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手段多样,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两者结合治疗FD同样疗效显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FD存在一定的不足:(1)临床观察或实验研究的病例数目较少,缺乏说服力;(2)各医家对FD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3)疗效评价亦多受患者主观感受的影响,缺乏观察疗效的客观标准,准确性有待商榷。因此,今后的研究亟须严格科研设计,进一步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及实验研究,同时,探讨FD的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及用药规律,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统一标准,科学准确地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临床症状和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FD患者行症状分型和评分、检测餐后胃电和胃阻抗,多潘立酮10 mg,3次/d,治疗2周和4周后,再次评分并复查胃动力。结果:治疗2周后,PDS组和EPS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除PDS组上腹烧灼感和EPS组早饱感、上腹痛外其余症状均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及4周PDS组和EPS组的胃电中频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组治疗2周后胃阻抗中频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提高,4周后进一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EPS组胃阻抗中频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电和胃阻抗显著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曾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0):2723-2724
目的:探讨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餐后不适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上述患者符合功能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Ⅲ中的诊断标准),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检查前所选对象均空腹8h。采用半固态试餐形式。在1英寸晶体e.camduet型PET/SPECT仪下观察。患者取立位,在进餐完毕后观察进餐即刻、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图像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胃排空分别低于对照组的同时刻胃排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率低于正常人,此类患者的胃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结果 临床治愈54例,有效25例,治愈率60.47%,总有效率91.86%.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疏肝健脾方,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4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水负荷试验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LDQ问卷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早饱、胸胁胀痛、疲乏无力、便溏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总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忧虑、睡眠、不适、健康感觉各单维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胃感觉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3-105+1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电图(EGG)特点。方法 对2012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9 例入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均符合RomeIV FD诊断标准,其中包括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男39 例,女37 例,平均年龄(42.88±13.12)岁]、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 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男28 例,女55 例,平均年龄(40.73±13.06 岁)]和53 例健康人[其中男22 例,女31 例,年龄(41.15±11.51)岁]。结果 EGG 监测显示,静息、餐后胃电节律百分率EPS 组为(34.88±9.16)%和(41.69±9.87)%、PDS 组为(43.96±11.88)%和(49.67±10.85)%,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7.4±14.85)%和(86.83±12.2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电节律过缓的百分率EPS 组(56.26±10.23)%和(43.00±10.13)%、PDS 组(45.41±14.90)%和(37.54±5.0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9±2.11)%和(9.22±2.55)%(P<0.05),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率EPS(56.26±10.23)%和(13.16±3.95)%、PDS 组为(6.64±1.08)%和(37.54±7.0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78±0.23)%和(2.83±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节律异常,以胃动过缓为主,提示FD 患者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胃电图对阐明FD 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F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对照组用吗叮啉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3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显效2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6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FD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25例用吗丁啉、法莫替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该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进行治疗的11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5例,给予参照组西药(口服吗丁啉片)治疗,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辩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以及总体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对比治疗后的消化系统症状5项评分,研究组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嗳气和反酸结果分别为(1.28±0.32)、(1.03±0.31)、(1.67±0.26)、(0.76±0.21)、(1.06±0.31),参照组获得的评分分别为(1.77±0.47)、(1.68±0.57)、(2.21±0.46)、(2.21±0.46)、(1.67±0.61),研究组显著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参照组获得总体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获得较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药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促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酸、抗幽门螺杆菌(Hp)、抗焦虑和抗抑郁等,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多,中医药治疗运用辨证论治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存在明显的优势。现将中医治疗本病的概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加多塞平或盐酸氟西汀,对照组单用西沙必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起效快,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不良是用来描述“难以消化”的医学术语,指位于上腹部的一组异质性症状,包括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患病率高,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医疗保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目前尚无治疗FD的特效方法及药物。该文以FD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础,重点阐述评估近年来FD治疗的方法及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育荣 《医学综述》2006,12(3):190-19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经济、科技、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而受到广泛重视。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在我国人群中总的患病率为20%。普通门诊中占20%-40%,在消化专科中占60%-70%。FD的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心理的异常,本文通过对FD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zuag评分)评定和抗抑郁药物治疗,旨在探讨二者关系及抗抑郁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英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60-61,63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08年10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明确诊断的260例FD患者,其中观察组为奇数病例,采用口服小剂量奥美拉唑(10mg/d)治疗.对照组为偶数病例,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d)、多潘立酮(吗丁啉)(10mg/d)联合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烧心、饱胀、上腹不适及嗳气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烧心、上腹痛、嗳气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饱胀分级评分下降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观察组为79.9%,对照组为8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疗效肯定,与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效果相近,且不良反应少,可作治疗FD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8.
伊托必利与氟西汀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伊托必利联用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8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给予伊托必利50mg,3次/d,氟西汀20mg,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伊托必利50mg,3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4周后临床主要症状均明显缓解(P〈0.01或0.05);除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外,其他症状消失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伊托必利与氟西汀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联用黛力新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消化道症状、睡眠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 F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泮托拉唑胶囊+莫沙必利胶囊+对伴睡眠障碍者加用艾司唑仑片)和观察组(泮托拉唑胶囊+莫沙必利胶囊+对伴睡眠障碍者加用艾司唑仑片+黛力新),疗程均为4 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消化道症状、睡眠的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 周后,观察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改善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6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黛力新治疗 FD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用药后约3~7 d观察症状出现改善趋势,4周时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最高,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