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总结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专科护士胜任力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临床能力训练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本校院系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制订培养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临床实践方案;建立团队制导师和基于临床能力的考评方法;构建了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并顺利完成在校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阶段培养。该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需求及护理学和专业学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招生情况、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临床实践、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综述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护士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指出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随着MNS研究生培养的进一步规范,如何将护士规范化培训、专科护士培训与MNS教育相结合,培养出临床实用的高级护理人才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中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分设置等5个要素。[结论]最终构建的培养模式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可为高等院校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科学、系统、合理、可执行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专科护士并轨培养的思路及可行性,为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我国专科护士的学历水平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专科护士培养进行了现状分析,然后阐明了两者并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接着从招生对象、培养学制、导师制度、课程设置、临床护理实践、考试与考核、学位授予及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共7个方面探讨了并轨培养的具体思路设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结果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护士并轨培养可行,可考虑在合理衔接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两者间的差异基础上加强政府、护理院校、医疗机构三者间的交流协作,构建并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的培养体系。结论 与专科护士培训并轨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护理专业化、高层次化发展的需求,是我国护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并轨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硕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方案设置的建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采用便利抽样,对全国部分省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50名、专科护士250名和护理专家50名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型硕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对并轨培养方案中的生源要求、学制、导师制、专业方向设置、学位授予条件设置方法的倾向和建议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的部分培养环节存在差异,求同存异是实现两者并轨培养的关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与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并轨,并轨培养模式可先在部分院校试行,与现行培养模式共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员对专科护理课程的评价及其学习困难度,为制订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专科护理课程调查表,对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80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全部学员认为设置专科护理理论课程是必要的,课程内容能体现专科特色,学员普遍对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及课程管理表示满意。课程难易度适中,有专科临床经验的学员学习困难相对较小。结论专科护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成效总体是满意的。建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中应设置相应的专科护理课程,保证充足的学时数、足够的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并在学习专科护理课程前到相应临床专科轮科,采取学院导师与医院副导师(专科护士)集体指导的方式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从招生及生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研究方向、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国内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应鼓励临床护士继续深造;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完整的护理专业化研究体系;加大重点专科建设,重视对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护理学发展与国际接轨;高校应加强自身导师队伍建设,制定护理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9.
董新秀  胡慧 《护理研究》2016,(8):2833-2835
从招生及生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研究方向、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国内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应鼓励临床护士继续深造;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完整的护理专业化研究体系;加大重点专科建设,重视对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护理学发展与国际接轨;高校应加强自身导师队伍建设,制定护理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和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方案,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法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采用Delphi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结果经过2轮咨询后,各专家意见趋于一致。2轮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9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0.875;指标变异系数为0.059~0.225;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6(P<0.01)。最终确定由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必修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术活动4个部分组成的理论课程。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构建合理,可为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和培养质量奠定基础,加快护理专科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校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实施现状与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形成访谈框架,对就读于我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的所有9名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将获得的资料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我校课程设置的体会包括:(1)课程结构与内容突显护理专业化特色;(2)学生精力有限,课程安排稍有欠缺;(3)考核形式多样化,压力大的同时能力得到了提升.结论 应加深学生对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认识,注重专科理论的学习;借鉴国外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且应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探索不同的培养计划,以为临床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专科护士培养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均是我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专科护士培养的角度出发就培养定位、专业方向设置、使用和管理对两者进行探讨,提出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并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其目前所学学位培养模式中各个模块的看法。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11名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用Colaizzi为主的现象学分析一般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将访谈结果按照培养模式分为招生条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发展方向相关的4个主题。主题1:招生条件应该基于对临床的热爱程度;主题2:培养目标需基于专科护理方向更加明确细化;主题3:培养过程应体现专科特色且临床科研并重,主要包括(1)课程需基于中医特色与专科特色合理设置;(2)临床实践需要重视实践效果并标准化考核方式;(3)学位论文不应低于学术型但选题可偏向临床;(4)呼吁培养过程中消除“偏见”保证科研与临床并重;主题4:未来发展前景开阔,同时顾虑重重。结论对于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条件上应该融入临床工作认同感;在培养目标上利用专科护士方向进行目标细化从而促进专科护士的衔接;在培养方式上,基于能力不断个性化课程设置同时标准化、统一化考核方式;未来发展上需要争取学校、医院、国家的全方位支持,以促进岗位设置的清晰化。  相似文献   

14.
中医院校从2015年开始进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如何构建一套既符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又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培养体系,一直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实习、临床能力考核、导师指导等方面,对我校探索与实践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介绍,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基于新入职护士培训的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实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并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拟定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和89.3%,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各项内容变异系数为0.06~0.24.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临床实践内容3部分.结论 培养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韩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与韩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培养类型、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指出建构护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我国护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目标要具体化,并贯穿于课程设置中.建议在强化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的同时,明确硕士学位护理研究生和临床护理专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提供思路与方向。方法 检索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1月收录的有关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前沿包括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专科化和课程设置等。研究热点集中在评价指标及考核方式、临床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及培养体系构建和专科化教育。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核心能力内容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未来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从跨专业、跨地区、跨院校共享课程、学分互认和考核评价等角度展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以丰富该领域主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构建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方法:应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初步形成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结果:共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96.15%、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9,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51,0.234,0.268。根据专家函询意见修订而成的方案包括教育、评审、认证、注册4部分,其中教育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110项,评审部分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4项、三级指标8项,认证部分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15项,注册部分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24项。结论:构建的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精神卫生方向专科护理人才规范化、专业化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且符合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形成教学方案,2018年7—12月,运用德尔菲法对2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结果2轮函询后形成5条一级指标(培养目标)、22条二级指标(培养目标)、77条三级指标(培养内容)、2条培养方式及时间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中医专科护士的起步、概念、角色定位、学员准入标准、培训师资标准、培养模式与培训时间、培养课程设置及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中医专科护士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提高学员准入标准,严格遴选培训师资;院校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教育;加强中医专科护理继续教育;明确岗位职责与角色定位,为完善我国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