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燕  任开益 《新中医》2014,46(1):11-13
任开益名中医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认识、治疗中风病,通过研究一组高危因素造成人体对中风病的易感性,提出高危中风综合征假说,运用个人经验方对中风病实施未病先防减少发病率,已病防变降低死亡率,康复与治疗同期开展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任开益的"慢中风"学术观点,并列举验案1则。任开益认为中风病实为全身性气血虚衰的慢性疾病,除常见的"卒中",临床可见"慢中风",其诊断可用第二代《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中风病病名诊断主症、次症标准。任开益经验方脑脉苏中药复方治疗慢中风,其效果显著优于单因素疑似诊断及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中风病防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张彦红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865-1867
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源流及内涵,探讨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思路和方法。运用中医中药干预中风相关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发生,提高群众生存质量,对国计民生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刘涛  卢正海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747-748
王法德主任医师从医 30余载 ,临床经验丰富 ,学识渊博 ,尤其对中风病的诊治 ,更具独到之处 ,笔者有幸侍其左右 ,受益匪浅 ,今撷其经验以作简介。1 中风急症多见风、火、痰 ,治宜清热通腑化痰中风病急症 ,辨证以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肝阳暴亢为主 ,病及心、肝、脾诸脏。患者常由饮食不节 ,嗜食膏粱厚味 ,致聚湿生痰 ,痰瘀化热 ;或情志失调 ,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肝风化火夹痰走窜经络 ,脉络不畅而致半身不遂。气血不畅 ,筋脉失养 ,可见手足麻木。痰热阻滞 ,中焦热盛 ,传导失职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腑气不通则便秘口臭。清阳不升 ,或风火痰…  相似文献   

6.
马达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07-109
目的:总结楚海波主任医师临床论治中风病的学术经验及思想。方法:跟随楚主任临床,观察其辨治中风病经验。结果:楚主任提出整体综合、重个体化、分期施治的治疗原则和早防早治,防治结合的治疗中风学术思想。结论:楚海波主任医师临床辨治中风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可为当前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体质学谈中风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传染性慢性病早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发表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报告,1990—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率已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  相似文献   

8.
对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临床切入点与优势进行探讨,认为运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对中风病的一、二级预防进行干预;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建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血管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进行防治及以中医药综合疗法干预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临床切入点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董少龙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心脑血管病主任  相似文献   

10.
介绍范忠泽教授以"治未病"思想论治胃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胃癌是由脾胃虚弱,湿邪、气滞、热毒郁胃所致,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宜益气补脾、燥湿理气、清热解毒;临床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魏勇军 《中医杂志》2012,53(5):379-381
1病因病机 高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中风病“多痰瘀,当以涤痰通络为先”、“痰瘀同治贯穿其治疗始终”.笔者有幸拜师随诊,受益匪浅,现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高老师对中风病研究多年,遵从历代医家关于中风从痰瘀论治的思想,结合现代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等变化,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主要责于患者素不养慎,失于调摄;或年老体衰,肝肾两虚,阴阳失调,或形盛气衰,中气亏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养尊处优,嗜食肥甘厚味,醇酒炙煿,损伤脾胃,聚湿生痰,郁久化热,或肝火内炽,炼液成痰,痰热内结,阻滞气机,痰瘀互结,痹阻脑络,或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忧思郁怒,过度烦劳,五志化火,暗耗真阴,致阴亏于内,肝阳暴亢,阳亢风动,内风旋起,风火相煽,气血逆乱,挟痰挟火,真冲犯脑,脑络痹阻或络破血溢而致.  相似文献   

12.
刘洁  王宝亮  段枫阳 《光明中医》2016,(16):2299-2300
结合以往对中风病的研究以及临床经验,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出发,浅谈关于中风病的一、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为"未病先防"阶段,主要预防手段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可控危险因素;二级预防为"已病防变、预防复发"阶段,预防手段主要为寻找中风病发生的原因,结合中药、针灸等临床方法治疗可逆病因,纠正可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1中风病简述概括中风是以突然晕倒,口眼?斜,半身不遂,甚者不省人事,昏迷不醒为主症的疾病。因本病发病急骤,变化多端,与风邪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并认为与感受外风(诱因)有关,故以中风命名,属内伤杂病之中风。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西医认为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疾病,是非外伤性脑局部血供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包括西医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等[1]。2辨证解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詹红生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包括:未病先防,贵在日常;既病防变,及时诊治;瘥后防复,巩固疗效。其经验可应用到颈椎病的诊疗、预防、保健、康复的每一个环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中风病防治论"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即脑卒中,发病率高而治愈率低,常遗留神志、语言、肢体功能的残障,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风病的诊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其发病率却也逐年上升,出现了越治越多的怪圈.神奇的祖国医学似有先见之明,早已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治神"理论,为走出这一怪圈指点了迷津.《素问·宝命全形论》:"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病为真…….""治神"是针治疾病的第一法则,也是各科临床行之有效治病法则.中风病防治必须遵循"治神"理论,其内容有"明神"、"调神"、"全神"等.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论。其后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治未病",中医中药在疾病的预防与已病防变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倡导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使"治未病"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7.
李洪涛  柯庆铭  陈朝俊 《新中医》2024,56(11):193-197
基于中医学未病先防理念,提出应注重时间在中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正邪变化及脏腑生 理,从健康状态到中风病发病的过程以时间为轴可分为“伤-生-显”3个阶段,应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期进 行预防。提出正气损伤期为中风病萌芽之时,以随时间积累的正气损伤、脏腑损耗为病机,应以未病养生为主 要策略,从饮食、情志、锻炼等方面顾护正气,防其损伤;病邪内生期为疾病发展阶段,以风火痰瘀之邪内生 为主,应该防病调护,采用食疗等方法祛除内邪并改善体质;症状显露期提示中风先兆,宜见微知治,以治为 防,防治结合,采取针灸、药物等方法及时治疗,以防其进一步发展为中风。  相似文献   

18.
曹旭  王少松 《中国针灸》2021,(4):421-423
总结王麟鹏教授应用逐邪思想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根据中风患者的邪气性质(风邪、火邪、痰邪、瘀血、虚邪)、邪正关系,分清主邪与次邪的关系,确定不同针刺方案.分别应用常规毫针针刺、火针针刺、放血治疗等针刺方法达到逐风、逐火、逐痰、逐瘀、扶正等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秀林教授系中原名医,临证用药,法度严谨,尤善用经方.其取百家之长,汇诸家疗中风精华,有常有变,疗效显著.笔者随李老师侍诊,深感其妙思灵变.现李老师已去,谨将其诊疗中风病的学术思想摘录如下,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并无特效药物能够控制延缓其进展,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治疗、延缓肾损害进展、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这与中医“治未病”思想注重预防和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是一致的,加之中医认识疾病的整体观和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想以及多样的养生保健治疗方法与手段,发挥中医药优势,从中发掘有效防治CKD的中医药疗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