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报告26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行介入方法诊断及治疗的26例PTE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胸痛、胸闷、气短、气促、咯血、休克等,其中7例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5例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4层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D-二聚体检查,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造影。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右侧或左侧股静脉入路行肺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溶栓,其中4例先采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的机械方法后留置导管溶栓。对7例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患者留置导管溶栓前行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 2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溶栓3~4d复查肺动脉造影,23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82%增至94%;3例患者肺动脉造影有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继续经留置导管抗凝治疗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肺动脉造影显示主干及分支内血栓消失。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结论肺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局部溶栓术治疗PTE起效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的经验。方法 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者31例,均为混合性。股青肿7例,股白肿2例。术前全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术后7d经留置导管静脉造影示28例患肢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壁光滑无返流;1例胭静脉狭窄50%,2例胫前静脉部分再通。随访:29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穿弹力袜后能正常工作。结论 手术取栓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8例患者采取手术取栓后在滤器保护下行置管溶栓术,术后经留置导管内滴入溶栓药物,全身应用抗凝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平均置管5 d。经留置导管静脉造影示:120例患肢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壁光滑无反流,5例腘静脉狭窄50%,10例胫前静脉部分再通,3例胫后静脉部分再通。随访:136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穿弹力袜后能正常工作。结论:手术取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肖亮  童家杰  申景  李海伟  徐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31-1433,143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68例,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结束前复查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造影,术后6个月复查血管超声。【结果】置入腔静脉滤器168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9min。168例患者溶栓成功率100%,平均溶栓时间9.68d;98.8%(166/168)。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血栓直径消融75%~100%91例;血栓直径消融50%~75%47例;血栓直径消融小于50%30例,随访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直径与溶栓治疗结束时相比无增大。【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下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较高、症状改善明显、血栓消融程度高、损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介入微创伤治疗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11例患者均用介入治疗。6例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其中4例为急性巨块型。确诊方法主要有胸部增强CT、下肢-盆腔Doppler超声波检查和血管造影。所应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有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n=11),保留导管溶栓(n=7),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n=11)和金属支架开通髂静脉阻塞(n=4)。术后给予肝素和低剂量溶栓治疗1周,以后改为长期口服抗凝剂。术后随访内容有超声波、胸部X线片、部分患者做增强CT,随访时间6~22个月。结果 ①7例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右侧,进行介入治疗9例,血栓抽吸、溶栓和髂静脉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100%,无重要并发症;②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未出现肺栓塞症状;③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6例,4例为中央巨块型栓塞、均有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受累及,3例合并有左下肺动脉栓塞,累计梗塞范围约55%~75%,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正常(75~85mmHg),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复查血管造影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介入技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可预防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经导管血栓清除和溶栓治疗可及时消除肺动脉主要分支内的血栓、改善患者症状,对救治急性巨块型PE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急性动脉栓塞27例患者,在完成血管造影明确动脉栓塞部位后,动脉内留置导管返回病房,经导管持续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26例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96.3%,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临床症状缓解;1例无效,溶栓治疗后复查血管造影显示与治疗前无变化。结论优质的护理在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溶栓和手术综合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6月185例DVT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取栓86例,溶栓治疗99例。结果:溶栓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2~8cm,髌下15cm缩小3.0~6.6cm,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不通者93%,1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部分再通率41%;手术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3~10cm,髌下15m缩小2.0~9.5cm,1个月时造影再通率88%,有50%完全再通,12个月时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再通率75%。结论:以手术取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疗效。方法: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7~81岁,70岁以上15例。左下肢35条,右下肢5条。患肢较健侧增粗2-7cm。病程多数在1-30天。常规抗凝溶栓治疗33例,介入治疗7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病侧动静脉留置溶栓导管。结果:常规治疗组,3~5天患肢开始缩小。介入治疗组,2天后患肢明显缩小,3例导管留置处皮下血肿。腹部、大腿皮肤青紫明显。两组均抗凝溶栓3~10天。显效3例(均为介入治疗组3/7),有效36例。死亡1例。结论: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治疗方法。