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存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性(不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PVP治疗95例患者、17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研究中除外多节段骨折、合并肿瘤病史、影像资料不全和术后随访不配合患者.入选43例分A、B两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裂隙样变患者为A组,25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1周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相似(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与骨水泥外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对骨水泥的外漏类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骨折再行PKP、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行PK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再行PVP术患者(A组)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8~89岁,平均69.8岁;同期收治的行PKP术后发生邻近脊椎骨折再行PKP术患者(B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56~86岁,平均67.6岁。统计分析A、B组邻近椎体骨折行PKP、PVP术前、术后2d、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发生第二次邻近脊椎骨折个数。结果 A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6)分、(2.0±0.9)分、(2.9±1.1)分;B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8±1.7)分、(2.0±0.7)分、(2.2±0.8)分。两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A组末次随访时VAS高于术后2d(P0.05),B组随访时与术后2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间术前以及术后2d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而B组只有1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两组发生的邻近脊椎骨折均位于初发骨折邻近3个脊椎以内。结论骨折邻近3个脊椎是PKP术后好发骨折的部位,PVP和PKP是治疗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段;邻近椎体骨折行PKP发生再次邻近椎体骨折的几率比PVP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83例共104节,非随机分为2组,组1共44例58节用PVP治疗,组2共39例46节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疗效及椎体高度变化。结果组1患者44例PVP后1周疼痛均得到缓解,视觉疼痛评分(VAS)平均分值从术前8.5下降至2.6(平均下降5.9)。组2患者39例保守治疗后1周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周、1和3个月时。组1的VAS分值明显低于组2(P<0.01),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8.9个月,组1有新发骨折3例3节,组2有2例2节,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后1周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2.3mm,后缘高度无变化,随访3、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PVP后1周时无差异(P<0.01)。保守治疗后1周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3个月时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前缘1.9mm,中央2.1mm,6个月时与3个月无差异。在治疗3个月后,组1椎体高度明显高于组2(P<0.01)。结论PVP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但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VP可使新鲜压缩椎体的前缘和中央高度得到部分恢复,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保守治疗在3个月内椎体高度可进一步丢失;PVP后新发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骨病,在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妇女中多见,70%~80%患者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脊柱胸腰段骨折最为常见。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亿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且认可度较高。但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为12%~52%。本研究旨在分析PVP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邻近椎体再骨折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高度是否能提高.资料与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40例共68节,其中椎体内合并囊性裂隙12例共16节.应用64层螺旋CT在脊椎二维重组图像的正中矢状面分别测量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比较PVP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椎体压缩程度关系及合并囊腔裂隙者与无囊腔裂隙者的高度变化差异.结果 PVP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分别提高(2.01±1.72)mm、(1.78±1.47)mm及(0.44±1.03)mm;PVP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增加值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椎体内合并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4.13±1.88)mm、(3.76±1.51)mm,椎体无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1.35±1.01)mm、(1.17±0.7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有囊变者PVP术中注入骨水泥的量较无囊变者明显增加.结论 PVP可提高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合并椎体囊变者的高度提高更明显;椎体高度的提高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诊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85例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PV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X线和CT检查,25例术后再发疼痛的患者行MRI检查.结果 4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6个椎体出现椎旁静脉渗漏,10个椎体出现椎旁软组织渗漏,10个椎体出现椎管内渗漏,5个椎体出现椎间盘渗漏,2个椎体出现椎间孔渗漏,2个椎体出现穿刺针道渗漏.新发骨折12例共15个椎体,6个椎体骨折发生在相邻椎体,9个发生在不相邻椎体.结论 CT应作为PVP后观察骨水泥渗漏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在诊断新发骨折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PVP组102例,PKP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Cobb角及治疗有效率,VAS评分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KP组(P<0.05)。PVP组及PKP组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VP及PKP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PVP及PK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病程<6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98.4%)显著高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73.6%)(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病程长短会影响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方 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并行PVP治疗的150例骨质 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病史?骨折类型?骨折椎体数量?术前骨密度?术后即刻 Cobb角?骨水泥注射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根据PV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50 例患者术后出现邻近椎体骨折31例(20.67% ),设为再骨折组; 未出现邻近椎体骨折119例(79.33% ),设为未再骨折组?