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4 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硫酸镁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硫酸镁联合亚低温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计算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测量脑梗死体积 ,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 ,评定硫酸镁联合亚低温治疗作用。结果各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联合治疗组大鼠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联合治疗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轻微。结论 硫酸镁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京  熊利泽  胡文能  郑玉  路志红 《医学争鸣》2002,23(15):1349-1352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时间 10 0 % O2 能否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方法  6 3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n=9) :即 A组 (对照组 )于缺血前 2 4h吸空气 2 4 h;B,C和 D组分别于缺血前 2 4 h连续吸 10 0 %O2 2 4 ,12和 6 h;E,F和 G组分别连续吸 10 0 % O2 2 4 ,12和 6 h. A,B,C和 D组于吸氧结束后 2 4 h造成脑缺血 ;E组于吸氧后即刻造成脑缺血模型 ;F组间隔 12 h;G组间隔 18h后造成脑缺血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 3- 0尼龙线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 ,2 h后拔出尼龙线使血液再灌注 .脑缺血 2 h和再灌注后 2 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 ,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 .结果  B组的脑功能障碍评分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 (P<0 .0 5 ) ,C,D,E,F和 G组与 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脑梗死容积 B组 (10 4 .8± 6 2 .1) mm3显著小于 A组 (199.0± 6 9.6 ) mm3(P<0 .0 1) .吸 10 0 % O2 12 h及6 h组及吸 10 0 % O2 2 4 h后即刻造成脑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脑梗死容积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实验首次证实连续吸10 0 % O2 2 4 h且间隔一定时间后能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尼莫地平联合亚低温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计算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各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胜  熊利泽  陈绍洋  郑玉  路志宏  刘艳红 《医学争鸣》2002,23(15):1382-1384
目的 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脑局灶性缺血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将 3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C组 ,n=10 ) ,动物不接受任何处理 ;地氟醚组 (Des组 ,n=10 ) ,动物每日接受 1h的地氟醚预处理 (5 7m L· L- 1地氟醚 ,94 0 m L· L- 1 O2 ) ,连续 5 d;吸 O2 组 (O2 组 ,n=10 ) ,动物每日接受 1h的吸 O2 预处理 (94 0 m L· L- 1 O2 ,无地氟醚 ) ,连续 5 d.所有动物均在大脑中动脉阻闭 12 0 min后恢复再灌注 ,观察再灌注后 2 4 h动物神经行为学改变及脑梗死容积 .结果 再灌注后 2 4 h神经行为学评分 Des组明显低于 C组和 O2 组 (P<0 .0 1) ;2 4 h脑梗死容积 C组为 (2 76 .10±15 5 .6 3) m m3,O2 组为 (2 5 3.84± 174 .39) mm3,Des组 (5 9.5 6± 30 .37) m m3,De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环素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缺血模型组和四环素治疗组3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计算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死亡率,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评定四环素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死亡率及梗塞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神经元超微结构有轻微改变。结论 盐酸四环素可能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2 4只小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 ,采用线栓法制作可逆性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MCAO)模型 ,缺血 30min 再灌注 2 4h ,亚低温组在MCAO后 1h开始给予 34.5℃ - 35℃亚低温处理 2h。分析两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脑组织含水量在亚低温后 3h、2 4h的较常温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亚低温组在亚低温后 3h、6h、12h、2 4h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 ;脑组织含水量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具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对小鼠急性期局灶性脑缺血具有降低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大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脑缺血—亚低温组,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及TUNEL法观察Bcl-2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假手术组Bcl-2蛋白阴性表达,亦未见凋亡细胞;与脑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细胞的凋亡数目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可以减轻脑缺血损伤,可能与通过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梗死灶大小的影响。方法:取16只C57小鼠,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缺血模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行低温处理,一组处于室温下,缺血再灌注24 h行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结果:低温处理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未处理的小鼠。结论:对局灶性脑缺血而言,低温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硫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镁(MgSO4)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30min时腹腔注射MgSO4(100mg/kg),检测脑梗塞体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病理变化.探讨MgSO4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结果MgSO4治疗组脑梗塞体积52.86±10.82mm3、神经功能缺陷评分1.33±0.4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gSO4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现象及其存在的时间窗。方法  8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PC、PC+ MCAO及 SS+ MCAO三组 ,分别给予 1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 ( PC)、PC+ 2 h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及假手术 ( SS) + 2 h MCAO,其中后两组又据 PC与 MCAO间隔不同分为 1d,3 d,7d,14d,2 1d,2 8d 6个亚组 ,MCAO后 2 4h处死 ,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单纯 PC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形成 ;MCAO前 1~ 2 8d给予 PC组神经功能缺损均轻于 SS组 ( P<0 .0 1) ,其中 3 d组最明显 ;MCAO前 1~ 14d给予 PC者较 SS组梗死体积缩小 ( P<0 .0 5 ) ,尤以 3 d及 7d组明显 ,分别减小 5 3 .7%和49.9% ( P<0 .0 1) ;MCAO前 3 d给予 PC组脑含水量低于 SS组 ( P<0 .0 5 )。结论  10 min大脑中动脉预缺血不会引起神经损害但已足以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缺血耐受作用出现于 PC后 1d,其后 14d内给予 MCAO均可使梗死体积减小 ,而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至少可达 4周  相似文献   

11.
