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筋是经络系统在人体体表的连属部分,其分布部位及病侯着重表现左筋肉方面,病变沿着循行部位发生,位置较表浅,临床上多表现为筋肉的拘挛、弛缓、转筋和抽搐等。其表现类似于软组织损伤。根据经筋特点对筋脉病变进行诊断,并以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称为经筋推拿疗法。推拿部位多是手、足三阳、三阴经筋等十二经筋所过之处,如腿、臂、肘、肩、腰、髋、膝、踝等。经筋推拿疗法的手法原则是:根据经筋分布区域与途径的病理改变与表现,进行顺经推拿,“祛瘀、解痉、散结、复正”为手段,使经筋疏通,达到治病的目的。经筋推拿手法常用的有推…  相似文献   

2.
推拿结合弹拨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推拿临床常见病。重视经筋理论对推拿治疗本病的指导意义并将之加以应用,有望提高推拿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作者亦在推拿治疗LIDP时加用经筋弹拨手法,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常见症状是口眼?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1]。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西医多采用激素类和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2012-10—2013-07,笔者采用经筋推拿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桃  冯祥  曾理  李武  李江山 《中医药导报》2023,(6):182-185+189
气血以经脉为桥梁与经筋相联系,气血通过经脉濡养经筋,以维持经筋的正常功能活动。气血异常使经脉产生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进而导致经筋出现病变。从“气血-经脉-经筋”系统经脉气血出发,理筋整复、辨证论治、顾护脾胃三步推拿法可调节经脉气血,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濡养经筋,恢复其正常功能活动的目的。以项痹为例,阐述“气血-经脉-经筋”系统在推拿治疗经筋病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经筋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和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经筋作用生物力学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 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包括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月;平均体质量(61.21±10.23)kg。牵引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月;平均体质量(62.31±10.45)kg。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龚星军  王倩芬  卢乐苗 《中医正骨》2011,23(5):41-42,4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颈椎病的较大部分。笔者自2010年2月至2010年8月,采用牵引结合经筋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生理病理角度详细阐述了经筋、皮部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经筋伴行经脉、维稳脏腑,经筋失衡则脏腑失位,脏腑气血失和则经筋失养;皮部隶属经络、内联脏腑,皮部阻滞影响脏腑运作。解释说明了推拿手法对经筋、皮部及脏腑可能产生的效应:平衡经筋张力改善内部空间,疏通皮部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最后围绕经筋皮部理论探讨推拿治疗脏腑病的思路:手法注重层次感,疏皮松筋,柔筋正骨;四肢关节及胸腹部经筋结聚处须重点施治;平衡经筋张力,手足三阴经筋与足太阳经筋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医经筋理论结合推拿手法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小样本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头痛缓解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患者颅周肌肉紧张程度明显减轻,头痛缓解,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100%;3个月时再次评定,总有效率94.7%;6个月时再次评定,有5例复发。结论:中医经筋理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筋推拿手法与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筋推拿手法,对照组30例予以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推拿手法及针刺疗法均能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但经筋推拿手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简称肩周炎。肩部经筋包绕着肩关节,经筋有序收缩,牵拉相应骨骼,从而产生肢体的活动。肩部经筋发生痹痛,可致肢体活动不利,日久筋肉委顿,即发为肩周炎。目前,推拿治疗仍是临床治疗肩周围炎的主要方法,具有疼痛轻、无破损、疗效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灵枢》经筋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循行分布特点以经脉为纲纪,无脏腑属络;循行方向呈向心性;结、聚、交、合;呈片、面状分布.其病候特点、病理变化分为筋急与筋纵;病位分为经筋所过外周病候与内脏病候;治疗特点有"燔针劫刺",量化刺激标准基于"维筋相交"的交叉取穴法等等,并总结了经筋实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经筋疗法治疗经筋病前景广泛,概述如下。 1经筋病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内、关节,即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诸筋者,皆属于节。”经筋起着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及维持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用。经筋病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篇,可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或“其病当所过者肢痛转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并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高出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壮医经筋推拿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等症状改善,并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并且在促进治疗有效性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常于早晨洗脸、嗽口时发现口眼歪斜、面肌麻痹。其好发于一侧面部,俗称“口眼歪斜”。自1996年-2001年10月,我们以经筋疗法为主辅以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1例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18-63岁;病程最长的为2年,最短的1天;病程3个月以内者22例,3个月以上者9例;31例均伴有面部发紧,13例伴有偏头痛,7例伴有耳内及乳突区疼痛,1例伴有面部疼痛。 诊断标准:患侧面部板滞、瘫痪,眼睑闭合不全,口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不能完成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漱口漏水,迎风流泪。  相似文献   

17.
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中医推拿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腰部软组织受到慢性劳损或急性扭挫伤致椎间盘的外层组织纤维环发生破裂,内层组织髓核从破裂处向后方或侧方突出,压迫邻近的神经根,从而导致腰腿疼痛、麻木,下肢肌肉萎缩,腰部和下肢功能活动障碍等表现的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2009年到2010年,笔者采用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陕西中医》2017,(5):650-652
基于中医理论对经筋病的认识,发现络脉病变与经筋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进一步探索刺络疗法治疗经筋病的理论基础。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疏经通络,发挥气血"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祛瘀生新,以达"补虚扶正"养筋之效;调和营卫,发挥营卫贯通以养筋的功用;振奋阳气,体现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等。以往对刺络疗法治疗经筋病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全  陈金凤  陈菲菲 《新中医》2024,56(8):116-120
目的:观察经筋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针法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经筋针法组给予经筋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与推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结果:治疗后,经筋针法组总有效率81.40%,高于对照组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筋针法组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针法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针刺与推拿治疗,经筋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更好,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