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入院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126例。依据Cohen-Rentrop法将CTO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72例)和良好组(54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评价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FAR预测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以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评价患者预后。  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FAR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不良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高敏C反应蛋白与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呈独立负相关。ROC曲线显示,入院FAR水平预测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95% CI:0.755~0.893,P<0.001),诊断临界值为9.62,敏感度为85.19%, 特异度为77.78%。  结论  入院FAR水平对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低FAR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更好,MACE事件发生率低,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24-2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并成功开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0例,根据Rentrop分类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0级或1级)和侧支循环良好组(2级或3级);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端脑钠肽前体指标、6 min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术后1个月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术后1个月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侧支循环与不同时间点NT-proBNP指标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LVEDD水平均低于术前,LVEF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程度侧支循环与不同时间点6 min步行试验距离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心功能及活动耐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后的心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人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CTO的病人140例,根据PNI的中位数48分为PNI低和PNI高,根据Rentrop分级分为CCC形成不良组(Rentrop 0~1级,n=44)和CCC形成良好组(Rentrop 2~3级,n=96)。比较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C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PNI高相比,PNI低的年龄更大,血管病变数量较多,心力衰竭及MACE占比更高,CCC形成不良占比更多,中性粒细胞计数、尿素氮水平及CHA2DS2-VASc评分更高。完全血运重建及既往心肌梗死占比较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及三酰甘油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CC形成良好组比较,CCC形成不良组白蛋白更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CTO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将CTO患者分为冠脉轻度病变组(75例)和冠脉重度病变组(85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无狭窄者或狭窄<20%者为对照组(40例),测定三组Fg水平.结果 ,对照组、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血浆Fg水平依次为(241.2±57.10)、(276.8±74.59)和(338.4±103.20).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患者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CTO病变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术中侧支循环级别水平(0~3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4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40例。冠脉造影术后、PCI术前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测量血浆MCP-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因素;采用ROC曲线界定MCP-1的cut off值评价其预测侧支循环价值。结果 (1)侧支循环良好组MCP-1浓度(118.13±16.24) pg/mL与侧支循环不良组(81.80±15.4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CP-1水平是侧支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09-01至2017-02-28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Cohen-Rentrop法评估CCC形成程度,分为不良组(23例)和良好组(63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常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情况。结果 不良组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吸烟比例、TSH水平、SCH比例均高于良好组,FT3、FT4水平均低于良好组(χ2=6.192、6.031、6.720,Z=-2.410,χ2=4.976,Z=-3.586、-2.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显示,糖尿病〔OR=0.255,95%CI(0.066,0.981)〕、吸烟〔OR=0.136,95%CI(0.030,0.620)〕、SCH〔OR=0.048,95%CI(0.007,0.327)〕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2显示,糖尿病〔OR=0.142,95%CI(0.027,0.761)〕、吸烟〔OR=0.128,95%CI(0.019,0.861)〕、TSH〔OR=1.955,95%CI(1.247,3.066)〕、FT3〔OR=0.170,95%CI(0.043,0.671)〕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吸烟、SCH、TSH、FT3是冠状动脉CTO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了新证据,从而更好地预防冠心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赞赏影,62例有冠状动脉狭窄,其中20例存在侧支循环,占32.3%。经分析发现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病变越严重,侧支循环发生率越高,多支病变单支病变更易形成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8.
廖清池  胡艳丽  周胜华 《重庆医学》2018,(23):3043-3046
目的 探讨microRNA-21 (miR-21)在预测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5例冠脉造影提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3例)及侧支循环不良组(42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水平,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21对CTO病变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组相比,冠脉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CTO病变组较正常冠脉组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21水平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804,P<0.05);miR-21 (OR=4.762,95%CI为2.395~6.164,P<0.05)及HIF-1α(OR=12.906,95%CI为11.774~15.048,P<0.05)水平均为CTO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预测因子;miR-21可有效区分CTO病变侧支循环是否良好(AUC为0.93,P<0.05).结论 循环miR-21水平在CTO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升高,可作为区分冠心病CTO病变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在完全闭塞病变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建立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1支以上冠状动脉闭塞的冠心病患者96例,按有无CCC分为两组:CCC组(n=56)和无CCC组(n=40).CCC积分采用Cohen和Rentrop法.造影采用右前斜30°摄影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室壁运动记分按Cortina方法.所有随访均采用门诊和电话相结合,约半年一次,内容包括心脏事件、心功能情况和死亡.结果 ①CCC的建立与心绞痛病程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与每日吸烟量可能有负相关性(r=-1.721,P=0.093).②CCC组与无CCC组相比,左室EF高(66.21±11.64)%和(42.78±11.02)%,心功能好(P<0.01);室壁运动积分低(8.18±1.68)分和(11.55±1.26)分,室壁运动障碍轻(P<0.01);室壁瘤的发生率低(3.6%和20.0%,χ2=5.10,P<0.05).③随访84例(87.5%),平均15.6个月,无CCC组有2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CCC组无死亡.心功能CCC组明显好于无CCC组(P<0.01).结论 心绞痛病程与CCC有明显的正相关.CCC对左心室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可以改善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林杰  黎鹏  叶飞飞 《吉林医学》2023,(2):386-38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形成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04例患者,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TO组52例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52例,分析CTO病变血管的临床特点;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血生化指标,影响CTO病变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52例存在CTO病变的患者,其中主要累及右冠状动脉25支(48.08%)、回旋支9例(17.31%)、前降支17例(32.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FIB、WBC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WBC为影响CTO形成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为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决定系数Nagelkerke R2=0.298。结论:对于预防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进展至CTO病变,除了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及生活方式改变之外,需重点控制LDL-C、炎性反应指标,同时提高载脂蛋白A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11.
