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索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入住体验,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提高照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1名来自武汉市4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类属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得到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关怀性、连续性和公平性6个方面的体验。结论:对医疗照护的体验有待进一步挖掘,养老机构应以提升老年人舒适感为目标。入住体验调查将有助于审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照护质量的关注点,进而帮助管理者明确照护质量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的生活体验,为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构建科学的特色养老护理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目的性抽样10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探询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的生活体验。结果将被访老年人的生活体验归纳为负性体验和正性体验,同时提炼出8个主题。结论养老机构需疏导老人负性生活体验,注重加强老年人群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机构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倡导正性生活体验,构建科学的养老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侠  潘胜茂  唐省三  邱翠琼 《全科护理》2016,(30):3163-3165
[目的]了解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访谈法,对10例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深入访谈并用Giorigi的现象学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早期的心理表现为不适感和被束缚感;短期后表现为被动适应与理解,长期住院存在着孤独感、不确定感及矛盾心理。其中,孤独感和不确定感是最主要的心理感受并贯穿住院的整个过程。[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应将老年人的心理感受纳入护理计划,以设计人性化护理模式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潍坊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能力及不同老年对象的分级服务需求,建立更为科学的老年人等级服务体系,旨在优化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为机构养老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市10个县市区的10家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300人,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及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以70岁~89岁(75.3%)、汉族(100.0%)、无配偶(65.3%)、自费入住(100.0%)为主,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占93.7%)是子女亲属无时间照顾,其中功能完好老年人43人(14.3%)、轻度失能127人(42.3%)、中度失能97人(32.3%)、重度失能33人(11.0%)。功能完好老年人对休闲娱乐服务有需求;轻度失能老年人对健康教育和休闲娱乐服务有一定需求;中度失能老年人对医疗健康和心理慰藉服务需求比较高;重度失能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最急切。[结论]养老机构中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提示养老机构应加强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科学确定老年人服务需求类型。  相似文献   

5.
唐艳  刘洁琼  王诗  贺艳  王卫红 《全科护理》2016,(31):3339-3341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长沙市4家养老机构共10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被访者生活体验归纳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生活照料需求、医疗服务需求和精神慰藉需求、对重要养老政策的了解。[结论]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感受各不相同并且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该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方案,在保证低层次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尽量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养老机构老人入住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应用文献综述法、深度访谈法、德尔菲法筛选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评估指标,选取已经入住养老机构的50名老年人进行实证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养老机构老人入住评估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80%、98.74%,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0.850。最终确定养老机构老人入住评估指标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50名养老机构老人入住评估的二级指标的一致性较好(Cronbach’sα系数为0.747)。[结论]构建的养老机构老人入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应用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及需求,为政府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6个市辖区60家养老机构负责人(或业务主管)和入住养老机构的28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康复设备总体投入较少,平均7. 8万元。养老机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及文体治疗、功能评定等服务,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添置必要的康复设备,以满足康复服务的需求。入住养老机构的健康状况堪忧,80. 2%的为部分自理或完全依赖者;的康复需求包括运动功能训练、皮肤压疮处理、提供并指导康复辅助器具使用等。[结论]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间存在一定矛盾,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采取相应对策,为养老机构的提供完善的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养老护理人员现状,为规范培训、持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访问提纲式问卷对重庆某地区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护理员、入住老人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主题。[结果]得到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员、入住老人对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的不同态度、要求和建议。[结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员、入住老人对是否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培训的方式、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结果认知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士工作体验的真实感受,为提高养老机构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稳定护理人才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工作体验和感受,根据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士的工作体验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主要体现在拥有就业优势、有利于帮助朋友和家人、与老年人相处融洽、二胎意愿较强、团队互帮互助、情感收获较大6个方面。消极方面主要体现在家属理解不够、与老年人沟通困难、工作条件和资源局限、缺乏老年护理多学科知识、角色分工模糊和发展空间较小6个方面。