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2.
崔宇 《全科护理》2014,(31):2904-2905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3.
杨金燕 《全科护理》2013,(30):2798-279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35例颈动脉狭窄病人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部位、长度及程度,释放支架.[结果]35例病人成功释放支架,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做好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置管期间发生CRT肿瘤病人100例与同期住院置管期间未发生CRT肿瘤病人150例资料,对病人一般资料及置管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赋值并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OR=5.524,95%CI1.606~19.002)、静脉栓塞史(OR=3.926,95%CI1.247~12.364)、骨髓抑制(OR=2.247,95%CI1.115~5.243)、穿刺肢体(左上肢)(OR=1.954,95%CI1.028~3.717)、穿刺点异常(OR=2.887,95%CI1.025~8.135)是CR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PICC置管病人应早期预防干预,降低CRT发生率,减轻病人负担。  相似文献   

5.
霍红  沈延艳 《护理研究》2005,19(16):1467-146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分为股动脉组及周围静脉组,每组20例,股动脉组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经患侧股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用微量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与同期20例经周围静脉穿刺,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股动脉组治愈率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患肢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可以使药物从微静脉开始直接发挥溶栓作用,治疗效果优于经周围静脉穿刺溶栓.  相似文献   

6.
李莲花 《全科护理》2014,(5):444-446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PICC置管的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并发症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2例病人中共16例病人出现置管并发症,其中静脉炎4例,穿刺点渗血5例,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乳腺癌病人进行PICC置管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置管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应重点预防、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7.
张海林  张嘉明  王燕 《护理研究》2007,21(16):1458-1460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对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4例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2例,拔鞘管后6h即开始下床活动;对照组112例,术后24h开始活动。对两组病人术后不同下床活动时间与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发生率、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排尿困难、食欲下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不同下床活动时间,两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在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排尿困难、食欲下降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给药途径的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红  沈延艳 《护理研究》2005,19(8):1467-146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分为股动脉组及周围静脉组,每组20例。股动脉组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经惠侧股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用微量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与同期20例经周围静脉穿刺,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股动脉组治愈率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患肢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可以使药物从微静脉开始直接发挥溶栓作用,治疗效果优于经周围静脉穿刺溶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穿刺置管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留置时间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护理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胫后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股静脉穿刺置管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丽萍  王桂兰  蒋志梅 《护理研究》2007,21(12):1094-1095
[目的]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以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选择2003年—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40例为实验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1999年—2002年3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30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股动脉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P<0.05),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结论]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老年脑血管病病人中应用的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对老年病人治疗的最安全途径.[方法]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共364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PICC 15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8例和股静脉置管109例,分别比较安全性、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3种不同途径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股静脉穿刺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经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于老年脑血管病病人各有所长,老年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易出现穿刺并发症,股静脉穿刺置管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虽然存在置管期间并发症,但置管操作过程最安全,留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25例经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术后1例并发胆汁性腹膜炎,2例出现术后数天导管滑脱,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及加强术后护理观察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许容芳  陆勤美  黄胜  袁丽  马平平 《护理研究》2015,(11):1382-138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要素质量改进对置管并发症、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0月PICC门诊置管病人120例为要素质量控制前,2013年11月—2014年2月PICC门诊置管病人120例为要素质量控制后,比较PICC置管中要素质量控制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控制要素质量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上升。[结论]PICC置管要素质量控制可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性健康宣教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将274例PICC置管维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健康宣教后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宣教后PICC置管期间导管外移、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宣教可有效减少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映红 《全科护理》2013,(27):2564-2564
[目的]总结门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B超引导下行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并化疗。[结果]成功进行门静脉穿刺置管491次,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腹腔出血4例,胆漏1例,剧烈腹痛6例,气胸1例。[结论]经门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加强术后并发症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将术后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血病病人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因素Logistic分析及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穿刺血管的选择、止血药物的使用和凝血功能、穿刺次数、护士健康教育效果和病人是否长时间压迫是PICC置管后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研究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4.910,P=0.027)。[结论]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病人出现DVT的危险因素有止血药物的使用和穿刺血管的选择。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病人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压迫止血压力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股动脉穿刺术是血管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而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手段之一[1 ] 。我国自开展血管内治疗后 ,股动脉穿刺点常规用绷带加压包扎或砂袋压迫[2 ] 。以多大的压力 ,既能达到止血目的 ,又能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到目前为止 ,尚无一个明确而有效的界定范围 ,现就研究目的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 2 0 0 2年 8月~ 2 0 0 3年 7月 ,在我科住院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手术的患者 2 98例 (排除有高血压病史及有凝血机能障碍者 ) ,其中男 2 0 6例 ,女 92例 ,年龄 18~ 76岁 ,平均年龄 5 2岁。2 .方法。我们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首次换药的时间对置管初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06例置管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对置管后的并发症进行统计,观察经两种时间换药后有无引起置管初期并发症增加。[结果]置管后48h内换药对病人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发生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PICC置管后可采取48h内换药,既可减少病人和临床护士的换药压力,也可很好地观察穿刺处切口的愈合情况,了解病人置管后有无初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PICC置管病人进行安全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并发静脉炎6例,穿刺部位渗血3例,导管阻塞2例,未发生导管感染、移位、脱管、断管等并发症,无病人投诉及护患纠纷。[结论]加强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防范和降低置管风险,避免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20.
熊小凡  胡淑华 《全科护理》2012,10(10):885-886
[目的]总结开颅术后病人行股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对195例开颅术后病人行股静脉置管,同时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控制置管时间、预防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人股静脉置管留置3d~12d,194例病人计划拔管,1例病人自行拔出股静脉置管,无一例合并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结论]加强开颅术后病人行股静脉置管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置管优点、减少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