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配置优化角度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有效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卫生服务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政府在医疗、公共卫生和医保三方面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投入,实行对医疗市场需方和供方同时补贴的政策,既分散了政府的卫生资源,也不利于医疗机构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可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提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县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功能为导向优化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以效率为条件整合卫生资源存量”的资源整合逻辑模型。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卫生公平,构建基层卫生服务融医疗、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卫生服务模式和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1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卫生改革新形势在认真学习《决定》精神,深刻领会卫生改革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我局明确地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创造国际性健康城市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卫生服务的特殊规律,以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为基点,以满足社会卫生需求为导向,结合大连市卫生服务领域特点,按实际需求配置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突出预防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战略地位,走以区域卫生规划和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与处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卫生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生基本国情迫切要求加快卫生发展步伐,而卫生发展依赖于其 业属性的明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卫生既具有产业性,又具有公益事业性,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实现非基本医疗服务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卫生产业要从卫生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实现全体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依靠卫生法制和正确的产业观,研究卫生服务市场需求与市场前景,着力构建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实  相似文献   

5.
一、特殊的经济主体卫生经济的主体具有两方面含义:商品性和福利性。商品性是指卫生眼务具有商品生产属性,它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但卫生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政府通过财政为社会提供卫生保健。因此,在研究卫生经济问题时,耍充分考虑其主体特殊性,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二、资源的稀缺性卫生资源构成是指用于生产医疗服务这种特殊产品的资源总和,它是人与物的集合体。首先,卫生服务用品作为一般商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从而引起医疗服务的稀缺;其次,卫生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其稀缺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闽西地区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和各级各类医院诊疗圈的服务人口、卫生资源分布与利用的抽样研究,采用实际需求法与目标法相结合,探讨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卫生资源需求与分配的参数估计,建立了预测模式,为闽西地区制定2000年区域医疗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9年以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试验田,在卫生健康领域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合作机制和协作平台,持续推进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以及卫生健康行业治理的一体化,成效逐步显现。同时,也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制度、标准及规范的一体化进程缓慢,医疗资源布局统筹不足,信息互联不通覆盖面不够宽,居民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不够强以及健康产业联动不足等问题。建议下一步将示范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作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窗口”,把握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点上与面上、增量与存量、差异化与一体化、卫生健康事业与产业发展五大关系,从区域医疗资源统筹规划、加快标准一体化、拓展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互认范围、提升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以及加快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推进示范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使卫生资源的供给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一致,以达到科学、合理公平、效益原则。该文采用目标服务法,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服务需要等对河南省2005年和2007年CT和MRI的控制总量和增量准入标准进行探讨,以提高卫生资源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院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中心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供和满足全社会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卫生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最佳...  相似文献   

10.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达成需要完善卫生监管体系。目前的卫生监管体系存在诸如监管缺位、越位和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完善卫生监管体系应以完善卫生法制建设为前提,加快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强调过程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业监管,并完善社会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加强门急诊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平均住院日是直接反映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资源有效利用,间接反映和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门急诊流程与服务模式可以提高诊断水平,提高住院前的确诊率,提高抢救效率以及减少入院后的检查时间,使病人得到早期治疗,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应重视加强门急诊的管理,同时亦应改革不合理的医疗保险模式和完善医疗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2.
民营医院发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民营医院的特点是筹资快捷,服务上乘,专科特色,聚集人才,机制灵活,民营医院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医疗市场的有序竞争,有利于激活医疗市场,有利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卫生服务新体系,有利于筹集更多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应制定配套政策,正确引导,强化监管,营造健康发展的外环境,作为民营医院自身要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可能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经营,从而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医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目前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公立医院开展成本管理是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成本控制,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以山东省卫生财务年报为数据来源,对山东省卫生计生部门所属医院的成本管理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家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实施,文章分析了当前在投资、准入、人才、医保等方面制约社会办医的因素,提出了“专、精、优”的准入原则;同时,建议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后,充分放开社会资本办医的区域和领域;并优化民营医疗机构用人环境,解除医保定点障碍,  相似文献   

15.
医院重组过程中医疗服务功能整合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重组过程中要解决好医疗服务功能的整合。青岛市市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功能整合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2)加强对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建设;(3)保持重组前各医院的特色,拓展医院的医疗服务功能;(4)实行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在医院重组中应注重对内生性卫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扩大医院的市场份额以增加病人来源;注重对医院文化的整合。这样才能提高重组后医院集团的竞争力,达到医院重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云南省曲靖市1997年实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变化、医院运营情况(包括医疗服务量、医疗效率、业务收入、医疗费用等)、医院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翔实的数据,就医改运行对医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医改突破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医改方案的公布实施,并不意味着医改到此止步,也不代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以根本解决。根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为此,需要实现以下方面的重点突破:规范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环境,广泛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发展;适应国民需求,适度发展大中型医院,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鼓励民办非营利医院,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经营格局;发展营利性医院,配套支撑非营利性医院健康发展;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劳动人事体制改革,促进医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纠正扭曲的价格形成机制,还医生一个合理正常的报酬;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医疗卫生服务业健康发展搭建信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与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中发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管办分离议题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国营企业产权体制改革时间基本一致.2005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报告发布后,这种市场取向的改革环境和社会气氛并无实质变化,卫生改革仍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思维、逻辑和惯性在发展,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议题的出现似乎显得"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并成为关键性问题.这说明我国宏观社会环境和发展模式"出现"问题,说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域中"政策性赶时髦"与"盲目性照搬模仿"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9.
The necessity of planning the hospital network (bed capacity and its stru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is validated. Thus, planning of the hospital network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other forms of medical services (hospitals at home, day hospitals, curative and diagnostic complexes, etc.) being taken into account. By preliminary estimates the demand for hospital beds is 127 per 10,000, 13 for chronic patients and the elderly in medicosocial facilities, 38.9 in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Realiz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differentiated hospit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ts intensity enables one to use hospital resources more effectively and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inpatient care. It is recommended to differentiate specific investments in hospital construction (25,000-70,000 rubles per a b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in hospital bed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 intensity and hierarchial level of medical care organization. Equal possibilities in the provision of inpatient care for the whole popula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unified regional models of the network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based on the standard target approach to the utilization of hospit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DEA-BCC模型,评价常州市武进区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为县区级医院医共体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区18家公立医疗机构2018-2020年的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数据,从中筛选出投入产出指标,采用DEA数据分析方法,评价其运行效率。结果:18家公立医疗机构综合运行效率均有所提升,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存在差异,乡镇卫生院的综合运行效率偏低。三年间,乡镇卫生院的总体综合效率值均小于1,DEA均为无效;2018-2020年乡镇卫生院的规模报酬均为不同程度的递减状态;仍有部分医院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过剩等问题。结论:政府应将医疗卫生资源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多专业的质控中心,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合理控制各级医疗机构发展规模,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明确医共体单位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