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学历和性别的农村居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知晓、技能掌握和护理需求现状的差异,为不同群体人群提供差异化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技能和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872名福建省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知晓率为80. 5%~96. 1%,技能掌握率为51. 7%~67. 0%,护理需求率为31. 7%~83. 7%。居民年龄越大,知识知晓率、技能掌握率、口罩和消毒液防护品需求越低(均P0. 05);居民学历越高者,技能掌握率、口罩和消毒液需求率越高(均P0. 05);男性居民的技能掌握率高于女性(均P0. 05);年龄越小和学历越高,通过网络新闻和微信平台获取知识的比例越高(均P0. 05)。[结论]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和女性居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知晓率和技能掌握率较低,在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时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自制影响因素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放,对521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疑病、强迫-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2.8%、9.2%、8.4%、1.9%和1.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恐惧的因素有年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了解《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社区处理防控能力等因素;影响抑郁的因素有年龄、职业、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了解《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影响神经衰弱的因素有年龄、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等因素。[结论]社区居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恐惧和抑郁心理应激为主,多与不了解相关防控知识和年龄、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医务工作人员防控现状,探讨相应策略。[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在疫情初期对医院非医务工作人员(120名护工、100名工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及感染防控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工、工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相关知识的认知合格率为51.6%和49.0%,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的合格率为65.0%和52.0%;非医务工作人员对职业防护知识的需求量较大,护工、工人分别为93.3%和97.0%。[结论]非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感染防控知识认知情况一般,应加强对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通过科学的方法准确评估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感染发生及传播。[方法]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理念及方法,对某医院血液内科的医务人员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病房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的风险指数为37. 91%,应对措施不足,通过强化全员培训、完善标识管理、多途径宣传教育、严格入科筛查、限制陪伴探视、全员佩戴口罩、强化病室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评估该病房2020年1月21日—1月27日全体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手卫生、口罩的正确使用、标准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住院病人及家属口罩的佩戴率、佩戴的正确率,每日探视及陪伴人数,以及家属及外来人员体温监测情况。[结果]该血液内科病房2020年1月21日—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手卫生、口罩的正确使用、标准防护知识掌握率达到100%。422例次住院病人及656人次家属口罩的佩戴率从最初的45. 5%提高到100. 0%,佩戴的正确率从80. 6%提高至100. 0%,探视及陪伴人数由宣教前的每日人均2. 1人次降低至每日人均1. 2人次。科室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方法有利于指导非封闭式血液内科病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期间感染防控的管理,保障了血液内科易感病人的安全,对类似情况下住院病房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心理与行为变化,为病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心理调控。[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38例病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等疾病本身的特点是造成病人恐惧的主要原因;目前病人心理状态保持良好,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疫情关注程度的病人心理状态不同(P<0.05),对疾病预防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及技术需求程度较高。[结论]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病人的陪伴及健康宣教,并持续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心理危机干预,着重加强对女性、文化程度低、对住院表现担忧等病人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对来自湖北、广东、河南、湖南的321名受试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结果]受试者主要通过手机、电脑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信息,部分居民存在过度关注现象。SAS得分为(41. 53±6. 52)分,不同地区、职业、居住地居民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城镇居民及医护人员存在明显焦虑,提示疫情期间应关注公众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冯美  郑显兰  沈巧  陶怡 《全科护理》2020,18(11):1342-1345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儿照护者的真实感受。[方法]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儿的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分析访谈内容。[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儿照护者从患儿发热(担心与迟疑)、发热门诊就诊(恐惧与无奈)、进入隔离病房(期待和敏感)、解除隔离(感恩)的救治过程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且在防护物资、普通疾病救治和亲朋陪伴等支持方面薄弱。[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儿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对照护者的健康宣教,转变护理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人文关怀。同时,医院应该加强同社区、社工部的协作,共同满足照护者的社会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瑶  赵燕利 《全科护理》2020,18(8):978-980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及预防措施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部分农村居民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270人中,84.38%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是SARS-CoV-2,96.88%知道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是14 d,93.75%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播,96.88%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87.5%知道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内也有传染性,96.88%是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信息。关于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用纸巾遮挡,正确、及时洗手,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这5种防护措施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3.75%、90.63%、93.75%、99.31%、90.63%。[结论]农村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度高,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建立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的应对策略。[方法]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总体部署感染防控,通过对防控部门进行选址、布局,组建护理人力资源应急储备库与应急梯队,对护理人员采用多维度防控知识培训及考核,完善全院的疫情防控管理,加强后勤保障工作等一系列严密的防控措施健全医院防控体系。[结果]经过一系列有效的临床防控实施,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确保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截至目前实现了医院内零感染,无医护人员与病人发生感染,防止了社区疫情扩散。[结论]医院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时期,医院领导精准施策、统一部署,通过早规划、早布置、早防控,实行全员培训,确保整个防控体系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在传染病疫情暴发期间防止医院内感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引领身边人做好自我防护的主要措施包括: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加强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信念;做好心理防护。认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宣传,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可以有效切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战争。  相似文献   

11.
