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围术期输血管理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直接抗人球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且直接抗人球试验和抗体筛查结果均阴性的前提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血型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一致的血袋,实施电子交叉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围术期输血管理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结果:对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5 000例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交叉配血不相合病例。2 183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被手术室取走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出库时间,保障输血安全;还可以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分析,为其制定输血策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AIHA患者2例,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和未经处理的谱细胞鉴定患者血浆抗体特异性。结果:2例患者均为RhD抗原阳性,DAT及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其中1号患者血浆与DTT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呈抗-D特异性,与DTT处理后谱细胞反应结果呈全阴性;2号标本血浆与DTT处理及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均呈阴性。2例患者与同型RhD阴性红细胞均呈交叉配血相合状态。结论:1号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为抗-LW抗体,2号患者抗体为自身抗-D抗体,此类AIHA患者均可输注同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36例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影响因素,找寻解决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最佳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正反定型试验、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有无A、B、H抗原,运用唾液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方法检测患者唾液中有无ABH血型物质。运用抗体筛选试验,查找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定型困难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22例、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及IgM冷凝集素1例、不规则抗体3例、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3例、低温抗B抗体1例、弱抗-A和(或)弱抗-B抗体6例。结论:ABO血型定型的影响因素很多,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患者自身年龄、病因易造成抗原或抗体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4.
探讨交叉配血中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抗体引起患者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原因。通过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毛细管离心法抗原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联用多套谱细胞进行抗体筛选试验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试验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对照谱细胞格局表采用剂量效应,该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酸放散液中检出抗-E和抗-Jkb抗体。患者血清中多种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该患者连续多次输注E抗原阳性及Jkb阳性红细胞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多抗体联合存在时应运用剂量效应以减少易漏检抗体概率,保证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疑难配血的患者做ABO及Rh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共收集14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同种抗体128例(冷抗体14例),占86.5%,自身抗体13例,占8.8%,蛋白凝集7例,占4.7%。结论:不规则抗体和蛋白凝集是造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正确的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试验是提供安全有效输血的保障。受血者血清中有同种抗体,选择无相应抗原的供者血液交叉配血,温自身抗体的患者同种抗体不能完全去除,用多个血液同时与患者交叉主侧同型盲配,取凝集相对较弱的给予输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保证患者及时得到输血治疗,在检测患者血样中ABO以外抗体后,针对性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方法:ABO血型、Rh(D)血型及Rh表型鉴定采用试管法,抗体鉴定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综合判定结果。结果:AIHA患者含有自身抗体合并有抗-Mur、抗-E抗体,输注同型血液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提升,疗效显著。结论: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的自身抗体及抗-Mur、抗-E抗体,有利于缩短配血时间,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30例临床疑难配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病例,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共30例疑难配血病例。结果:在30例疑难配血病例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1例(包括10位患者以及1位献血员),自身抗体阳性8例(包括高效价冷凝集素5例),ABO亚型3例,ABO血型抗原减弱5例,肝素影响2例,ABO非同型骨髓移植患者1例。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型的正确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正确的交叉配血试验是为患者选择合适血液进行有效输注的保证,是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类孟买血型的鉴定。方法:用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检测ABH抗原及相应抗体,并进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以及血型基因分型最终鉴定类孟买血型。结果:常规血型血清学未检出B、H抗原、吸收放散试验检出H抗原,利用新生儿红细胞和标准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反应结果的对比检出抗H或抗HI,Lewis血型为Le(a-b+),唾液中检出B、H血型物质从而鉴定该患者血型为Bmh,和该例患者血型基因分型结果一致。结论:规范疑难血型的鉴定是发现稀有血型和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利用实验室血型自动分析软件系统和输血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等计算机信息识别技术,探讨Rh血型5种抗原检测在精准化输血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和受血者标本都进行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受血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相合的血袋,用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结果:实施输血精准化方案后,90%以上的受血者可以实现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完全相合的输血,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实施精准化输血方案前相比,多次输血或有输血史的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明显降低,且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下疑难配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结论: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既可以避免Rh系统抗体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解决疑难配血的能力,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S联合抗Wra的抗体鉴定过程并探讨该2种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相关试验,并用国产谱细胞及多批号进口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发现该患者血浆中存在抗S抗体及抗Wra抗体,采用S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与其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患者输注后无输血不良反应,Hb得到有效提升.