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逐年上升。传统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子影像探针与成像技术的问世,为前列腺癌的诊疗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作为前列腺癌成像和治疗靶点备受关注,PSMA配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前列腺癌原发灶的诊断、初始分期、生化复发与转移的检测、临床决策指导及疗效评估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近年来PSMA配体PET显像在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提高其临床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将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肺部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辅助诊断,不仅可以提供精确的定量分析以弥补人眼惰性及对灰阶不敏感的缺陷,也能辅助医生准确诊疗。本文首先采用参数迁移的方法初始构建三个CNN(CT-CNN、PET-CNN、PET/CT-CNN)分别用于肺部肿瘤CT、PET、PET/CT的识别;然后以CT-CNN为例探讨迭代次数、批次大小和输入图像大小对识别率和训练时间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训练单一CNN;最后集成三个单一CNN,采用"相对多数投票法"完成肺部肿瘤PET/CT计算机辅助诊断,进而对比集成CNN与单个CNN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集成CNN模型比单一CNN模型对于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3.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中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用方法。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 PET)和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Aβ PET)作为PET中常用的两种诊断技术,在AD的诊断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诊断效果评估和辨别痴呆种类两个方面阐述FDG PET和Aβ PET以及联合成像的应用现状,并将PET与MRI相比较,总结两者诊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AD诊断的新进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尤寅骏 《医学信息》2018,(24):136-138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肺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1例肺部结节病例资料,计算PET/CT在该类疾病中的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评价PET/CT对肺部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诊断肺癌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50.00%、94.10%;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相比,该检查的敏感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相对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诊断早期肺癌方面,其诊断敏感度更高,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2-[~(18)F]-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融合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技术,可评估不同状况下机体的糖代谢变化。目前该影像技术除了应用于肿瘤之外,也可在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8)F-FDG PET/CT能在形态学变化之前识别感染症状的来源、显示炎性病变累及范围、指导组织活检部位以及评估治疗反应。本文就~(18)F-FDG PET/CT在炎性病变,如不明原因发热(FUO)、结节病、血管炎、骨髓炎、关节假体或植入物相关并发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感染、炎性肠病以及其他炎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临床医师选择PET/CT帮助诊治炎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扫描时,患者的呼吸运动造成胸腹部图像的伪影.呼吸运动伪影使得PET图像质量下降,肿瘤体积的估计值偏高,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定量分析不准确,因此严重影响胸腹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PET/CT图像的呼吸运动伪影校正问题成为了近年来的一项重要课题.综述现有的PET/CT图像呼吸运动伪影校正方法,主要包括呼吸门控技术、基于图像配准的方法、基于图像重建和原始数据的方法,以及基于反卷积的图像恢复方法.在展望研究发展趋势的同时,就某些方法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60%~70%的癌症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调强放疗是当前主要的临床放疗技术。对近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分析与转换方法在肿瘤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应用进展及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锥形束CT(CB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引导的肿瘤调强放疗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肿瘤CT/CBCT/MRI/PET影像放疗靶区分割、影像配准以及转换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的有监督或无监督学习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β-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3)和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在肿瘤的生长、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甲状腺癌的良好标志物。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应用提高了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中Galectin-3、HBME-1的表达及18 F-FDG显像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SM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表达.结果 PSMA在BPH、PIN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在BPH中,PSMA阳性表达部位在前列腺腔缘或顶端/胞质表达,而在PIN中表达模式为胞质伴胞膜阳性,前列腺癌为顶端/胞质、胞质伴胞膜阳性或胞质表达阳性.PSMA在分化差前列腺癌中多为胞质表达,而在分化好的癌中为顶端/胞质和胞质伴胞膜表达.PSMA表达强度在PIN和前列腺癌中明显高于BPH(P<0.05),同时PSMA染色强度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PSMA与Gleason分级密切相关,PSMA表达模式和染色强度的改变对PIN和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Na^18F是一种主要用于诊断成骨反应活性程度增加的骨疾病的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药物,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是其重要的适应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对Na18FPET/CT用于肿瘤骨转移诊断的诊断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Na^18F PET/CT诊断骨转移的文献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35篇文献纳入本研究,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2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Na^18F PE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曲线下面积,以患者为计算基础时分别为0.97、0.93、14.5、0.03和0.99;以病灶为计算基础时分别为0.96、0.88、8.3、0.05和0.98;②对不同原发灶(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ROC曲线比较可知:三种不同的原发灶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③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文献未见有使用Na18F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无论以患者还是以病灶为基础,Na^18F PET/CT诊断骨转移的效能均很好,Na^18F PET/CT对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未见使用Na18F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查方法多样,其中无创性诊断并获取预后信息是目前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研究热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是将PET的分子影像与MRI的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的一种先进融合显像新技术。本文就目前心脏PET/MRI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结节性心脏病以及心肌淀粉样病变等,以期促进心脏PET/MRI在该领域精准医学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癫痫的发病率为4‰~6‰。Thomas(1956)及Wada(1960)报告,所有癫痫患者中有1/4药物不能控制,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方法。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长足的发展,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E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  相似文献   

13.
