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密闭式吸痰管由保护套、高质量硅胶管、吸痰管头端注水孔、尾端控制钮组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设计者的初衷是预防带有细菌的飞沫向空中散播,但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提高,发现密闭式吸痰具有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条件相对稳定的优点。1… 相似文献
2.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与一次性吸痰管在单纯气管切开不使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监护病房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对两种方法的痰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阶段痰培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在单纯气管切开患者中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交叉感染,减轻护士工作量,操作方便、及时、省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每次吸痰前后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peak)的变化,痰液喷溅情况、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吸痰后HR、SpO2、MAP、Vt、Ppeak与吸痰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后SpO2显著低于吸痰前,HR、MAP、Vt、Ppeak显著高于吸痰前(P<0.05);实验组痰液喷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能有效减少肺容量的下降,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能降低吸痰耗材费用,缩短吸痰操作时间,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索密闭式吸痰管应用在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中的利弊。提出临床问题后,用主题“Endotracheal and Closed suction”检索Cochrane CDSR,ACP Journal Club,DARE,CCTR(OVID平台)、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获得相关证据。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明显减轻由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症状,从而降低病人对吸痰的恐惧程度,避免由吸痰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康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5)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索密闭式吸痰管应用在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中的利弊.提出临床问题后,用主题"Endotracheal and Closed suction"检索Cochrane CDSR,ACP Journal Club,DARE,CCTR(OVID平台)、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获得相关证据.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明显减轻由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症状,从而降低病人对吸痰的恐惧程度,避免由吸痰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王小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3):56-5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降低VAP发生率、维持血氧饱和度、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这些结果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吸痰方式及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对15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机械通气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CES),观察并记录吸痰前后患儿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a02)、耐受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开放式吸痰(OES)比较,使用CES前后患儿心率、SaOz的波动影响较小,更耐受吸痰。[结论]cEs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 相似文献
11.
密闭式吸痰在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3):1239-124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血氧、血流动力学以及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入住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分析受试者病原体微生物的流行病特征及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在吸痰后2min后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心率、收缩压明显升高;实验组在吸痰2min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无明显变化。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碳酸不动杆菌、粘黄杆菌、白色念珠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粪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密闭式吸痰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密闭式吸痰管在ICU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ICU内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中 ,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护理任务 ,也是临床护士感到工作量大、繁琐的地方。较早的吸痰管为橡胶管 ,质地硬 ,易损伤气道 ,需反复煮沸消毒 ,易交叉感染。以后改用弹性强 ,柔软 ,独立灭菌包装的硅胶管 ,但操作时仍存在需反复脱机吸痰带来的并发症。我科自2 0 0 0年 1 2月开始试用密闭式吸痰管 ,弥补了以往吸痰管的不足 ,受到临床护士的普遍欢迎。下面将试用情况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自 2 0 0 0年1 2月~ 2 0 0 2年 1 0月期间住院患者中机械通气的有 1 0 1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儿使用密闭式吸痰管预防患儿肺不张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4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病例。结果在4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出现肺不张有88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管的127例,其中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过程中未出现肺不张的有8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5例肺不张患者中,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后肺不张得到改善的有28例。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预防肺不张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单纯开放式吸痰方法(注:对照组为方法未改进前的资料).观察组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高氧即吸痰前先给予100%氧供1 min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至吸痰后1 min.半密闭式即一次性吸痰管头端与T型套口分别接气管插管(或气切导管)及呼吸机管路,类似三通式吸痰.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病人吸痰前后HR、SpO2变化的比较.经t检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发生率方面比较.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能有效地预防,避免因吸痰引起患者HR、SpO2的变化.可以降低VAP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的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开放式吸痰(即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上提0.5 cm ~1.0 cm 后吸引),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的变化以及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后引起呼吸循环变化幅度及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层吸痰能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吸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疾病危重度评分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检测吸痰前后患者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5、7d取患者气道分泌物做细菌学培养。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后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7d痰培养细菌阳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吸痰后B组SpO2恢复时间较快;B组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少于A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为适宜于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留取痰培养过程中,传统方法不易留取,且易增加杂菌污染机会,我科引入DRE型可控式吸痰管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留取痰培养。全过程简便安全有效,既方便护士操作,又减少了不合格痰培养标本的发生,相应降低了医疗费用。为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强化无菌观念,重视痰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更合理地联合用药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儿科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60例入住PICU的重症肺炎合并先心机械通气的患儿,采用前瞻性类实验研究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由普通护士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研究组除常规气道吸痰外另由经培训的护士,每日2次对患儿进行震颤叩击排痰。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后首3日24h平均吸痰操作次数。吸痰前后血气分析PaO2、PaCO2指数变化,胸部听诊改善,5 d、10 d后胸片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吸痰次数、PaO2、PaCO2改善情况、呼吸机应用时间、肺部听诊好转率,胸片在机械通气的第10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胸片在机械通气的第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密闭式吸痰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儿科持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排出气道内痰液,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