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长置管深度对提高老年病人螺旋形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56例需置管老年男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病人身高,将螺旋管带导丝继续延长送入10cm~20cm,然后撤出全部导丝,悬空40cm固定于近耳侧,待其自行蠕动至目标位置。[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2h、4h、6h、8h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8例病人延长置管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置管深度能够提高老年病人盲插螺旋形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该方法老年病人耐受性好,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口插胃管法与经鼻插胃管法在急诊农药中毒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病人随机分为经口插胃管组70例(对照组)和经鼻插胃管组7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插管成功率、合作程度、置管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合作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鼻插胃管法抢救有机磷农药病人是可行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FOOD实验[1]证实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病死率,两周内首选鼻胃管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由于存在胃排空障碍、鼻饲管的存在可能增加食管气管反流及院内肺部感染的机会.为此,本次研究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序贯肠内营养方式提供营养支持,以探讨序贯营养治疗能否改善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功能及减少医院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床旁经电磁定位导航仪引导下行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在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普通外科在床旁电磁定位导航仪下放置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85例危重症病人临床资料,总结病人特征、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置管长度、不良反应及舒适度评分。[结果]85例病人置管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为6分~35分(18.3分±8.2分),其中机械通气病人3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病人15例,4例病人在置管时伴有鼻胆管;置管成功率为97.6%,平均置管时间为16min,平均置管长度约为105.5cm;所有病人在鼻肠管置入过程及置管后无误入气管和气胸等并发症,置管过程中舒适度评分为3.24分±1.03分。[结论]对危重病人,经电磁定位导航仪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为危重症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钟运露  陈庆妙  李美娴 《护理研究》2014,(11):4046-4047
[目的]观察改良胃管置管方法对脑卒中病人置管过程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需置胃管鼻饲的病人按编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置胃管过程出现的不适症状、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置胃管过程中不适症状少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的发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胃管置管方法对脑卒中病人置管过程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需置胃管鼻饲的病人按编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置胃管过程出现的不适症状、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置胃管过程中不适症状少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的发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史蓉蓉 《全科护理》2020,18(25):3321-3323
[目的]比较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病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ICU收治的86例危重症病人,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鼻胃管组(2016年1月—2017年3月)36例,鼻空肠管组(2017年4月—2018年12月)50例。比较两组病人置管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留置鼻空肠管与留置鼻胃管比较并未明显增加置管操作时间及置管费用,且一次置管成功率并未降低(P均0.05);鼻空肠管组病人置管第7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鼻胃管组(P均0.05);鼻空肠管组病人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留置鼻空肠管对ICU危重症病人安全、有效,比留置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喂养方式下脑卒中病人胃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经鼻空肠管喂养与鼻胃管喂养脑卒中病人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样本量5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鼻空肠管喂养能够降低腹胀发生率[OR=0.11,95%CI(0.04,0.29),P0.01]、腹泻发生率[OR=0.45,95%CI(0.27,0.75),P=0.002]、呕吐发生率[OR=0.10,95%CI(0.04,0.22),P0.01]以及食物反流发生率[OR=0.14,95%CI(0.08,0.25),P0.01]。[结论]脑卒中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如病人的胃肠功能未受损,建议优先选择鼻空肠管喂养,以更好地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留置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理的操作方法, 比较其与传统盲插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12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插组和可视化组各64例, 盲插组通过传统盲插方法进行鼻肠管置入, 可视化组通过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进行置入。评价2组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并发症、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盲插组患者男35例, 女29例, 年龄(59.44 ± 13.84)岁;可视化组男41例, 女23例, 年龄(58.28 ± 12.08)岁。可视化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6.8%(62/64), 高于盲插组的82.8%(53/6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 P<0.05);可视化组置管时间(20.08 ± 2.69)min, 短于盲插组的(38.19 ± 3.79)min,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9, P<0...  相似文献   

10.
黄少华 《护理研究》2014,(12):1451-1452
[目的]探讨徒手经鼻空肠置管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26例危重症病人且需要进行肠内营养补液,均采用徒手经鼻空肠置管,观察置管成功率以及营养状况。[结果]26例病人中23例采用徒手经鼻空肠置管获得成功,成功率88.46%,失败的3例采用胃镜辅助置管成功。病人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人血白蛋白水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徒手经鼻空肠置管有较高的成功率,可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具有无创、安全、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孟慧  肖定华  王芬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11-1812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和临床效用.[方法]给48例因疾病限制不能经口进食而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病病人放置空肠营养管.先在鼻空肠管最前端小孔上用黑色缝线打结,长度约2~3 cm,后每隔10 cm在空肠管管壁上打此种结,共8~9个,最后一个结约在空肠管刻度的75~85 cm处.在内镜引导下将鼻空肠管插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应用此种方法置放空肠营养管成功率为100%,可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胃镜辅助引导放置鼻空肠管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在重症监护室困难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35例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失败病人导丝引导留置胃管的方法。[结果]1例颈部肿块并胸廓畸形病人置管失败,34例成功完成留置胃管,其中一次置管成功29例。[结论]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可减少反复置管次数、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水稀释引液法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定位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1年3月1日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注气法盲插鼻肠管技术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注水稀释引液法盲插鼻肠管技术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臂肌围(MAMC)]、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置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BMI、TSF、MAMC、GQOLI-74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水稀释引液法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管道位置判断准确率和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短期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减少置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卓凤坚 《全科护理》2012,10(29):2777-277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循证小组,制定措施,对42例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结果]42例(96例次)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成功率达100%。[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中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宜脑卒中偏瘫病人的鼻饲置管方法。[方法]随机将66例脑卒中偏瘫伴吞咽障碍需插入胃管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健侧卧位加健侧鼻孔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患侧卧位和患侧鼻孔置胃管法,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用时。[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置管用时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侧卧位并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是一种适合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熹  李培珍  徐微微 《护理研究》2012,26(29):2736-2737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脑卒中需要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改良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过程中病人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由于不能进食,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占8%~62%,在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平均约50%[1]。吞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营养来源主要依靠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有鼻胃管、鼻空肠管和胃(肠)造口。目前临床上因为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的限制,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仍是鼻胃管,但脑功能障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紊乱,容易出现胃潴留现象,胃内容物易发生反流引起误  相似文献   

18.
高伟 《全科护理》2012,10(28):2623-2624
[目的]比较内镜下经皮胃造口(PEG)与鼻胃管置入术行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60例肠内营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PEG术,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置入术。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PEG术行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鼻胃管置入术行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螺旋型鼻肠管在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管后1个月内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行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留置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对7例进行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肠内营养液置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例病人发生腹泻,经调整输注速度及肠内营养液浓度后,能继续接受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2例病人出现咽部炎症;1例病人发生管道堵塞.7例病人在进行肠内营养2周后病人表现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APACHE II评分<8分,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结论]通过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够改善重症胰腺炎病人的预后,降低住院费用,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