人体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七十年代以来,超声、CT、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介入放射学及立体定向技术(γ-刀、X-刀)飞速发展并迅速普及,已成为影像学诊治的主流,而这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这样,当代医师不仅要学习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而且还要熟悉断  相似文献   

14.
高能X射线肿瘤照射靶区的生物剂量验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M50加速器高能X射线放疗患者时光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发射核在PET/CT的显象技术及显象信息,探讨用该信息对照射的肿瘤靶区准确度和剂量分布进行活体的生物学验证。材料与方法:当用高能光子线照射肿瘤时,其与人体的主要组成元素碳C、氧O、氮N等进行光核反应,在照射区会产生可发射正电子的11C,15O,13N等核素,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立即扫描照射后的病人,11C,15O,13N等发射的正电子即可在功能影像或分子生物学影像设备PET/CT上显像。根据显像的位置和强度便可分析推断和验证肿瘤照射的生物学位置和生物学剂量,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确的生物适形放疗和验证。用与人体组成类似的有机玻璃头模实验,按常规放射治疗程序,先在PET/CT进行肿瘤的CT定位,之后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三野照射计划,按计划在MM50加速器上用三组不同能量(10MV,25MV,50MV)和剂量为1Gy~10Gy的X射线进行照射。由于碳C、氧O是人体最主要的组成元素,所以我们只研究11C,15O等核素的显像。对11C和15O,PET/CT上分别扫描20min或2min~5min获取正电子核素显像及显像位置、强度分布等信息。MM50是IBA公司医用跑道式电子回旋加速器,束流能量范围10MeV~50MeV,三维治疗计划设计系统是核通公司的3D治疗计划系统TPP3.2,美国GE公司的Discovery LSⅡ PET/CT,用于肿瘤定位和核医学图像扫描及数据处理。结果:10MV X射线,放疗后不能产生光核反应;25MV X射线可产生光核反应,但需要较大的照射剂量,方能获得有意义的信息。对50MV X射线,2Gy~4Gy的常规放疗剂量即可获得11C,15O的正电子显像图及强度分布等信息,10Gy的剂量即可清楚获得15O和11C的正电子显像图及强度分布等信息。结论:MM50加速器50MV X射线放疗病人时光核反应产生正电子发射核可在PET/CT上显像,显像的位置和强度分布可用来对射线照射肿瘤靶区的准确度和照射剂量进行生物学验证,但要获得定量关系还需做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5.
γ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双探头SPECT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的可靠性,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提高了影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该文简要介绍了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PET和PET/CT的原理以及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氟[18F]化钠(18F-NaF)是一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药物,主要用于诊断成骨性反应活跃的骨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PET/CT相对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的优势,18F-NaF PET/CT显像相比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组学特征多参数模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临床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后采用CT,18F-FDG PET/CT进行扫描分析.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分析各代谢参数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CT扫描,阳性诊断率为67.50%;18F-FDG PET/CT扫描,阳性诊断率为 67.50%,两种方法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8F-FDG PET/CT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方法,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PET/CT参数中,总糖酵解量和肿瘤代谢体积可作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条件(P<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P<0.05)可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PFS的预后影响条件.结论:采用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8F-FDG PTE/CT显像技术用于评估这类淋巴瘤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肝癌为常发癌症,发现时多属中晚期,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能够发现早期病灶,对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对转移灶的检出和复发的监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18)F-FDG PET/CT显像存在肝细胞肝癌显像效果欠佳、诊断率较低等不足,充分认识^(18)F-FDG PET/CT显像的优势和局限性,才能够为肝细胞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本文就^(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肝癌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肝癌为常发癌症,发现时多属中晚期,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能够发现早期病灶,对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对转移灶的检出和复发的监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18)F-FDG PET/CT显像存在肝细胞肝癌显像效果欠佳、诊断率较低等不足,充分认识~(18)F-FDG PET/CT显像的优势和局限性,才能够为肝细胞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本文就~(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肝癌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MRI在诊断肾细胞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3月—2023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组织学病理确诊的68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同一天先后行全身18F-FDG PET/CT及MRI检查。由2名阅片者观察PET检出的肾细胞癌阳性病灶, 包括原发灶及转移灶, 在相应的18F-FDG PET/CT和PET/MRI图像上评价清晰度并比较PET阳性病灶的清晰度评分, 通过病灶诊断信心评分结果来评价18F-FDG PET/CT或18F-FDG PET/MRI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信心评分。结果 68例肾癌患者中, 结合早期及延迟显像, 58例患者18F-FDG PET/CT和18F-FDG PET/MRI检出相同数量阳性病灶150个, 其中原发灶共58个、淋巴结转移灶44个、肝转移灶28个及骨转移灶20个, PET阳性病灶检出率为85.29%(58/68)。18F-FDG PET/CT原发灶清晰度评分为[3.00(2.00, 3.25)分], 低于18F-FDG PET/MRI T1加权像(T1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