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4-2008年浙江省湖州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新凤  沈建勇 《疾病监测》2010,25(8):627-628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2004-2008年湖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湖州市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23.79/10万上升至2008年的88.95/10万,年均增幅为39.06%,5个县(区)中,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安吉县(66.75/10万),发病数年均增幅最高的为安吉县(70.59%);报告病例以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为主,占96.72%;5年来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90∶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占54.27%;重点人群以农民为主,占45.37%。结论湖州市梅毒疫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需加大梅毒防制力度,积极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海盐县梅毒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盐县2002-2008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02-2008年海盐县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7.90/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2年的7.66/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13.76/10万,年均递增56.78%,呈快速上升趋势(χ2=744.43,P0.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20~39岁年龄组最高,占梅毒总数的51.91%,男性发病率50~59岁年龄组最高,为68.00/10万,女性20~29岁年龄组最高,为81.92/10万;男性发病率为39.46/10万,女性发病率为36.35/10万,男、女性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05);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民工,分别占总数的49.20%、16.79%、7.11%。结论海盐县梅毒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王翠玲  李霞  王瑞玲  郭楼英  梁翠林 《疾病监测》2012,27(8):667-669,672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淋病、梅毒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7-2011年离石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近5年来,离石区累计报告淋病18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3.57/10万。2010年之前发病率逐年增高,由2007年的9.90/10万增长到2010年的17.97/10万,2011年发病率下降至14.99/10万。累计报告梅毒病例67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50.28/10万。发病率逐年增长,从2007年的17.02/10万增长至2011年的66.22/10万。梅毒分期中,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1.06%。其次为Ⅰ期梅毒,占24.34%。淋病、梅毒的发病年龄均集中在20~49岁,分别占70.49%和61.36%。淋病各年龄组均是男性多于女性。梅毒小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大年龄组则是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中两者均以农民、民工和家务及待业为主。 结论 离石区梅毒总体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应进一步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隐性梅毒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检测、治疗和干预措施,遏制梅毒的进一步流行,降低梅毒的发病率。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8年浙江省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8年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 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浙江省4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2008年网络直报的性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浙江省4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累计报告5种性病6393例,其中男性3032例,女性3361例,男女性别比为0.90∶1;总报告发病率为248.70/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病种为梅毒(31.33%),其次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8.86%);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报告病例数最多的监测点为东阳市。结论2008年浙江省4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性病年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全省总的发病率,流行特征与全省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18-1920
分析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性病防控制措施。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荔湾区5种性病总报告发病率为183.22/10万,2015年为162.8/10万,各种性病发病报告数呈波动下降趋势。5种性病构成比为梅毒39.6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35.81%、尖锐湿疣11.89%、淋病9.42%和生殖器疱疹3.50%。性病性别构成男女比为0.78:1。5种性病主要发病年龄段集中在20~39岁,占60.57%。梅毒发病报告最多为≥60岁(33.23%)。荔湾区性病报告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仍应加强对青壮年和重点人群(≥60岁)的健康教育和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5-2005年山西省阳泉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秀平 《疾病监测》2007,22(4):235-237
目的 了解1995-2005年山西省阳泉市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5-2005年性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05年阳泉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280例,占报告性病总数的11.01%.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0.33/10万上升到2005年的18.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人群,占71.64%,男性占53.36%:工人发病最高,占27.27%;中学文化程度占85.39%;Ⅰ期和Ⅱ期梅毒占85.47%,隐性梅毒占11.56%,胎传梅毒占1.17%.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梅毒在阳泉市仍呈快速增长趋势,已进入高流行阶段.应加大对青壮年人群,特别是煤矿工人、无业(待业)人员的防治知识宣传及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控制阳泉市梅毒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象山县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象山县2004-2010年性传播疾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象山县报告7种性传播疾病5415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142.48/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性传播疾病3种4276例,占78.97%。报告性传播疾病以淋病和梅毒为主,占78.78%。象山县性传播疾病2004-2007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检验Z=61.79,P<0.0001),2007-2010年呈增长趋势(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检验Z=12.70,P<0.0001),其中,淋病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检验Z=438.93,P<0.0001),梅毒年发病率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检验Z=601.86,P<0.0001)。结论淋病和梅毒是威胁象山县人群健康的主要性传播疾病,梅毒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2001~2005年遂昌县法定传染病重点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遂昌县5年来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452.20/10万,死亡率为0.46/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血源性传播传染病如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76.38/10万,占发病总数的38.98%。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84.91/10万,占发病总数的18.80%。淋病、梅毒等性病年均发病率为75.22/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71%。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74.97/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59%。甲肝年均发病率为13.18/10万,占发病总数的2.91%。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3%。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2.03/10万,占发病总数的0.45%。结论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落实,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改善农村生活卫生环境,保证饮用水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1-2008年山东省济南市肠道传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1-2008年主要肠道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济南市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25 487例,年均发病率为53.87/10万,发病率由2001年的72.79/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5.88/10万,同时,肠道传染病占当年法定传染病构成比也呈减少趋势,年均29.74%。期间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痢疾下降趋势明显。肠道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为痢疾43.71/10万,依次为未分型肝炎、甲肝、病毒性戊型肝炎(戊肝)、伤寒、霍乱,分别为5.90/10万、2.79/10万、1.34/10万、0.11/10万、0.01/10万。发病构成比依次为痢疾81.15%、未分型肝炎10.96%、甲肝5.19%、戊肝2.49%、伤寒0.20%、霍乱0.01%。市区平均发病率86.40/10万,郊区县平均发病率36.71/10万,市区报告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区县。男女性别比为1.39∶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多,占20.78%;职业分布中以散居儿童、学生发病较多,分别占20.73%、18.90%。6-8月为高发季节,占55.41%。结论肠道传染病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是济南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浙江省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9年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监测点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浙江省4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2009年网络直报的性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累计报告5种性病10982例,其中男性5227例,女性5755例,男女性别比为0.91:1;总报告发病率为421.71/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病种为梅毒(38.25%),其次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6.41%);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报告病例数最多的监测点为杭州市上城区。结论 2009年浙江省4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性病年报告发病率显著高于全省总的发病率;除生殖器疱疹报告病例数较2008年有所增长外,其余4种性病报告病例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流行特征与全省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1.
