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4):190-190
(一)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总结;(二)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研究的经验总结;(三)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近期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54例患者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PT及肝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对照组死亡32例(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患者治疗1个月时ALT、AST、TBIL、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PT、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肝功能好转,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常规内科治疗疗效差[1].我院近年来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的努力,已在治疗的某些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仍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一)内科治疗。 1.抗病毒治疗由于重型肝炎病人70%左右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同时病人血清中干扰素水平较低。有人提出早期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每日300~400~υ),  相似文献   

5.
正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已成共识,抗炎保肝治疗是重要的补充,在抗病毒治疗开始、过程中都需要抗炎保肝,特别在抗病毒禁忌证、抗病毒继发失败、重型肝炎中,抗炎保肝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应该合理应用抗炎保肝药物,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以获得综合治疗的最佳效果。1、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现状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及随访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不是治疗时机且不需治疗:有少部分患者为HBV携带  相似文献   

6.
IL-18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过程中自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8水平.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作为对照.结果 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27例CHB患者外周血中IL-18分别为(343.846±200.828)pg/ml、(208.662±116.062)pg/ml,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L-18水平较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1).在抗病毒治疗的50 d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第一次检测的IL-1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过程中发现死亡组患者IL-18水平随着病情的恶化呈上升趋势,存活组患者则随着病情的好转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HBV-DNA为(6.68±6.97)log10 copies/ml,CHB组HBV-DNA为(6.91±7.17)log10 copies/m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913,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8+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在本病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对照组、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80例好转患者治疗前、后 ,存活组、死亡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TBA水平与Alb呈负相关 ,与ALT、TbiL、PT呈正相关 ;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0 1)。 80例好转患者血清TB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 (P <0 .0 0 1)。结论 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对了解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贞  田芝奥 《河北医学》2012,18(5):706-70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院外抗病毒治疗的遵医嘱行为情况.方法:对320 例慢性乙型肝炎符合抗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引起患者不遵医嘱行为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总结应对措施.结果:320 例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有42 例不遵医嘱.其中文化层次越低的患者,其不遵医嘱的可能性越大,低收入人群中患者不遵医嘱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高等收入人群.结论:当前仍有许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遵医嘱抗病毒治疗,需要对不同文化层次及不同收入层次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使其知晓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及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变异后的正确处理,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遵医嘱的依从性是取得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5例,在相同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胸腺素α1皮下注射,比较2组病人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等变化。结果胸腺素α1组病人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乙肝病毒载量下降及乙肝s抗原阴转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胸腺素α1可有效的调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力,在重型肝炎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膦甲酸钠为广谱抗病毒药物,体外研究证明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已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领域,国内外多项报道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方面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膦甲酸钠联合地塞米松、胸腺肽治重型肝炎报道甚少,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将93例合并吞咽困难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试试验组(46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和营养支持治疗30天后进行营养指标比较,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好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讨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付晓琳  王小东  路立业  赵蕊 《河北医学》2012,18(9):1251-1253
目的:探讨和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4年5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对照组患者治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经X2检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疗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7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肝性脑病、出血、肝肾综合征.本组患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25.6%、14.1%、5.1%,治疗总有效率为74.4%,病死率为6.4%.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做好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能有效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病例12例,所有患者HBV-DNA阳性,滴度较高,未经抗病毒治疗。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电解质,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DNA定量测定等的变化。结果: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8例生存。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HBV—DNA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早期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黄疸的消退,加速转氨酶的复常,缩短病程,经济方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的策略是长期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均为一线药物[1]。但临床上应用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原因尚不清楚。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能够在治疗的早期预测患者的长期疗效,将有  相似文献   

18.
唐荣国 《疑难病杂志》2010,9(9):713-714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重型乙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采用在拉米夫定抗病毒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老年重型乙型肝炎,疗效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65377;【方法】 3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患者120例&#65380;中期患者149例&#65380;晚期患者83例,各期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65380;恩替卡韦&#65380;替比夫定),比较各期患者临床特征&#65380;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65377;【结果】 观察24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65380;中&#65380;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不同(P < 0.05),随着病情的加重,生存率明显下降&#65377;不同分期分析,早&#65380;晚期患者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 > 0.05),而中期患者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 0.05)&#65377; 【结论】 及早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提高中期患者的生存率&#65377;  相似文献   

20.
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 ,其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 ,HBeAg阴转、HBeAb阳转率高于任何传统治疗方法 ,已被广大乙肝患者所认可 ,笔者就其临床价值做如下分析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 ,无特异性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干扰素可以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产生 ,从而产生自身抗病毒作用。因此 ,干扰素的应用对早期抗病毒有重要作用。乙型肝炎患者体现体内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与肝细胞遗传密码整合。但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在早期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 ,但乙型肝炎患者因为未能明确得知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