结论:患者存在抗S,抗W...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NS抗体特性,并探索如何有效减少其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方法:选取2015-01—2017-12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427例进行意外抗体筛查、鉴定,检测MNS抗体性质,自备反定型标准红细胞(RBC),对交叉不合标本重新鉴定血型,46例阳性患者予以不含相应抗原的RBC重新交叉,比较输血前后Hb、RBC、Hct差异情况。结果:427例标本中MNS抗体阳性105例,其中抗-M抗体93例,抗-N抗体4例,抗-S抗体6例,抗Mur抗体2例。女性MNS抗体中IgM类66例,IgG类9例,IgM+IgG类6例,女性有输血和妊娠史37例(45.68%),单独妊娠史22例(27.16%),用不含相应抗原的ABO同型血重新鉴定血型,结果正反定型相符。46例患者共输注缺少相应抗原RBC 96单位,输血前后Hb、RBC、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75,45.299,80.426,均P=0.000)。结论:MNS意外抗体大部分为抗-M,抗体性质以IgM为主,当遇血型正反不符、交叉不合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以正确判断血型并进行交叉配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患者配血不合血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检测患者是由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由IgG抗-A引起配血不合4例;由IgG抗-B引起配血不合6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由IgG抗-D引起配血不合3例;由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结论:ABO或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性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殊血型患者输血问题,倡导建立特殊血型患者的信息档案库。解决特殊血型患者输血难问题。方法:分析近几年来我院特殊血型患者用档案库标本配血及紧急情况下盲筛并结合多种配血方法进行配血的病例。结果:建立特殊血型患者血清标本档案库。在紧急情况对疑难血型患者进行盲筛,并采用多种配血方法保证配血安全。结论:特殊血型患者红细胞输注安全及效果与患者体内免疫性抗体密切相关,应在医院输血科内对特殊血型患者建立血型档案,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配血、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配血过程前的影响,从而确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2013年期间3 511例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确定阳性检出者对临床配血的影响。结果: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3 511例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4例,阳性率0.97%。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血型系统,Rh系统29例(85.29%);MNSs系统4例(11.77%);Kidd 1例(2.94%)。结论:鉴定红细胞抗体,则有可能检查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对术前备血和需要输血治疗的备血患者做抗体筛选试验,从而有利于为患者找到合适的血液输注,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常由于输血和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在盐水递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递质才能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16.
正输血是临床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更是当患者因失血而危及生命时不可替代的唯一手段。而输血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输血安全,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输血前必须做3项试验: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疑难配血,通过输血科能查找到疑难配血原因,找到配合型血液。但偶尔也会遇到多袋交叉配血不相容而患者必须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PEG-BTC (1.0 mmol/L,1 h)遮蔽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解决临床配血困难病例的输血问题.方法收集了15例临床配血困难及含高效价抗体的血清,用mPEG-BTC修饰供体红细胞,再将mPEG-BTC修饰后的红细胞与疑难配血患者的血清混合,用聚凝胺和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疑难配血病例的血清与未经mPEG-BTC修饰的RBC混合,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凝集;而与mPEG- BTC修饰后RBC混合,采用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显微镜下多视野均未见凝集.结论在体外实验中,经mPEG-BTC修饰红细胞后,不再与临床配血困难病例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为解决临床配血的困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PEG-BTC(1.0mmol/L.1h)遮蔽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解决临床配血困难病例的输血问题。方法:收集了15例临床配血困难及含高效价抗体的血清,用mPEG-BTC修饰供体红细胞,再将mPEG-BTC修饰后的红细胞与疑难配血患者的血清混合,用聚凝胺和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疑难配血病例的血清与未经mPEG-BTC修饰的RBC混合,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凝集;而与mPEG-BTC修饰后RBC混合,采用聚凝姣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显微镜下多视野均未见凝集:结论:在体外实验中,经mPEG-BTC修饰红细胞后,不再与临床配血困难病例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为解决临床配血的困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6例AIHA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血清或放散液均经过同种或类同种抗体鉴定,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按照输注方式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相合性输注)和对照组(不合性输注),试验组选用:ABO、Rh、Kidd、Duff、MNSs、lewis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对照组选用:ABO、Rh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分别输注2单位后,观察2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治疗后Hb和HCT水平明显高于输血治疗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输血治疗前Hb和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b和HC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有效性为100%。结论:对于AIHA患者的输血治疗,选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能更好的提高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和免疫反应,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产生,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由抗-Le~b导致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清学特点,为抗-Le~b干扰的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血型鉴定采用强生AutoVUE玻璃珠卡式法,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用试管法进行复查。抗体筛查强生AutoVUE玻璃珠卡式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用Dinna抗人球卡作抗体鉴定,必要时加做盐水试管法。试管法鉴定被检者红细胞上是否存在-Le~b抗原,交叉配血由强生AutoVUE抗人球卡和盐水法进行检测。结果:①3例抗筛阳性标本均因抗-Le~b抗体影响ABO反定型,用3人份Le~(b-)红细胞辅助鉴定,可排除抗-Le~b抗体干扰;②抗体鉴定结果均为抗-Le~b;③用抗原分型方法作交叉配血配血均相合。结论:抗-Le~b引起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应使用-Le~b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血型反定型,同时应选用-Le~b阴性的供者配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