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经筋是经络系统在人体体表的连属部分,其分布部位及病侯着重表现左筋肉方面,病变沿着循行部位发生,位置较表浅,临床上多表现为筋肉的拘挛、弛缓、转筋和抽搐等。其表现类似于软组织损伤。根据经筋特点对筋脉病变进行诊断,并以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称为经筋推拿疗法。推拿部位多是手、足三阳、三阴经筋等十二经筋所过之处,如腿、臂、肘、肩、腰、髋、膝、踝等。经筋推拿疗法的手法原则是:根据经筋分布区域与途径的病理改变与表现,进行顺经推拿,“祛瘀、解痉、散结、复正”为手段,使经筋疏通,达到治病的目的。经筋推拿手法常用的有推…  相似文献   

2.
颈腰椎病的推拿治疗多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生物力学,采用适当的手法对患处进行治疗。通过总结分析有关经筋的理论,并结合基于现代医学的扳机点理论,阐述经筋理论与颈腰椎病的密切关系,即颈腰椎病的病理表现为经筋功能失调,筋结病灶点或者扳机点的出现;采用理筋解结消除扳机点,可以缓解甚或治愈颈肩腰腿疼痛,进而指出经筋理论对推拿治疗颈腰椎病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项背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病,推拿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回顾了项背肌筋膜炎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推拿治疗简况。分析了经筋与项背部的联系,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制订了推拿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操作方法。以项背肌筋膜炎作为切入点,探讨经筋理论对推拿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生理病理角度详细阐述了经筋、皮部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经筋伴行经脉、维稳脏腑,经筋失衡则脏腑失位,脏腑气血失和则经筋失养;皮部隶属经络、内联脏腑,皮部阻滞影响脏腑运作。解释说明了推拿手法对经筋、皮部及脏腑可能产生的效应:平衡经筋张力改善内部空间,疏通皮部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最后围绕经筋皮部理论探讨推拿治疗脏腑病的思路:手法注重层次感,疏皮松筋,柔筋正骨;四肢关节及胸腹部经筋结聚处须重点施治;平衡经筋张力,手足三阴经筋与足太阳经筋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壮医经筋推拿流派的治疗特色,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结合笔者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壮医经筋推拿流派的治疗特色。结果:壮医经筋推拿是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重视摸结诊治,多结合燔针和拔罐治疗的疗法。结论:壮医经筋推拿疗法具有壮医外治的特色,临床疗效确切,但同时也存在主观差异等不足之处,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循经取穴、循经筋找痛点和反应点是推拿治疗颈项疼痛和功能障碍常用有效方法,其理论源自《灵枢?经筋》"以痛为输"思想,但迄今临床缺乏一个有效辨证方法指导经筋病的推拿治疗.本文通过对经筋理论的研究,探索以颈项部经筋循行的部位、结聚点、经筋病候,结合疼痛、病理变化和运动功能障碍,构建颈项疼痛和功能障碍之经筋辨证方法的可能,以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筋推拿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经筋推拿组、肌内效贴组和经筋推拿联合肌内效贴组(联合组),每组42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经筋推拿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筋推拿;肌内效贴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经筋推拿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臂臂围差值变化、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上肢淋巴流量变化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上臂臂围差值和DAS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淋巴流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经筋推拿组、肌内效贴组和联合组患者上臂臂围差值和DASH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淋巴流量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臂臂围差值和DASH评分均低于经筋推拿组和肌内效贴组(P<0.05),淋巴流量高于经筋推拿组和肌内效贴组(P<0.05);治疗后经筋推拿组患者上臂臂围差值,淋巴流量和DASH评分与肌...  相似文献   

8.
经筋病主要分为"筋急"和"筋痿"。临床上经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效显著,其中推拿手法在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试论述推拿手法分别在治疗经筋病筋急和筋痿状态下的原理,为推拿手法治疗经筋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筋推拿手法与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筋推拿手法,对照组30例予以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推拿手法及针刺疗法均能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但经筋推拿手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推拿结合弹拨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推拿临床常见病。重视经筋理论对推拿治疗本病的指导意义并将之加以应用,有望提高推拿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作者亦在推拿治疗LIDP时加用经筋弹拨手法,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梁树勇  韦英才  吴飞 《四川中医》2010,(10):122-123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随机分为经筋手法组和传统推拿组。经筋手法组运用经筋手法循足三阳经筋走向松筋解结治疗;传统推拿组运用传统手法针对十二经脉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作比较。结果:经筋手法组总有效率为89.2%,传统推拿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经筋疗法的源流、理论和临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筋理论入手,阐释了经筋、经筋病症、经筋疗法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经筋疗法的源流;涉及了理筋手法、针刺“消灶”疗法、火罐疗法、艾灸疗法、刮痧疗法等各种经筋治法;分析了经筋疗法的适应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经筋疗法;认识到经筋疗法与传统推拿、针刺、艾灸、刮痧等的不同;深刻理解经筋病症的内涵;扩大经筋疗法的治疗范围;推进经筋疗法的临床应用;加速经筋病症诊疗的规范化进程;并使其成为中医内病外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手厥阴经筋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4060.05)。结论:手厥阴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全  陈金凤  陈菲菲 《新中医》2024,56(8):116-120
目的:观察经筋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针法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经筋针法组给予经筋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与推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结果:治疗后,经筋针法组总有效率81.40%,高于对照组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筋针法组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针法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针刺与推拿治疗,经筋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更好,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点穴经筋疗法与普通推拿套路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治疗组KOA患者33例采用点穴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KOA患者30例采用推拿普通套路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Lequesne的KOA病情严重指数(ISOA)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SOA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ISO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t=5.976,P<0.01);治疗组治疗后,ISOA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ISOA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点穴经筋疗法与推拿普通套路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效,但点穴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推拿套路。  相似文献   

16.
推拿局部镇痛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疼痛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中医推拿治疗在缓解经筋系统疼痛方面疗效肯定。既往对推拿镇痛的研究多集中在中枢水平对疼痛的调制方面,而中医经筋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痛为腧",局部施以适当推拿治疗后,能产生什么物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推拿手法与局部镇痛物质之间的关系,为中医"以痛为腧"的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伙生  赵海龙  宣守松  杨一帆  罗永宝 《河北中医》2022,(12):2063-2067+2076
目的 观察经筋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寒湿痹阻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42例予经筋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经筋推拿组43例予经筋推拿治疗,温针灸组43例予温针灸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8次,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比较3组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39/40),经筋推拿组总有效率80.0%(32/40),温针灸组总有效率70.0%(28/40),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经筋推拿组、温针灸组(P<0.05)。3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经筋推拿组随访时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时联合治疗组疼痛VAS均低于经筋推拿组、温针灸组(P<0.05)。治疗后、随访时联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毫针针刺结合经筋推拿法治疗蛇串疮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毫针针刺穴位结合手、足阳明经筋推拿方法治疗。结果:治愈11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84.62%。结论:毫针针刺结合经筋推拿治疗蛇串疮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经筋理论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临床中对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经筋病发病率高、年轻化趋势明显以及十二经筋在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与现代解剖学的契合使得其成为研究的聚焦点.经筋病病因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和"审症求因"的重要体现.作者系统整理了中医古籍中有关经筋病病因学论述,将经筋病病因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IDH),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和入院治疗的CI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组与针灸组。治疗组采取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推拿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手法,针灸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方法,后将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各组临床疗效以及数字疼痛评价量表比较,治疗组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对CIDH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