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再骨折组患者中女性?骨折病史及骨水泥渗漏比例明显高于未再骨折组( χ 2 = 3.865? 9.445? 4.186, P = 0.049? P < 0.001? P = 0.041), 年龄明显高于未再骨折组( t = 3.049, P = 0.012), 术前骨密度明显低于未再骨折组( t = 3.402, P = 0.014), 术后即刻 Cobb角明显大于未再骨折组( t = 4.304, P < 0.001), 骨水泥注射剂量明显少于未再骨折组( t = 2.496, P = 0.047);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高龄?骨密度低? Cobb 角过大?骨水泥注射剂量过少及骨水泥渗漏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 < 0.05)? 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与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 Cobb角? 骨水泥注射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以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为代表的椎体强化术(PVA)已成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和肿瘤性椎体骨折.2009年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两篇文章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提出质疑.然而随后大量的反驳文献陆续发表.PVA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的目的是在临床参数(疼痛,残疾,生活质量,新发骨折)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比较非手术治疗和PVA的治疗效果,讨论“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定义和PVA骨水泥渗漏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证据,探讨治疗骨质疏松性和肿瘤性椎体骨折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术前牵引垫枕,术中利用骨科手术床行过伸复位,再行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计算术前、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率。结果 16例20个椎体操作成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渗漏5例,侧方渗漏2例,向椎间盘内渗漏2例,无椎体后方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5±1.2降低至2.5±1.4,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为(40.1±23.5)%。结论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中外文文献,根据具体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有12篇临床研究(外文10篇,中文2篇)、1 816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分析发现,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6.5%~26.3%,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骨密度、骨水泥外渗、椎体后凸角等,但存在争议。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症和骨水泥外渗,提高椎体后凸成形术技术水平,规范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远期疗效。方法17例患者19处椎体血管瘤,13处椎体无压缩骨折,6处椎体已发生压缩骨折。17例患者均诉不同程度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5例发生压缩骨折的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4例)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在DSA监测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5.8±8.7)个月。结果19处血管瘤椎体PVP均获得成功,术中每个椎体注射PMMA2~6ml,4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1例椎体其上椎间盘发生渗漏。短期随访显示17例患者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例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患者症状消失,其余3例患者症状仍存在。长期随访示2例患者疼痛加剧,系邻近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引起。结论PVP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对57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术前牵引过伸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椎体高度显著恢复,无严重并发症。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原来椎体高度的1/3.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25节严重压缩骨折椎体采用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4±0.9)mm.术后1 d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显著(P<0.05).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16节椎旁静脉丛外漏,10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1节椎体硬膜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治疗椎体溶骨性骨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患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并发症。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椎体成形术后其相邻椎体发生了新发骨折,但两者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因为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本身即患有转移性骨肿瘤、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新发骨折可能并不是椎体成形术引起的并发症,而可能仅仅是原有基础疾病的进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重点讨论椎体成形术后是否容易导致新发骨折,新发骨折的发生率是否高于无椎体成形术者,从支持及反对椎体成形术与新发骨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两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热点,其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脊柱的后凸畸形。近几年随着椎体成形术的发展和应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42例采用PVP或PKP治疗的OVCF患者,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  相似文献   

19.
蒋凯  郑伟  刘达  廖冬发  崔琳  李霖 《西南军医》2021,(3):256-258
目的 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椎发生再骨折的临床现象,探讨再次椎体成形术并结合密固达(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邻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行PVP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黏度骨水泥,术后3d内CT复查观察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和椎旁渗漏情况.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评价两组疗效.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渗漏情况、手术费用和术中X线曝光时间.结果 80例患者PVP操作均成功,术前、术后24h、术后第7天VAS和Barthel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PVP前后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平均注入量:研究组4.60 ml,对照组4.41 ml(P>0.05);X线曝光时间:研究组4.17 min,对照组3.93 min (P>0.05);骨水泥渗漏:研究组4节段,对照组12节段(P<0.05);手术费用:研究组26 132元/节段,对照组925 1.5元/节段(P<0.01),研究组平均多耗费16 881元/节段.结论 采用高黏度和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都能迅速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黏度骨水泥可减少渗漏,但价格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