果:降压总有效率卡组为85%,络组为84.6%,两组用药后心率均下降,两组患者降压疗效及心率下降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血NO浓度: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上升(P均<0.05),用药前血ET浓度:卡组、络组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下降(P均<0.05)。两药对NO、ET影响无显著差异,两药的不良反应较轻,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国产卡维地洛均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血压病人经卡维地洛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将EH病患者分为EH组和EH+LVH组,同时按不同血压等级分为3个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心脏超声各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血压水平各组中,随着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IGF-1、LVMI、UAER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血清IGF-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1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H组(P<0.01,P<0.01);血清IGF-1与LVMI、UAER均存在正相关性(r=0.41,P<0.05;r=0.53,P<0.05)。结论(1)循环血IGF-1水平与LVMI、UAER均密切相关,表明IGF-1参与了EH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很可能在EH心脏、肾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EH病患者心脏、肾脏受损程度基本平行。  相似文献   

16.
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和 30例正常男性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结果  (1)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P <0 0 1) ,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尿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6例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20例进行6 h脂肪餐负荷试验.糖尿病组根据空腹和脂肪餐后4 h三酰甘油(TG)水平分为空腹TG增高组、餐后TG增高组和餐后TG正常组3个亚组.各组均测定脂肪餐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浓度,并分析与TG的相关性. 结果 (1)NO、ET-1及NO/ET-1的变化:对照组脂肪餐后2 h NO浓度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6 h均恢复至餐前水平;而糖尿病各亚组脂肪餐后NO逐渐降低、ET-1逐渐升高,餐后6 h变化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亚组脂肪餐后各点NO/ET-1均显著降低(P<0.01),而餐后TG增高组和空腹TG增高组与餐后TG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t-PA、PAl-1及PAl-1/t-PA的变化:各组脂肪餐后4 h PAl-1水平轻度升高、t-PA水平轻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PAI-1/t-PA显著升高,糖尿病各亚组比较,餐后TG增高组和空腹TG增高组显著高于餐后TG正常组(P<0.05或P<0.01).(3)与TG的相关性分析: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TG与NO、t-PA显著负相关(r=-0.360,P<0.05;r=-0.649,P<0.01),与ET-1、PAI-1显著正相关(r=0.421,P<0.01;r=0.520,P<0.01).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平衡失调,血脂异常可加重这一改变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苯那普利治疗的影响,进一步揭示EH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方法:观察EH患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H)的水平及苯那普利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EH患NO较对照组显下降(P<0.01),ACE显升高(P<0.01),苯那普利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都显下降(P<0.01),NO显升高(P<0.05),ACE显下降(P<0.05)。结论:EH患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良,苯那普利有显降压疗效,可显修复和改善EH患不良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产生的机理。方法 经右心导管监测5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慢性肺心病患55例,依平均肺动脉压(mPAP)≥2.67kPa,分为A组(28例)〈2.67kPa分为B组(27例)及22名健康(对照组)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其俩动脉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以探讨了ET-1,NO,CGRP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