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正成分(LPP)作为事件相关电位(ERP)的一个重要成分,是研究情绪调节重评进程的理想成分。本研究主要对采集的情绪认知重评脑电信号的LPP进行处理分析。基于EGI64导脑电采集系统采集16名被试的情绪认知重评脑电数据,首先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算法去除脑电信号中的眼电、肌电等噪声;然后用一对多-公共空间模式(OVR-CSP)算法对Pz电极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对提取的LPP成分进行时域及空域分析。结果表明:1从波幅的角度来比较:认知重评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观看中性诱发的波幅,而小于观看负性诱发的波幅。2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来比较:经过OVR-CSP特征提取处理后,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0.3~1.5s;而经过叠加平均方法处理后,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0.3~1.25s。以上结果说明OVR-CSP算法不仅能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准确提取LPP,为后续研究认知重评策略调节LPP提供较好的方法,同时也能为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方面提供神经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情绪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调节方式对B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名BPD患者为被试,采用生理心理实验法测量被试观看电影片段的主观体验变化和生理反应变化.结果:在观看负性情绪片段3期间,认知重评组的负性体验较少、生理唤起较低;在情绪恢复阶段,认知重评组的负性情绪恢复得更快.结论:认知重评能有效调节BPD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情绪对两可图认知加工的影响。方法:通过成功-失败操纵(SFM)诱发情绪,考察两可图观察任务的脑电活动变化。结果:①刺激产生的ERPs各成分(N140、N200、P300、N400)明显。②负性情绪组N140、N200潜伏期显著延迟,波幅显著减小。③负性和中性情绪组P300波幅显著大于正性情绪组。④负性情绪组N400潜伏期显著长于中性情绪组,负性和中性情绪组波幅均显著大于正性情绪组。结论:① N140和N200可能反映两可图物理刺激的感知;P300和N400则可能反映两可图的命名及含义转换。② N140和N200潜伏期显著延迟,波幅显著减小,说明负性情绪可能导致被试脑活动呈现抑制状态,活动水平降低。③ P300和N400波幅显著增大,可能是受高趋近动机影响,被试对任务投入更多心理资源,故负性情绪反而提高了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Gross的情绪过程模型出发,利用双任务范式研究在情绪产生过程中注意分散是否调节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方法:招募20名大学生(9男/11女),从中国情感图片系统选择正性、中性和负性情境图各29张为刺激,采用默数和深呼吸为注意分散任务,记录和测量情绪状态强度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默数、深呼吸条件下所评价的情绪状态强度显著小于看条件.LPP波幅在早期(350-650 ms)、中期(650-1050 ms)和晚期(1050-1500ms)窗口呈现出不同的任务与图片效价交互作用.从350 ms开始,默数条件下三种图片的LPP波幅低于看条件;深呼吸条件下负性图片的LPP波幅低于看条件,但在晚期窗口正性和中性图片的LPP波幅与看条件无差异.结论:注意分散不仅有效降低被试的主观情绪状态强度,而且能够调节LPP波幅,是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但默数和深呼吸对不同效价的图片呈现出不同的时间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中庸思维与情绪状态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369份在校大学生的量表结果,其中包括情绪调节问卷、中庸信念/价值量表、正负情绪检核表。结果①认知重评与正性情绪正相关、与负性情绪负相关,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正相关(r=0.259~0.159,P>0.05);中庸思维与认知重评有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有显著负相关(r=0.312,0.160;P>0.05);②中庸思维在认知重评与情绪之间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在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之间起到了显著的负调节作用(β=-0.114,P>0.05),中庸思维程度较高时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无显著相关(r=0.107,P>0.05),中庸思维程度较低时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225,P>0.01)。结论中庸思维使个体倾向使用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较高的中庸思维程度不易受到表达抑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考察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抑制功能是否存在缺陷。方法:采集34名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和27名正常对照组被试在完成改良版情绪Stroop任务时的ERPs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行为学数据(反应时、正确率)和ERPs成分(P2和晚期正成分LPP)上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ERPs方面,组间存显著性差异,边缘性人格障碍的P2和LPP的波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波幅,进一步分析显示边缘性人格障碍组的LPP波幅在负性情绪刺激条件下显著低于中性条件,而正常对照组不存在这种效应。结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抑制功能存在缺陷,且对于负性情绪刺激的抑制缺陷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认知重评子策略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调节效果。方法:通过2个实验,分别以46名和50名大学生为被试,且每个实验中抑郁倾向和健康大学生各半。