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不同压力下快速输注去白全血对细胞形态、溶血率及游离血红蛋白的影响,筛选安全快速输注血液的施压强度,为野战条件下加压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00 ml去白全血,分别连接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18 G、20 G、22 G、24 G)进行平行试验,观察未加压及施加5 kPa、10 kPa、15 kPa、20 kPa情况下血液流速、红细胞形态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评价不同压力对血液流速和红细胞溶血情况的影响,同时与现有的输血加压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血液在不同施压下红细胞溶血率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压力的增加,高倍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少量变型红细胞和细胞碎片。在5 kPa的压力下采用22 G针头可提高输血速度至少3倍,压力在5~20 kPa血液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值为0.073~0.152 g/L。结论:在20 kPa以内的施压范围内加压输血,短时间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及溶血率无明显变化,更高的压力可出现红细胞形态稍有改变,但血液质量完全符合临床输血的质量标准和我军《战时输血游离血红蛋白限值》的相关要求,加压输血适合在野战医疗所以及伤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快速输注去白细胞全血对红细胞溶血率、形态以及血清钾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安全快速输血的适宜施压强度和加温温度,为研制加温加压输血装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加压、加温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输液架上,开启电源,设定加压参数分别为0 kPa、5 kPa、10 kPa、15 kPa、20 kPa和25 ...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野战输血加压装置与现有的同类产品进行平行对比实验,比较二者在性能参数方面的优劣,为输血加压装置在野战环境下的适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分别测试施压弹簧的扭力、液体流速和残余液体量、装置在高低温环境下耐老化以及防腐、跌落、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同时与现有设备进行平行对比测试,比较二者的技术参数。结果:笔者研制的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可明显提高输液流速,压力波动于7.92~8.12 kPa,施压相对稳定,具有撤收灵活、耐腐蚀、抗拉、抗压强度高、输后基本无残留等特点。结论:该加压装置各项性能指标明显优于现有产品,更适合在野外转运伤员途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解冻冰冻红细胞,检测质量控制指标,并对新型微波解冻装置和红细胞制备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应用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解冻以甘油为保护剂-80℃保存的红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洗涤液洗涤去除甘油,以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残余甘油含量、体外溶血试验和无菌试验为质量检测控制项目。结果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能快速冰冻红细胞,解冻后红细胞质量指标均达到《全血及成分质量要求》(GB18469-2001)的要求,在红细胞回收率方面有明显提高,并且缩短了制备时间。结论新型微波解冻装置能快速解冻冰冻红细胞,质量符合标准,为解决血液长期储存、保障供血和稀有血型患者输血及自身输血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特别在野战、自然灾害等特殊条件下急救能发挥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波  王燕  刘术臻 《山东医药》2009,49(13):48-49
目的观察血液采集后24h内使用滤器滤除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对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影响。方法取24h内采集的红细胞悬液,采用带滤器的三联袋在层流室内滤除白细胞,检测过滤前后血标本WBC、RBC、Hb、血浆pH值、钾钠离子及游离Hb;分别对反复输血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观察组)及未过滤悬浮红细胞(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反应率。结果悬浮红细胞过滤后对白细胞的滤除率为99.9%,红细胞回收率为93.0%。过滤前后血标本各项监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发热反应率及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集24h内的血液白细胞滤除率高,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可以使输血后发热反应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红细胞(RBC)输注指征,观察输注后效果及不同输血量与转归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我院122例接受RBC输注的ICU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每次输血的指征,输注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按RBC输注量多少分为3组(输血量<10 U为少量输血组,10~20 U为中量输血组,>20 U为大量输血组),分别比较各组年龄、平均住院日及转归.结果:约一半输血无明显适应症,不同输血量的患者,转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患者输血量过多,血红蛋白提升过高.结论:ICU患者接受了大量RBC输注,一半输血无明显适应症,严格执行输血指南和加强临床医师教育培训可有效节约血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并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液全过程跟踪管理,观察其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实施闭环管理后2013-05—2015-04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红细胞输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同适应证分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和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U)分别为4.82±0.98、5.35±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前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74.53±21.68、78.22±2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适应证分组间比较,输血前血红蛋白值除急性失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红细胞输注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2.7%vs 67.3%,χ2=96.87;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输血全过程进行监控,把握最佳的输血适应证,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输血疗效,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输注不同类型红细胞成分的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输血治疗的83例重度AIHA患者,按患者输注红细胞成分的种类分为三组:A组(27例)输注ABO+Rh同型洗涤红细胞,B组(28例)输注ABO+Rh同型去白细胞红细胞,C组(28例)输注ABO+Rh同型悬浮红细胞。根据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总胆红素(TBIL),在对比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血清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对比各组输血治疗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中继发性AIHA病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中,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体主要为Ig G+C3d,其次为Ig G,三组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试验中,不规则抗体主要为自身抗体+同种抗体,其次为有血型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三组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注红细胞前,各组Hb、RBC、Ret%和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注红细胞后,各组Hb和RBC水平显著高于输血...  相似文献   

9.
