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建容 《全科护理》2013,(31):2929-2930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前病人SCL~90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成人常模(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等8个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心理干预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水平、症状困扰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透析病人症状困扰量表对76例住院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透析病人症状困扰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各症状发生率为22.4%~98.7%,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18.91±5.97)分、(14.68±4.39)分,焦虑、抑郁总分与症状有无、症状困扰程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症状困扰与焦虑、抑郁水平具有相关性,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具体状况制订个体化护理措施,给予其有效的心理辅导,降低病人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连续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进行6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两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MHD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缓解透析早期病人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接受透析治疗的96例病人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联合耳穴压豆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情况,并于病人出院时调查两组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SAS得分及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能有效缓解透析早期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疗法,每周1次,每次2h,共6周。干预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0),治疗依从性提高(均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有助于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得分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应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减轻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病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健康行为依从性、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健康行为依从性评分及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4.41%)低于对照组(14.71%),护理满意度(95.59%)高于对照组(85.29%),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健康行为依从性,调节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肿瘤合并肾衰竭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肿瘤合并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透析依从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透析依从性评分、病人满意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血液透析治疗肿瘤合并肾衰竭病人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提高病人透析依从性、缓解病人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病人放射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肿瘤病人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均实施放射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病人的抑郁及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肿瘤病人放射治疗期间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前后指导病人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病人自测表对比分析人性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情绪改善的积极作用。[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改善治疗意愿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招娣  杨曼 《全科护理》2014,(3):226-227
[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过程的配合度,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病人焦虑心理的作用。[方法]将22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病人心理状态,记录两组病人治疗的配合度。[结果]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前的焦虑状态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病人给予护理干预,最后测试两组病人焦虑状态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缓解病人的焦虑状态,有利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安晓霞  曲丽娟  张东玲 《全科护理》2009,7(27):2451-245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抑郁状况及对策。[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有73例存在抑郁状态。MHD病人抑郁的发生与年龄、居住情况及血液透析治疗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参与社会活动情况、有无医疗保障及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有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抑郁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治疗效果,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1月60例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入院后第2天及透析后第2周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首次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陈-施呼吸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陈-施呼吸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病人9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两组病人都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病人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护理2个月后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维度等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为82.98%,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陈-施呼吸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刘丽  安丽伟  刘璐  姚海燕 《护理研究》2012,26(7):625-62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1月60例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入院后第2天及透析后第2周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首次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皮肤瘙痒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4例尿毒症皮肤瘙痒病人,给予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病人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病人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加强护理干预,改善病人焦虑、抑郁心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给予延续性出院护理和常规出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功能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及单项测量项目中除便秘、腹泻及经济困难外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癌症出院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观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干预方式对改善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病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干预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整体观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干预方式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的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延续性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253例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延续性护理内容需求较高,尤其是透析通路的观察与维护、家庭支持、血压的控制与监测;延续性护理实施方式需求得分最高的是电话短信随访及互联网平台沟通,最低的是家庭访视和社区交流;透析时间是影响延续护理需求的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强烈,应注重专科护理的指导,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延伸服务,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