[结论]护理教育者应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从业者对养老机构的认知,管理者应优化护士管理体系、结合医养结合体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护士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从而促进养老护理队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建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自编老年人基本资料调查表对福建省38所养老机构共421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4.19±12.38)分;体育活动、性格、家庭关系、慢性病种数、业余爱好及个人月收入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可有效解释总变异的19.5%。[结论]福建省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接近于居家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养老机构老年人有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没有因为离家入住养老机构而受到很大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抑郁现状,探讨衰弱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对成都市两所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筛查量表(The FRAIL Scale)、衰弱筛查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调查。[结果]共纳入262例养老机构老年人,其中117例存在衰弱症状,71例存在抑郁症状,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3. 157,95%CI(1. 693,5. 887)],在衰弱的5个指标中,疲劳、耐力减退、自由活动下降、体重下降均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更高,机构应注重发现老年人衰弱症状,早期给予干预,逐渐降低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养老护理人员现状,为规范培训、持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访问提纲式问卷对重庆某地区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护理员、入住老人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主题.[结果]得到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员、入住老人对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的不同态度、要求和建议.[结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员、入住老人对是否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培训的方式、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结果认知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9月—2014年3月使用调查问卷对乌鲁木齐市12家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社会支持量表。[结果]社会支持得分为(30.55±6.65)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曾经从事职业、入住时间、居住方式以及经济收入对社会支持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并不乐观,改善其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9月-2014年3月使用调查问卷对乌鲁木齐市12家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社会支持量表。[结果]社会支持得分为(30.55±6.65)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曾经从事职业、入住时间、居住方式以及经济收入对社会支持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并不乐观,改善其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养老护理员工作生活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南宁市6所养老机构的1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访谈和观察。[结果]养老护理员工时过长,工作负荷过大,工作环境欠佳,职业发展空间狭小,心理压力大,职业认同度低。[结论]养老护理员工作生活体验整体较差,执业环境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6.
袁畅  代亚丽  赵洪军 《护理研究》2014,(15):1816-1818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乌鲁木齐市8所养老机构的48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得分为(27.62±7.68)分,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婚姻、身体状况、收费;医疗护理需求得分为(16.75±5.33)分,其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退休工资、身体状况和被探望次数;休闲娱乐需求得分为(8.18±3.09)分,其影响因素为年龄、身体状况和疾病种数;精神心理需求得分为(8.81±2.89)分,其影响因素为民族、身体状况和被探望次数。[结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各维度需求均较高,提示社会、家庭及养老机构需重视老年人服务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推进医养资源融合过程中的困难,为促进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提炼出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人力短缺、失能老人照护供给不足、无医保资质4个主要难题。[结论]为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要在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下,寻求多种筹资方式,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准入门槛并给予具备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医保资质,进一步优化医养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现况,探讨老年人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状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F-36)以及自行设计的危险因素调查表对西安市20所养老机构46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老年人的SF-36各维度平均值均明显低于无抑郁组(P<0.001);各维度得分与抑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情感职能5个维度对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与抑郁症状患病率密切相关,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应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实施有效干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孟海英 《全科护理》2020,18(7):874-877
[目的]探讨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管理者对医养结合发展困境的管理体验,探讨医养结合发展策略。[方法]选取洛阳市6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共7名管理者进行非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总结访谈资料。[结果]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归纳为社会因素制约、医养人员短缺且负性照护体验、照护体系不完善、硬件设施不足4个主题。[结论]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需要明确社会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医养结合支付体系和风险保障体系;构建医养技术和照护体系;培养专科人才,关注医养职业心理支持;重视养老文化与建筑规划、硬件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老年人的视角了解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现状和发展期望。[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深入访谈居住在泰州市福利中心的10名老年人,并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大主题、6个亚主题:宜居环境(基本生活服务、布局及设施);健康服务(疾病预防及监测、心理健康和及时疏导);社会适应(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结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仍有很多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进一步深化医养融合力度、实施个性化养老服务、加强人才及技术投入等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归属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