成分输血     
一、概述应用物理(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全血制成以某种血液成分为主的制剂,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制剂以及血浆和血浆蛋白制品等,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需要,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目的,此即为成分输血。众所周知,输血治疗是近代医学进步的主要成就之一,由于输血的广泛应用,挽救了大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红细胞T多凝集现象的发现方式,探讨T多凝集患者的T-活化与输血、溶血的关系。通过对1例患儿临床资料调查及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分析(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及与不同血清学的反应格局),确认为T多凝集。对诊疗经过追踪了解患儿T-活化与输血、溶血的关系。患儿为肠道感染引起红细胞T多凝集,输入血浆制品导致溶血反应,给予对症治疗,洗涤红细胞输注、手术、床旁血液净化后,患儿病愈出院。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时要考虑多凝集情况的存在;T多凝集发生时多伴有溶血,输血应限制血浆成分输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整体输血情况,比较不同体重新生儿输血治疗溶血病(HD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1 036例输血的患儿,分为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比较2组患儿一般情况、疾病分布及抗体分布情况;比较2组HDN患儿输血情况及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PT、APTT变化水平。结果:1 036例输血患儿中,130例为HDN患儿,占12.55%,且低体重组(11.43%)与正常体重组(14.56%)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抗体分布主要以Rh系统抗体为主。HDN患儿中,低体重组输注的红细胞(84.260±11.853)mL和血浆(18.92±0.99)mL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输注的红细胞(29.88±6.361)mL(P=0.000)和血浆(10.95±0.786)mL(P=0.000);2组输注的冷沉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组HDN患儿输血后的血红蛋白均明显上升,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结论:输血对于HDN的治疗有效且2组体重新生儿疗效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王谦  赵明旭 《山东医药》2000,40(7):48-48
患者女 ,30岁 ,血型“A”型。因阴道大量流血在当地医院输 A型全血 4 0 0 ml,输血后第二天 ,阴道流血量增加 ,遂转入我院。入院后以盐水法配血输 A型全血4 0 0 ml,输血后约 2 0分钟 ,患者出现寒战、发热 ,并自述腰痛 ,尿呈酱油色。化验检查示尿蛋白 ,胆红素 ,尿潜血 。初步诊断输血后溶血反应。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血型为“A ccdee”,血清中存在 Ig M、Ig G抗 - D抗体。行抗溶血治疗 ,输注 Rh阴性血液 4 0 0 ml后 ,上述症状消失 ,阴道流血停止。讨论 :该例输血反应系输血后导致溶血引起的。患者虽系同型输血 ,但血清中含有 Ig M…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01—2019-01住院的217例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是否输注有效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及原发疾病为自变量,对影响红细胞输注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34.6%(75/217),其中男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42.9%(48/112),高于女性患者25.7%(27/105)。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率随着输血次数的增高而升高。不同原发疾病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输血次数和不同原发疾病影响输血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输血次数15次、原发疾病为血液肿瘤与红细胞输注无效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6.190(95%CI:1.897~20.204)和3.070(95%CI:1.570~6.003)。结论:贫血患者红细胞无效输注与患者的性别、输血次数和原发疾病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血型无关。男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率高于女性。输血次数增加、临床诊断为血液肿瘤与输注无效呈正相关,是贫血患者发生无效输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统计武汉市第一医院近4年来临床对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回馈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4-01—2017-12所有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有输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血液制品种类及处理措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年共输29 077袋血液制品,发生79例输血不良反应,呈逐年下降,分别为0.31%(20/6 353)、0.30%(18/6 084)、0.26%(21/8 075)、0.23%(20/8 565);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红细胞及自体全血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3.92%(11/79)、1.27%(1/79)、35.44%(28/79)、49.37%(39/79)及0(0/79);发生32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9例过敏性输血反应,3例输血相关呼吸困难,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3例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红细胞(21例),血小板(9例)较血浆(2例)多见,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的血液制品分别为血小板(11例)、血浆(9例)、红细胞(7例)及冷沉淀(2例);1例输注血小板和2例输注红细胞发生输血相关呼吸困难;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均为输注血小板制品;自体全血无不良反应。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率较低,应完善不良反应回报管理制度,预防漏报不报情况;自体血液回输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有孕产史的患者输血需要提高警惕,密切监测输血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与血液制品种类相关,应根据输血适应证,合理有效用血。  相似文献   

15.
