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建军  毕存箭  杨俊敏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59-1460,1464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城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评价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测试7 189名学生,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与该地区经济发展近似呈正比例关系,基本趋势为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BMI指数多数年龄组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应组别.结论 新疆不同片区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新疆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测试7 167名学生,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地区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情况。结果男生在7~16、18岁年龄段好、中、差片脉搏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16岁年龄段好片与差片差异最大为5.99次/min;男生在7、9、10、13岁年龄段好、中、差片50m跑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年龄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7~15岁年龄段脉搏均值中片明显高于好片和差片;女生在7、9~18岁年龄段好、中、差片肺活量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7~18岁年龄段好、中、差片舒张压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7、9、12、15~18岁年龄段好、中、差片相应的耐力跑成绩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体质干预,缩小不同地区间中小学生体质上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提高新疆汉族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唐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744-745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等级中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的要求,共测试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5 746名,对测试结果进行BMI等级分类,比较不同BMI等级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结果 维吾尔族不同BMI等级中小学生间的各项身体素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超重和体重偏瘦会影响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偏瘦组和超重组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 153.24 cm,173.71 cm)均差于正常组(192.5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偏高是影响学生速度和相对肌肉力量素质的主要因素,超重组女生的800m跑成绩(264.51 s)低于偏瘦组和正常组(170.74 s,246.78 s).结论 维吾尔族不同BMI等级中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应重点加强对偏瘦及超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了解宁夏儿童低血红蛋白变化趋势,并探索其与体质量指数(BMI) 之间的关系,为宁夏儿童贫血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方法 从2005年和2014年宁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抽取7,9, 12和14岁儿童7671名,分析9年间儿童低血红蛋白流行趋势,并分析低血红蛋白与BMI 的关系.结果 中小学生总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从 2005年的6.7%增加到2014年的8.8%,定基比增长速度为31.3%,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男、女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为6.4%,6.9%,2014年分别为8.1%,9.4%,仅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1,P = 0.00),2014年高于2005年.2005年和2014年城乡和片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不同经济片区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由高到低2005年为差>中>好(好片: 2.1%,中片: 3.0%,差片: 12.5%),2014年为好>中>差(好片: 10.8%,中片: 8.7%,差片: 5.9%).不同BMI 水平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女生肥胖与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OR = 2.05, 95%CI = 1.14~ 3.67).结论 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女生高于男生,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回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为提高汉族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4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4所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4 982名汉族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体质测试及对比分析。结果 与普通学校相比,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18岁儿童青少年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优于普通学校同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男女生分别平均优于0.39 s和0.23 s、3.38 cm和3.02 cm、1.87次/min和2.53次/min、2.86 s和3.39 s、0.40 cm和0.34 cm。且在多数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校园足球活动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新疆各地区中小学应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相似文献   

6.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生贫血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和健康调研的7,9,12和14岁年龄组3 747名回汉族中小学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人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和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评定营养状况.结果 回、汉族学生总体贫血检出率为4.7%,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2.6%)高于回族学生(2.1%),农村学生(5.5%)高于城市学生(3.9%),女生(6.1%)高于男生(3.4%)(x2=4.17,P<0.05).在贫血学生中,回、汉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占3.2%,3.5%;中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1.2%;汉族学生无重度贫血,回族学生重度贫血检出率为0.2%(x2=7.77,P>0.05).不同经济片区中,中等片区回族学生贫血率最高(4.1%),其次为好片区汉族学生(2.1%),差片区回族学生未检出贫血者.汉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42.1%,5.7%,3.6%,回族学生分别为4.4%,32.0%,4.3%,2.4%,不同民族间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P>0.05).各个年龄组中,12岁学生贫血检出率最高,为1.7%,其次为14岁学生.结论 回、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不同,应重视农村学生的贫血防治知识教育,尤其要加强青春期少女的健康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好的片区,进行贫血知识教育,提倡合理膳食;加强学生贫血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国7~ 14岁汉族中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和地区差异,为改善中国儿童贫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 14岁汉族中小学生71 115名.使用WHO贫血诊断标准,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定义贫血及其严重程度.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群体贫血程度分布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和中重度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7~14岁中小学生总体贫血率为8.9%,其中轻度和中重度贫血率分别为5.8%和3.1%.男生7~ 14岁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7岁男生贫血率(9.8%)和中重度贫血率(4.4%)最高.女生7~12岁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上升,14岁有轻微下降,14岁贫血率(13.3%)最高,7岁中重度贫血率(4.8%)最高.30个省份中,学生总体贫血率最高的2个省为海南(24.1%)和甘肃(19.6%),最低的为北京(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7岁和9岁学生,相比于居住在城市,居住在农村是贫血(OR=1.34)和中重度贫血(OR=1.48)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居住在好片,中片、差片均是贫血(OR值分别为1.43,1.26)和中重度贫血(OR值分别为1.41,1.35)的危险因素;对于12和14岁学生,女生患贫血和中重度贫血(OR值分别为2.41,2.20)的风险高于男生.结论 中国7~14岁中小学生贫血率总体较低,但地区和人群变异大.在贫血率高的地区应基于实际情况通过除虫或补充铁剂等方式降低贫血率,干预应关注青春期女孩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本研究了解新疆2012年克拉玛依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改善该地区汉族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测试严格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对2 500名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等指标,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新疆克拉玛依市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72%;龋齿患病率为33.92%;肥胖比率为11.04%;营养不良为5.24%。年级、性别、城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地区汉族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状况不容乐观,家庭、学校、社会应密切配合继续加强学生对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005年青海省土族与撒拉族中小学女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指标发育和发展水平,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与锻炼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青海省土族和撒拉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土族女生体质状况总体优于撒拉族女生,尤其是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但土族女生的耐力素质较撒拉族女生差。结论加强对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现代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00-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2000,2005,2010和2014年4次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13~18岁汉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并分析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等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2000,2005,2010和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8.92%,94.44%,92.48%和91.01%,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除2010年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014年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2.37%)高于高中生(89.66%),社会经济水平“中”地区的学生(93.97%)高于“差”地区的学生(88.41%),非超重肥胖学生(93.87%)高于超重肥胖学生(70.45%),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h的学生(91.71%)高于>2 h的学生(88.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肥胖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非超重肥胖学生(OR=6.071),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h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2h的学生(OR=1.483).结论 云南省汉族中学生近15年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并受营养状况和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