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动护士信息化调配系统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选定的60名机动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采用传统调配方式进行机动护士调配设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采用信息化调配系统进行机动护士调配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机动护士调配启动时长及申请机动护士病区护士长对机动护士调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调配机动护士98人次,平均调配启动时长(1.25±0.09) h,对照组共调配机动护士107人次,平均调配启动时长(4.57±0.57)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机动护士调配满意度为90.82%,对照组调配满意度为8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动护士信息化调配系统可有效缩短机动护士调配启动时长,提升护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调配的满意度,促进护理管理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机动护士调配系统在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本院选定的60名机动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机动护士库调配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和观察组(2018年9月-2019年8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调配;观察组采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机动护士调配系统进行调配,即护理部维护机动护士资源库、护士长新增和提交机动护士申请表、科护士长审核和调动机动护士、护理部启动全院层面人力调配、系统进行汇总统计功能。比较两组机动护士平均调配启动时 长及护士长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共调配机动护士98人次,对照组共调配机动护士107人次,观察组平均调配启动时长为1.254±0.085小时,短于对照组的平均调配启动时长4.569±0.57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长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满意度为90.82%,对照组护士长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满意度为8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信息技术对机动护士库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动态调配,能有效节约机动护士调配启动时间、提高护士长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满意度,充分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效能,提高护理管理者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灵活调整临床护士,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的应急调配。方法建立机动库护士,制定管理规定,进行系统、规范培训,对机动护士进行统一调配。结果通过新模式的培养管理,机动库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急救仪器设备使用、急救相关知识、应急反应能力、团队配合能力有较大提高。结论机动库护士的培养与管理,合理、有效地调配了护理人力资源,满足了医院各项应急任务对护理人力的需求,并圆满完成了一些特殊护理任务,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患护比查询在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实时患护比查询,并与机动护士库联合使用,在全院护理管理的层面上,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垂直管理,总体人力成本不变,通过内部合理调整来达到人力的最佳配置,有效满足临床需求。结果2012年7月运行至今效果满意,共调配机动护士71人次,患者满意度2013年上半年提升至97.96%。结论实时患护比查询在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院机动护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效果。方法:根据本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临床科室的特殊需求,医院护理部从本科学历且有一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中选拔组成了机动护士队伍,制定了建设与管理办法,对机动护士进行统一调配,解决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人员补缺、临时性护理任务的及时增援及特殊事件时的应急等。结果:2010年9月~2012年8月,有12名护士担任机动护士的工作,科室申请机动护士调配82次,覆盖全院90%的护理单元;调配机动护士88人次,使科室平均床护比由调配前的1∶0.38上升至1∶0.41;安排特级护理调配机动护士10人次,计70 d,临时性应急任务6次。保障了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转,满足了医院各项应急任务对护理人力的需求,并较好地完成了特殊护理任务。结论:中医院机动护士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有效地解决了护士人力调配难题,满足了临床护理需求,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达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积极面对临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和突发任务,灵活调整临床护士,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方法:建立机动护士库,设置工作量变化的监测指标,在院级层面及时调配护理人员。结果:通过机动护士库人力资源调配,不仅有效缓解了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困难,而且提高了机动护士的各项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结论:机动护士库的建立和管理制度合理调配了护理人力资源,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和紧急情况的应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基于管理要素及信息分析技术的护理管理平台系统,评估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在文献回顾、科室调研的基础上融合管理要素并结合信息分析技术、PDCA循环理论初步构建护理管理模块,于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通过问卷调查、工时测定方法,对护理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运用基于管理要素及信息分析技术的护理管理系统后,病人住院体验与满意度、不良事件上报率、护士执业环境评分均提升,护理质控检查与反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使用基于管理要素及信息分析技术构建的护理管理系统可提升病人满意度和不良事件上报率,改善护士执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机动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手术室机动护士的管理、培训、考核及调配的有效做法,调查手术室机动护士对手术室培训及管理模式的评价,统计机动护士在聘任期间的调配次数、工作时间、配合手术量等,比较聘任期间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岗位胜任力及对工作满意度的变化。结果: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培训手术室机动护士56人,通过考核37人,调配机动护士3 185人次,计25 168 h,配合完成手术7 518台次;机动护士对手术室的培训及科室满意度分别为100.00%和91.90%;聘任期满时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工作满意度评分及岗位胜任力评分均明显提高。结论 :机动护士可有效补充手术室护理人员短缺,增加手术室与各临床科室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机动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综合能力,节约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护理岗位管理为基础,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做法与成效。[方法]通过专家会议法,确定各级护士的准入标准、工作内容及能级系数,建立护理岗位管理模型和绩效考核系统,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考核。[结果]新的考核模式实施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0.6%提升至96.9%,病人满意度由96.2%提升至99.4%,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由81.8%提升至96.9%,护士离职率由9.68%下降到6.27%。