分别使用指示词提示被试采用卷入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上调积极情绪,采用分离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下调消极情绪,并评定情绪调节效果和成功程度。其中情绪调节效果的测量指标为情绪调节后的情绪体验自我等级评分,成功程度的测量指标为个体对策略运用成功程度的自我等级评分,即个体对自我真实使用调节策略的程度的评价。结果:抑郁倾向个体使用卷入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均能有效地上调积极情绪,两者之间效果无显著差异。使用积极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消极情绪的效果显著好于分离认知重评策略的效果。结论:卷入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均能有效上调抑郁倾向个体的积极情绪,而分离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能有效降低抑郁倾向个体的消极情绪,且积极认知重评策略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认知重评方式(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对调节个体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以6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生理心理实验法测量被试在自然观看和重评观看阶段,对诱发不同情绪(悲伤和恐惧)的视频片段的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变化。结果:1两种认知重评都能显著地提高情绪效价和皮肤电水平,降低总体情绪强度、目标情绪强度和心率;2积极重评比分离重评能更显著地提高悲伤情绪的效价,但这种效果只在男性身上起作用;3分离重评比积极重评能更显著地降低恐惧情绪强度和心率。结论: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都能有效地调节消极情绪,但两者之间存在调节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者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ATI)为标准,筛选出焦虑组和正常组被试各90名,以句子整理任务启动不同的自动情绪调节策略。结果:①启动自动表达抑制策略时焦虑组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显著高于正常组,而启动自动认知重评策略时两组无显著差异;②焦虑个体在自动认知重评策略的调节下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最低,而无策略组的唤醒度最高。结论:自动认知重评和自动表达抑制均能有效下调焦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且自动认知重评的效果优于自动表达抑制,因此自动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缓解焦虑个体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探索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及正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已婚全职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得有效数据239份.结果: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负相关、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正相关;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正相关、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负相关;负性情绪在认知重评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正性情绪在认知重评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通过改善个体的情绪,促进工作家庭间的平衡,而表达抑制非但无法帮助个体处理好工作家庭关系,反而会破坏工作家庭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负性情绪与认知失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认知失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的19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与手机依赖低分组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高分组的认知失败总分及各维度分、焦虑和抑郁得分显著更高(P0.001);(2)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总分及各维度分、焦虑和抑郁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6~0.540,P0.01);(3)负性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58%。结论:负性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认知失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社会排斥对动态风险决策的影响以及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一采用网络掷球任务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考察社会排斥对动态风险决策的影响;实验二采用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筛选惯用认知重评策略和惯用表达抑制策略的被试,进一步考察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排斥影响动态风险决策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实验一发现,社会排斥组的负性情绪和风险偏好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组。实验二发现,惯用认知重评策略组被试因社会排斥引起的负性情绪以及社会排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要显著小于惯用表达抑制策略组。结论: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导致风险寻求,且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可以调节社会排斥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差异检验表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t=3.135, P<0.01);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1.259, P>0.05).