马生武 《疾病监测》2011,26(5):362-365,368
目的 分析2004 - 2009年青海省海南州梅毒报告发病监测结果。 方法 对监测数据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2004 - 2009年累计报告各类梅毒1542例,其中Ⅰ期占57.98%,Ⅱ期占7.98%,Ⅲ期占0.39 %,胎传占4.6%,隐性占29.05%。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0.10/10万,6年中年均上升率为 40.15%,其中隐性梅毒年均增长率达146.76%。海南州梅毒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病例性别比1 ∶ 1.67,其发病比例主要分布在 20~29 岁、 30~39 岁、 40~49岁 3个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6.07%,男女性发病均以20~29岁最高,分别为37.5%和50.3%,早期(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的病例年龄分布,女性高峰年龄段均比男性小5岁以上,其中隐性梅毒两性相差10岁左右,梅毒分布职业构成,以牧民最多,占59.9%,农民位居第2位,占17.25%,家政、家务及待业者位居第3位,占3.76%,尤其Ⅱ期梅毒中牧民占72.36%,对梅毒传播扩散构成潜在威胁。 结论 梅毒已成为海南州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预示着艾滋病传入后将迅速蔓延的高度危险性,提示亟须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共同遏制急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97-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梅毒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付志智  吴秀玲  邓革红 《疾病监测》2008,23(10):616-618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11年来(1997-2007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方法 对1997-2007年梅毒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7-2007年广西共报告梅毒病例92 17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80/10万,1997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2.88/10万,2007年最高为48.20/10万;梅毒病例Ⅰ期42 827例,占46.46%,Ⅱ期23 481例,占25.47%,Ⅲ期364例,占0.39%;胎传梅毒3747例,占4.07%;隐性梅毒21 760例,占23.61%。发病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居多,占62.54%。结论 广西是梅毒和艾滋病的高发地区,梅毒发病女性略高于男性,低年龄组女性病例远高于男性病例,梅毒已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相似文献   

13.
1998-2007年中国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东  姚建义 《疾病监测》2009,24(11):830-831
目的分析中国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中国不同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趋势及地区差异。 方法对1998-2007年中国梅毒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98年报告梅毒病例38 436例,梅毒发病率为3.07/10万,平均发病率为7.25/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几年增长较快,2007年报告梅毒病例217 473例,梅毒发病率达15.88/10万,为1998年的5.17倍,居中国2007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第4位,地区发病率前3位的为上海、浙江和广西。结论中国梅毒等性病发病率高,经济发达省份及西南、西北边境省份较其他省份偏高,目前已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百日咳的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报告发病数3760例,死亡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0~15岁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9.36%,其中0~4岁组发病率最高,2010-2012年0~4岁组平均发病率为28.46/10万;南疆地区报告百日咳病例相对较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3.75%。结论 新疆百日咳发病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百日咳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浙江省舟山市梅毒报告发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舟山海岛梅毒报告发病监测结果。 方法对监测数据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山海岛2004-2007年累计报告各类梅毒3818例,其中Ⅰ期占30.17%,Ⅱ期占22.86%,Ⅲ期占0.37%,胎传占4.92%,隐性占41.67%。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8.62/10万,4年中年均上升率为19.84%,其中隐性梅毒年均增长率达47.65%。海岛地区梅毒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病例性比1∶0.87,其发病主要在20~29岁、30~39岁、40~49岁3个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5.72%,其中男性以30~39岁段最高28.05%,女性则以20~29岁段最高34.48%。早期(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的病例年龄分布,女性高峰年龄段均比男性小10岁以上,其中隐性梅毒两性相差20岁左右。梅毒发病职业构成,以家务(政)及待业者最多41.27%,其次是渔(船)民14.60%,尤其是隐性梅毒中渔(船)民占22.12%,对梅毒传播扩散构成潜在威胁。结论梅毒发病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亟需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共同遏制急剧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