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MA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 分别于栓塞2h、6h、12h均再灌注4h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栓塞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P2的表达,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或P<0.01);亚低温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亚低温组半影区MAP2表达水平较常温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局灶脑缺血后30min应用局部亚低温并持续至再灌注期能够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损伤程度,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梗死灶周围半影区MAP2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验证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亚低温组,参照Pulsinelli和Brierley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Na-K-ATP酶活性,脑组织含水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组能阻止Na^+-K-ATP酶活性的降低,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结论:亚低温具有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减少Ca^2+内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亚低温与常温条件下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与明胶酶-B(MMP-9)表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条件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后依照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分为3h、6h、12h、24h、72h与7d 6组,共14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LN与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LN在微血管的表达于再灌注12h明显减少,24h达最低,72h开始回升;在同一时相(72h, 7d除外),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LN的表达显著增多.LN在神经元的表达于再灌注3h明显增多,6h明显减少,12h和24h呈阴性,72h开始回升,7d开始下降.在同一时相(72h除外),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LN的表达显著增多.MMP-9的表达于再灌注6h开始增加,12h开始减少,72h达最低,呈阴性,7d又回升.与常温组比,3h、6h组,亚低温组MMP-9的表达显著减少;12h、24h、72h组, 亚低温组MMP-9的表达显著增多;7d组,亚低温组MMP-9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LN与MMP-9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与发展.再灌注早期亚低温通过增加LN的表达,减少MMP-9的表达而对缺血再灌注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病变侧亚低温(32—33℃)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ut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常温组、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根据缺血时间不同,每组又分为缺血3h和12h。缺血30min后应用反馈控温半导体制冷块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缺血常温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突体粗大,胞体肿胀;亚低温组GFAP表达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病变侧亚低温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肥大,并能减轻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再分为3,6,24,48和72 h亚组,每亚组各6只鼠.在预定时间点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TUNEL法检测CA1区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RK的表达特征.结果:MCAO后海马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凋亡细胞大量出现,以48 h为高峰;MCAO后3 h,磷酸化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显著升高,6 h达到最高峰,72 h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ERK活性上调,参与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1/2 dur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Methods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undergon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nylon suture to the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70 male adult CD-1 mice. ERK 1/2 phosphorylation was detected using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 ERK pathway inhibitor, 1,4-diamino-2,3-dicyano-1,4-bis[2-amino-phenylthio] butadiene (U0126), was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20 minutes before MCAO, an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levels and the infarct volumes were measured 24 hours after MCAO.Results Phosphorylated ERK 1/2 (pERK 1/2) activity increased after 30 minutes of MCAO and peaked at 2 hour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displayed a large number of pERK 1/2 positive cells in the ischemic basal ganglion and surrounding cortex. Double-labeled fluorescent staining identified the pERK1/2 positive cells as neurons or astrocytes. In U0126 treated mice which had undergone 24 hours of MCAO,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levels and the infarct volumes were 44.6% and 45.8% respective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mice.Conclusions E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inhibition of the ERK pathway can help protect against ischemic brain injury, which may provide a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cerebral ischem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胍丁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部脑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以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作为指标。结果胍丁胺20,40mg·kg-1静脉注射可显著缩小梗死体积,改善行为障碍。结论胍丁胺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新的治疗脑缺血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