[结论]科学、全面的岗位管理,公平、客观的绩效考核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人力调配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嘱平台为基础,建立护理工作量(以工时为单位)数据库,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原理,找出工时与人力配置关系,应用于病区月基础人力配置和日临时调配;病区护士长按工时预测实施前瞻性排班。[结果]利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调配后(2014年),较应用前(2013年)各病区间护士人均工时异常点减少,护士日人均工时提高(P0.01),护士日人均主动加班时间增加(P0.01),护士对人力调配满意度提升(P0.01),病人对护士主动服务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应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的动态调配,可使病区之间的护士人均工时达到均衡状态,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将护理岗位管理模型导入信息化平台,采用前后对照试验,比较应用信息化护理岗位管理前后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护士核心能力、病人满意度和护士自身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实施信息化护理岗位管理后,护士离职率逐年下降,病人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升高,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应用前,且护士对岗位管理模式有较高的认同度。[结论]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护理岗位管理,使护理人员配置更加系统化,培训方法科学化,绩效考核标准化,促进了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与应用基于IPAD的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模块,应用于病人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的调查,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方法]在移动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基于IPAD+WLAN技术,建立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模块,病区管理者可随时手持IPAD在床边完成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模块应用后,病区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数据的录入、计算、统计、分析、报表生成等耗时较前明显减少(均P0.01),病人对责任护士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IPAD进行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可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护理管理的信息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机动护士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研究机动护士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针对机动护士的工作性质及任务,探索对机动护士的管理、培训、调配使用方式的有效做法。结果2003年1月~2004年1月,科室申请机动护士46次,覆盖全院80.4%的护理单元,调配机动护士61人次,计1072d,最长71d,最短4d,使科室平均床护比由调配前的1:0.39上升至1:0.47,基本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安排特级护理调配机动护士41人次,计212d;特殊事件调配机动护士24人次,计541d。结论机动护士发挥了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人员补缺、临时性护理任务的及时增援及特殊事件时的应急梯队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蒲艳峰 《全科护理》2013,(35):3333-3335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合理的护士梯队.[方法]分析临床护士人员结构、人力资源配比、科室工作特点与病人病情现况、护士班次情况,实行临床护士岗位分层,并建立岗位与实际工作能力相对应的评价体系.[结果]临床护士的分层管理发挥了管理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调动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层级护士的成长.[结论]岗位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合理的护士梯队.  相似文献   

15.
邓香君  李玫 《护理研究》2009,(9):2333-2334
[目的]通过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建立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并实施各层级护士年度培训与考核计划,对护士实行量化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工作权限及待遇,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结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护理层级管理模式为优化护理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有利于加快护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明确工作重点,建立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实施情感管理,强化服务意识以及正确处理工作双重重点等措施后,使有限的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调配,突出了急救护理的特点与内涵,急救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定职联合弹性调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采用“定职联合弹性调配”的排班管理方法,即根据不同时间段急诊科工作量,定职搭配护士联合弹性机动调配人力资源,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医生对护士的观察与判断、抢救意识、抢救的准确性、操作速度、医护配合、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琴凤 《全科护理》2012,10(28):2647-2648
[目的]总结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护理管理。[方法]对火车脱轨致群体伤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及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合理利用护理资源;批量病人进行分流与管理;开放院前、院内绿色通道;进行全院护士调配,采用全程无缝隙护士导诊、送诊。[结果]24例病人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1例严重肺部挫伤病人转诊至上级医院,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在群体伤员急救中,科学、正规、程序化的护理管理以及护士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急救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人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5月在儿外科设置机动护士岗位,明确任职条件、职责和相关待遇,制定选拔、培训、考核和调配制度。结果6人被聘任为机动护士,1年内机动护士被调配12次,调配所需时间从开展机动护士前(30.00±8.49)h下降至(8.33±7.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开展后护士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均较开展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较开展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机动护士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是一项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汪娟  吴雪琼 《全科护理》2011,9(21):1943-1944
[目的]总结突发地震灾害发生后,伤员救治中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护理部采取正确的实施对策,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结果]成功救治伤员231人,无护理差错、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部根据地震伤员特点,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及时应用护理管理策略、采取措施,可确保地震伤员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