蒋靖波  伍于斌  张伟  潘迪光 《医学综述》2009,15(10):1586-158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48例)的危险因素资料,并作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和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分析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结果:Gensini积分与侧枝循环的形成独立正相关;简单相关显示:Rentrop分级与高血压病史、收缩压、Gensini积分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显示:Rentrop分级与吸烟年数和高血压病史独立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侧枝循环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侧枝循环形成程度的相关因素,此外吸烟年数,高血压病促进了侧枝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将2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根据有无侧支代偿分为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有侧支代偿,13例无侧支代偿。1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7例有侧支代偿,3例无侧支代偿。当大脑中动脉受阻时,侧支代偿多见于血管闭塞患者,而无侧支代偿多见于动脉狭窄患者(χ2=5.632,P=0.018)。2组患者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的血流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丘脑的血流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结论当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脑灌注损伤与血管狭窄程度表现不一致,联合应用2种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方法可对MCA受阻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梁睿 《广西医学》2014,(12):1751-1753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175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率随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代偿良好组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比例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代偿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脑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危险因素。结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率随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脑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内皮抑素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HD患者中内皮抑素这一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冠状动脉循环中的动力学,并阐明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关系。纳入了72例疑似CHD或曾诊断CHD的受试者。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时采集患者左室(LV)腔和冠状窦(CS)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内皮抑素血清浓度。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n=15),其定义为具有不典型胸痛、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患者组;CHD组(n=57),其定义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75%且有劳力性胸痛的患者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英  汪桦  陆丰  章龙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2937-2942
目的 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3个月,失访4例,死亡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NIHSS评分<16分,32例)和预后较差组(NIHSS评分≥16分,28例)。在发病12 h内,评估CTA侧支循环评分和计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DWI梗死体积和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WI梗死体积及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较差组患者的DWI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较好组,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较好组(P<0.05);DWI梗死体积、CTA侧支循环评分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DWI脑梗死体积与Maas、Tan评分均呈负相关(rs=-0.886、-0.713,P<0.001)。DWI梗死体积预测预后的AUC=0.892,临界值为30.2 cm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100.0%;Maas评分预测预估的AUC=0.852,临界值为3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75.0%;Tan评分预测预后的AUC=0.815,临界值为2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8.1%。结论 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Maas、Tan评分均具有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且Tan评分较Ma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钢丝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经桡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CTO,且病变均有自身或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前向送入软导丝致闭塞病变近端,将软导丝延长后送入微导管致闭塞病变近端,撤出软导丝后,利用微导管换用不同CTO专用导丝,精细调控导引导丝方向,调整导引导丝头端硬度以及利用微导管行高选择性造影.通过闭塞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结果:1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1例失败.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阳维德  郑萍 《医学综述》2009,15(24):3736-3738
低清蛋白血症是危重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血清清蛋白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发病及其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大量研究发现,血清清蛋白水平降低可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全因死亡风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清蛋白变化与预后关系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目前研究认为低清蛋白血症可显著增加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因此,探讨清蛋白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助于为今后应用血清清蛋白水平预测冠心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 (冠脉 )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证实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 (侧支循环形成组 ,A组 )及 131例冠脉病变程度相似而无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病人 (无侧支循环形成组 ,B组 )的冠脉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98 4 %的A组患者有 1支冠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B组相比 ,A组患者中多支冠脉闭塞率明显增高(30 0 0 %比 11 4 5 % ,P <0 0 1) ;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此外 ,完全闭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形成率较次全闭塞冠脉明显增高 (5 8 0 9%比 4 0 2 0 % ,P <0 0 5 )。结论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 98 4 %存在完全或次全冠脉闭塞性病变 ,其严重程度是侧支循环能否形成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