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隧道技术应用于上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留置PICC病人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置管方式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试验组采用建立皮下隧道方式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穿刺技术置管。比较两组病人一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疼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置管后24 h内渗血量、PICC管脱出、导管口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的疼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置管后脱管、导管口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置管后24 h内渗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隧道式PICC置管操作简单、易学,能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渗血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对消化内科病人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之前136例置管病人为对照组,专科PICC护理小组成立后128例置管病人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置管穿刺时间、置管出血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穿刺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机械性静脉炎、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专科PICC护理小组模式可提高置管技术水平、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使消化内科病人PICC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在外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4例外周血管通路困难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操作出血量评分、操作痛评分、穿刺点感染率、导管脱出率和患者带管期间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操作出血量评分和操作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穿刺点感染率和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PICC导管操作质量高,能降低患者带管期间穿刺点感染及导管脱出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在外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及PICC手臂穿刺失败者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韦洁静  李周伟  卢婷  张新  林丽萍  黄红燕 《全科护理》2022,20(12):1599-1602
目的:探讨两针式皮下隧道法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92例,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行PICC,试验组采用两针式皮下隧道法行PICC,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3~6个月的导管留置率、6~9个月的导管留置率、9~12个月的导管留置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针式皮下隧道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病人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PowerPICCSOLO导管的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此类病人血管通路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为23例SVCS病人在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记录病人穿刺时间(从评估血管至完成导管固定)、穿刺次数、穿刺到位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时病人疼痛评分。定期维护,跟踪随访,记录病人PICC留置效果及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人穿刺时间为(35.56±3.88)min,穿刺次数为(1.04±0.21)次,穿刺到位成功率为100%,穿刺时疼痛评分为(2.44±0.73)分。所有病人均成功留置PICC。[结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置入PowerPICCSOLO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病人。  相似文献   

6.
莫美珍  周海宁  梁琼  谭卫仙 《护理研究》2007,21(20):1808-1809
[目的]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输液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可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80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77例,成功率为96.25%;导管破裂1例,送管困难2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2例.[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证、严格按照PICC的操作流程、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降低PIC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老年脑血管病病人中应用的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对老年病人治疗的最安全途径.[方法]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共364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PICC 15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8例和股静脉置管109例,分别比较安全性、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3种不同途径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股静脉穿刺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经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于老年脑血管病病人各有所长,老年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易出现穿刺并发症,股静脉穿刺置管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虽然存在置管期间并发症,但置管操作过程最安全,留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外周血管条件差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的新生儿28例,对其导管尖端定位与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穿刺成功率高、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结论]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新生儿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输液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可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N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住NICU的220例患儿经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j220例患儿中成功置管于下腔静脉217例,3例因导管末端异位于腹壁下静脉拔管;一次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89.1%;留置时间4d~98d(23.94d±13.73d);置管期间导管堵塞13例次,发生静脉炎19例次,导管因渗液脱出l例,导管体外断裂1例;206例拔管后行导管末端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2例。[结论]经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技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异位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何婧 《全科护理》2014,12(6):499-50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PICC置管前、中、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堵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置入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法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置入隧道式PICC术,比较2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痛发生情况、置管时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操作痛评分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渗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和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9号头皮针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隧道式PICC,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为双上肢PICC置管受限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进行规范化维护管理的效果观察和护理。[方法]从建立 PICC 管理小组、制订管理规范、加强技能培训、细化管理流程、加强监督考核等措施着手,将两个年度的 PICC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更换导管数、病人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进行 PICC 置管规范化维护管理后,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PICC 置管后进行规范化维护管理,能显著提高成功率和使用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胰腺肿瘤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置入PICC置管在胰腺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25例病人中PICC置管的平均留置时间为12.1d,静脉炎发生率为4.0%,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2.2%,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1.8%,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0.4%。[结论]PICC置管与普通留置针相比,可以满足胰腺肿瘤病人术前术后的静脉营养支持的需要、可减少病人反复穿刺和外周静脉输注高渗静脉营养液刺激血管而形成静脉炎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黄敏清  黄蝶卿  方奕  宋文强 《护理研究》2013,27(21):2228-2230
[目的]探讨PICC置管病人改良置管体位对导管异位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置管病人196例,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根据PICC置管行经静脉的解剖位置,观察组PICC置管时采用改良体位,改变传统置管上肢摆放的体位,使穿刺侧上肢与躯干成钝角(90°~180°),对照组PICC置管时使用常规体位(常规手臂外展90°),比较两组病人的导管末端位置、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两组导管末端位置、导管异位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ICC置管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导管异位,解决因导管异位带来的并发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行肘关节上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行肘上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95%,留置时间6h至65d,计划撤管64例,无感染及出血,伤口愈合好,被迫拔管3例,不慎拔出1例。[结论]加强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行肘关节上部PICC置管的护理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触摸非穿刺侧桡动脉对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2例拟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6例,操作前均给予血氧饱和度探头监测脉率、操作中进行疼痛评分,对照组按常规超声引导下置管操作规程进行置管,实验组在穿刺时由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给予干预,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穿刺前、穿刺时脉率及疼痛评分、靶静脉在屏幕上显示情况、操作总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采用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降低穿刺时病人的脉率,增强靶静脉的显示清晰度,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失败的原因及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护理方式进行说明。[方法]纳入我院86例乳腺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干预,对照组行传统PICC置管术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量、平均穿刺次数、置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07次±0.03次)vs(2.03次±0.98次),P0.05],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97.26d±31.54d)vs(70.34d±28.65d),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ICC置管术相比,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还能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时需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置管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市某2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癌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PICC导管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CVC导管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且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率、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ICC导管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可缩短置管操作时间,降低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