相关分析表明: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 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对CMC中"情绪符号"的认知。方法:实验1采用2×3×2混合设计,探究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对情绪符号的情绪强度的感知差异;实验2采用2×3×2混合设计,探究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对情绪符号在不同语境中的认知差异。结果:实验1发现,共情能力与负性表情符号的情绪强度知觉显著正相关;符号类型和效价均会影响情绪强度知觉,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在上述模式上无差异。实验2发现,若文本与符号情绪强度一致但互相矛盾,文本被知觉为更不清晰、更讽刺和更不真实;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在上述认知模式上无差异。结论: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在CMC中对情绪符号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情绪符号不等同于面孔表情。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究患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老年人及正常老年人进行情绪调控时的大脑网络特性.记录了14位MCI患者及18个正常人进行认知重评的情绪调控实验时的头皮脑电信号(EEG),包括中性观看、负性观看和负性重评任务.并采用非线性相互依赖性的方法衡量不同频段的大脑区域间的连接强度,然后根据非线性相互依赖性指数构建两组...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认为,运动想象心理旋转认知任务对个体的运动想象能力有较好的预测度。为探索运动想象能力与行为学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对10名右利手男性受试者开展了身体部位相关图片的心理旋转任务试验,根据其反应时和正确率得出行为学效应,并将行为学数据与运动想象量表评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一受试者来说,在心理旋转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角度效应、身体部位效应;对于所有受试者,行为学数据与运动想象量表评分呈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反应时越长,运动想象能力越差,反之同理。本研究可为后期开展运动想象心理旋转过程中的脑电生理学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认知重评干预对提升大学生状态感恩的效果,并初步探索感恩情绪的生理指标。方法:以自编情境故事为实验材料,借助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设备,采用想象体验实验范式进行了三个认知重评实验:42名大学生动机重评、40名大学生代价重评、45名大学生价值重评。结果:1在动机、代价、价值重评干预后,被试情绪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即负性情绪降低(M_(前测)=3.13、2.44、3.07,M_(后测)=1.77、1.78、0.79),感恩情绪上升(M_(前测)=1.38、1.24、1.20,M_(后测)=3.75、3.60、4.40)。2在动机、代价、价值重评干预前后,被试血容量搏动振幅、血容量搏动频率、皮电等指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论:动机重评、代价重评、价值重评等干预可以提升个体的状态感恩,感恩情绪与血容量搏动频率、血容量搏动幅度、皮电等多项自主反应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认知重评任务考察抑郁症正性情绪调节异常特点及其脑机制。方法:收集抑郁症组14名被试和对照组16名被试,并匹配其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利用认知重评任务考察抑郁症正性情绪调节异常的脑功能联结特点。结果:在行为学方面,抑郁症患者能够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增强和减弱正性情绪。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上调正性情绪时,抑郁症患者左侧眶额叶、右侧颞中回/颞极等区域激活低于对照组,双侧梭状回、左侧舌回、右侧小脑等区域激活高于对照组;下调正性情绪时,抑郁症患者右侧颞中回/颞极激活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症患者难以调用所需要认知资源增强和减弱正性情绪,认知控制能力下降,并表现出情绪调节相关区域(眶额叶、颞叶)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使用脑磁图探讨健康右利手受试者给予视觉情绪图片刺激早期情绪相关脑区磁场激活特征.方法 12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给予国际情绪图片库(IAPS)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同时记录脑磁图信号,使用SPM8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t检验,设P<0.02,K>10体素阈值的脑区激活有意义.结果 正常人在给予正性情绪图片刺激时与给予中性情绪图片刺激时比较发现右侧的岛叶激活增强(0~100ms,t=2.87,P=0.004;100~200ms,t=2.97,P=0.004;200~300ms,t=2.67,P=0.008;300~400ms,t=2.65,P=0.007);给予负性情绪图片刺激时与给予中性情绪图片时比较发现右侧的额下回激活增强(0~100ms,t=2.27,P=0.016;100~200ms t=2.28,P=0.016;200~300ms,t=2.30,P=0.015;300~400ms,t=2.29,P=0.016);给予正性情绪图片与负性情绪图片刺激时比较未发现激活有差异的脑区.结论 正常人右侧岛叶、右侧额下回脑区在情绪唤醒度评价、趋向及回避行为评价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近几年国内外约50篇有关注意分散和认知重评的研究成果。两者对于情绪调节没有绝对优势,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在情绪发展过程中,注意分散具有始终能够降低主观消极情绪,减弱对情绪诱发事件的记忆,消耗较少认知资源的特点。而认知重评在情绪发展的早期能降低主观消极情绪,在晚期却增加了主观消极情绪,并且消耗一定的自我控制资源,影响后续认知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