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常表现为胃黏膜腺体萎缩、减少或伴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治疗难度大,若不规范治疗会衍变成胃癌。中医药治疗CAG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复方治疗CAG的文献进行综述,涉及CAG的中医致病机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内容,以期指导临床及科研。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胃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是现今消化领域的常见病及难治病。CAG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因此积极防治CAG对预防胃癌意义重大。胃黏膜损伤在CAG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X-2高表达、p53基因发生突变参与到CAG发病的病理过程中,COX-2、p53表达的变化和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机制已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现对CAG的发病机制进行新的探讨,并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治疗CAG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范畴。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下面就CAG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以下简称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以胃粘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以慢性上腹部疼痛为特点,所以归为中医范畴的"胃痛"、"胃痞""噫气"等.WHO 将CAG 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可阻断或逆转其癌变倾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近年来以中医中药开展对CAG伴IM和ATP的治疗工作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为CAG的治疗开拓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就CAG的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和自拟方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同时和肠化(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认定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是一个主要的世界性问题,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故如何预防胃癌成为了医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治疗CAG也成为预防胃癌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相关文献,从中西医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从事该病研究的广大临床科研工作者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如应用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及抑酸剂等。而应用中医药治疗CAG已成为医学界关注之焦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肠腺化生和(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不仅可以逆转腺体的萎缩,甚至可使不完全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逆转,因此,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范畴的"胃痛""、痞满"等。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表明CAG已成为极受医学界重视的一个疑难杂症。近年来,国内对CAG的中医药治疗卓有成效,现就近年来对CAG的中医药治疗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可伴肠上皮化生(IM)及/或异型增生(Dys),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51~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0%以上[1],国外一项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胃癌发生率为0.1%/年和0.25%/年[2]。西医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为主,效果有限,而中医药具有辨证论治优势,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或逆转胃黏膜病理变化[3]。故如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治疗CAG,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的研究重点。为了寻找针对CAG更为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2017年8月—2019年8月应用益气清热活血方对本病变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称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胍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为特征的慢性胃病.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嗳气”等范畴.研究表明,CAG与胃癌发病关系紧密,其癌变率为2.55% ~7.46%[1].本文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敏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7):330-331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在胃癌高发区可达28.1%。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CAG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徐采朴报道CAG伴有肠化生合并不典型增生者,其癌变率为5.4%。中外学者已将胃癌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胃癌前病变、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肠腺化生的演变。国外应用手术或西药治疗并不理想,而应用中医药治疗却有广阔前景。近年来报道甚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黏膜变薄并萎缩,黏膜肌层逐渐增厚,黏膜上的腺体显著减少,多同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1]。早在1978年,WHO就将其列为胃癌癌前病变,西医治疗CAG主要是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保护胃黏膜,抑制胆汁返流,改善胃动力,都不能完全解除其症状和根治本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AG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现代治疗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中医开展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治疗工作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变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加减、中成药、针灸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本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制订统一诊断、辨证、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治疗前后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生癌变,属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资料表明CAG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2%以上[1]。临床多表现为胃脘疼痛、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胃镜检查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化生,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纳呆"范畴。目前西医治疗仅主要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停药后容易复发,远期疗效差,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多采用辨证论治、专方专治等方式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笔者就近年来有关的中医药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加味左金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的慢性疾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能阻断或逆转其癌变.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学"胃痞"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中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等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从"浊毒"入手,治疗胃癌前病变患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常伴有肠化生,少数出现异型增生,甚者可发展为胃癌[1]。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癌变,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健脾法防治胃癌癌前病变与保护胃壁屏障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其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治疗的诸多方法之中,益气健脾是最基本的方法,临床上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就健脾法防治胃癌癌前病变与保护胃壁屏障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 脾虚是胃癌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 胃癌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消化性溃疡、残胃等胃癌前状态,但以CAG为最多见。其起病缓慢,病程绵长,临床尤以脾虚证型多见。就局部与微观来看,脾胃虚弱,气血不能滋养胃黏膜,可致胃癌癌前病变,常伴见胃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