游佳丽  何娟  方琴 《当代护士》2021,28(7):170-171
目的 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居民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社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0名重庆地区某社区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现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社区居民SAS分值与中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中焦虑状态与工作状态、家庭成员、防护品不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态度和认知有关.结论 社区卫生机构人员应关注社区居民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措施,以缓解疫情下社区居民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有效的防护手段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措施。方法选择某院2020-01-16-30期间343名疗养员疗养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体会,并提出归纳性的总结。结果通过对343名疗养员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心理护理、切断传播途径,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消除隔离隐患,保护易感人群等。343名疗养员的情况维持较为稳定,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结论通过此次疫情的防控措施,中心科室建立相应完善的疫情防护制度,为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事件建立快速有效应对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流行期间定点救治医院医护人员感染防护与消毒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全体医护人员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指南、工作流程、防护措施、防护用具使用、终末消毒等相关知识培训;根据我院患者流动特点、区域划分等具体情况,全面评估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源概率以及发生感染风险,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不同感染风险科室医护人员实施分级感染防护。结果 2020年1月10日—2月20日我院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3例,普通住院患者2 071例,全院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结论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开展全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不同感染风险科室采取不同分级感染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终末消毒,是控制疫情在院内传播,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自2019年1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医院院感防控这一公共卫生问题进入公众视线,同时也切实关系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本文总结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重症病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与消毒隔离的措施管理,旨在提升医务人员防护能力及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黄小萍  柯萍 《全科护理》2020,18(5):548-550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焦虑情况,探讨规范培训对其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摘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指南、指引中相关知识,对50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并不定时在微信群进行培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通过微信问卷星调查规范培训前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焦虑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SA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培训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SAS标准得分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常模,通过规范培训可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导致2019年年底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成为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1]。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此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中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2]。  相似文献   

17.
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指出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居家隔离时应加强环境消毒、自我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穆婵娟 《全科护理》2020,18(8):952-95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北京社区中老年普通居民对该疾病的认知及其心理状况。[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17名居民进行电话访视,利用自制的“新冠肺炎基本知识知晓程度的简易问卷”评估居民对新冠肺炎的认知程度,利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估居民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结果]“新冠肺炎基本知识知晓程度的简易问卷”得分为(8.59±0.71)分,知晓率99.08%;GAD-7评分为(1.15±2.13)分,焦虑检出率为7.83%;PHQ-9评分为(0.70±1.89)分,抑郁状态检出率为5.53%。是否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是中老年居民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中老年普通居民,对新冠肺炎认知率高,心理状况普遍平稳。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在疫情期间需要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冠状病毒多次爆发流行,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年12月以来,出现了多例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1]。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以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2]。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1-4]),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飞沫、直接接触和气溶胶传播^([5])。环境消毒是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的关键环节^([6]),为达到理想的环境消毒效果,不仅需要消毒学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因地制宜掌握操作技能。然而,在大规模疫情防控的检验下,消毒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使得消毒误区的问题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