方法 23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DVT患者,其中15例行抗凝治疗(抗凝组),8例行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溶栓组);观察2组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2组住院时间均为14d;抗凝组中5例周围型DVT患者出院时血栓完全溶解,6个月复查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例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出院时5例血栓部分溶解,5例无明显变化,6个月复查均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溶栓组8例患者出院时血栓均完全溶解,6个月复查时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可作为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DVT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双向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尿激酶双向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2例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在血栓近端及经足背静脉同时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应用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观察临床症状及深静脉造影等指标了解溶栓效果.结果:本组12例病人痊愈4例(33.3%);显效7例(58.3%);无效1例(8.4%). 结论:采取血栓近侧及远侧同时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方法 采用抗凝,溶栓方法 降低血液盘黏稠度和溶解血栓,同时配合手法按摩及相应的宣教.结果 18例患者均经积极护理后,分别于症状发生后10~60d的症状消失.结论 合理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及及时的入院宣教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经过及一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32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术8例,肺动脉导管裂栓术3例,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7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30枚,经下肢静脉溶栓30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肺动脉造影时,另1例死于溶栓后脑出血。结论:(1)肺动脉栓塞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加强认识。(2)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16层CT、肺血流灌注扫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肺动脉造影等检查都具有各自的有优缺点,应合理应用。(3)肺动脉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都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肺动脉栓塞。(4)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端孔直头导管紧靠阻塞近端,15分钟内注射25万单位尿激酶,再一小时内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在超滑导丝的作用下,将多侧孔灌注导管头及侧孔埋入血栓内,4小时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超滑导丝在血栓阻塞段来回缓慢拉动,保留导管或患肢动脉直接注入尿激酶。结果:9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后,8例血管再通,痊愈出院,1例合并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保留导管治疗后,阻塞端下移。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特别适用于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小切口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股静脉小切口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挤压并溶栓,其中髂总静脉支架放置3例,下腔静脉永久滤器放置8例。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治疗后闭塞的血管再通,下肢肿胀消失,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经股静脉小切口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操作较为复杂,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疗效显著,清除血栓较彻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7例,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总静脉内,再通过溶栓导管注入稀释的超声造影剂,观察导管头端的准确位置及调整导管进入的深度,使导管头端达下腔静脉内再经X线静脉造影检查置管的位置。而后以100~150万U/疗程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每3天再次行导管超声造影,观察溶栓导管侧孔处溢出造影剂在血管内分布状况以判断溶栓的效果。结果 2例患者因血栓形成时间较长,溶栓导管无法置入;35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置入溶栓导管,与X线造影对照,超声造影准确指导调节34例患者溶栓导管放至适当的位置。35例患者溶栓治疗平均时间7d,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指导调节溶栓导管的放置位置,且能准确评价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不同方式深静脉置管的优缺点。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能否配合操作,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将三种术式的优缺点及所致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76例深静脉置管术中(1)经锁骨下置管者220例,占79.71%。其中术后感染2例,占0.91%;误入动脉2例,占0.91%;纵膈血肿1例,占0.45%;(2)经颈内静脉置管者35例,占12.68%。其中术后感染3例,占1.40%;误入动脉者1例,占2.86%;气胸1例,占2.86%;术后导管脱落者1例,占2.86%;(3)经股静脉置管者21例,占7.60%。其中术后感染5例,占23.8%;误入动脉者1例,占4.76%。结论:几种深静脉穿刺术中,尤以经锁骨下穿刺者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不同留置时间所引起的深静脉狭窄、闭塞情况。方法 因需解决血管通路问题来我院就诊的患者48例,按照留置导管时间不同分为3组:小于1月组、1~3月组、大于3月组,行CTA检查,观察深静脉情况,同时解决血管通路问题。结果 3组深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分别为75.0%、87.5%、100%,狭窄或闭塞涉及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部分患者血管通路耗竭。结论 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大于1个月,血管狭窄率很高,减少留置导管,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金美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1,(12):F0004-F0004
h.s.hora somni 临睡时 i.c.inter cibos 饭间 I.hyp.;Hinjection hypodermic 皮下注射 IM injection muscularis 肌肉注射 inhal.inhalation 吸入剂 inj.injection 注射,注射液 I.U.internationalis unitas 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对导管使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血组40例分别经脐静脉导管采血作为实验组、经外周血管常规穿刺采血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及对患儿的影响.结果 采血组和非采血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实验组和采血对照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采血时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有差异.结论 脐静脉导管采血只要方法正确、操作程序规范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并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可作为危重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对导管使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血组40例分别经脐静脉导管采血作为实验组、经外周血管常规穿刺采血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及对患儿的影响.结果 采血组和非采血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实验组和采血对照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采血时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有差异.结论 脐静脉导管采血只要方法正确、操作程序规范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并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可作为危重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