张桂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50-2851
贫血是老年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输血能迅速纠正贫血,临床效果显著。目前,成分输血治疗日益增多,对血液质量、输血治疗及安全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开展的悬浮红细胞输注,极大地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本文对老年肺癌伴贫血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品,评价其纠正贫血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某型国产~(137)CSγ射线血液辐照机辐照后血液制品质量以及血液制品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评估患者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悬浮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为试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使用某型国产~(137)Csγ射线血液辐照仪进行辐照,试验用辐照剂量为25 Gy。对悬浮红细胞组进行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检测,分离红细胞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培养。血小板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计算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率、回收率,计算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指数;同时对接受血液制品输注的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评估输血前后生理功能的变化和输血疗效。结果:红细胞组辐照后与辐照前比较,RBC、Hct、MCV、F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增殖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组辐照后与辐照前比较,PLT、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率、回收率符合要求。患者接受血液制品输注后肝功能、肾功能实验室检测数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输血疗效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型辐照机辐照后血液制品质量和功能未受影响,淋巴细胞增殖率下降,受血者接受辐照后血液制品输注疗效明显,无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倡导制定个体化输血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其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输血次数、既往输血史、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7277例患者中,出现红细胞输注不佳有894例(12.3%);而在7277例患者实行了11264次输血治疗中发生1387次红细胞输注不佳(12.3%)。红细胞输注不佳与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前Hb浓度无关,与疾病、输血次数和既往输血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和血液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次数越多、既往输血总量越多,则发生红细胞输注不佳概率越高。结论:临床红纽胞输注效果与患者体内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应当对不同的输血患者,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8.
观察2015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内分泌病房收治的401例糖尿病患者,检查其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网织红细胞、G6PD、尿含铁血黄素实验等。结果 23例患者溶血指标阳性,溶血发生率5.5%。结论糖尿病患者需防止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2002-2006年成分输血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市2002-2006年临床成分用血情况。方法:对洛阳市中心血站2002~2006年临床各种血液成分及全血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我市全血的临床供应量逐年减少,成分血(红细胞类、机采血小板、机采粒细胞和血浆)的用量增长幅度较大,每年临床成分输血应用量占全年用血总量(全血加成分血)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去白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量占成分输血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近年来洛阳市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血站拓宽了成分输血的种类,满足了临床输血的需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体调节缺陷对ABO血型不合输血引起溶血反应的潜在影响。方法:选取60例O型献血者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离A1红细胞和抗A抗体,分析所有标本的抗A效价及补体激活情况,比较不同红细胞组补体激活和溶血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经AET处理后的红细胞表面缺失MIRL,所有60例献血者血清IgM效价均100,8例IgG效价100,52例IgG效价100,其中有20例C3b补体激活,Spe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M抗A效价与补体激活显著正相关(r=0.727,P0.01),未处理组红细胞未观察到溶血,而经AET处理组红细胞观察到溶血,20%AET处理组红细胞可见轻微溶血。结论: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缺陷可能是ABO血型不合输血引起溶血反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