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护理工作量,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在神经内科合理配置。方法在6个神经内科专业组中,采用自我记录法测量122项护理项目工时;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获取2014年各护理项目频次;计算神经内科及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和理论床护比。结果神经内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及床护比不同(P0.05),脑血管病患者人均日护理总时数(198.16±1.94)min和理论床护比(1:0.81)最高,癫癎专业组最低,神经内科平均床护比为1:0.66。结论神经内科各专业组需要配置护士数量不同,应根据收治疾病种类优化神经内科护理人力配置。  相似文献   

2.
叶曼  赵丽萍  李乐之  黄金 《护理研究》2011,25(35):3270-3272
[目的]以临床科室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方法]调查6个临床科室不同职称护士进行每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工时及各科室每日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平均频次,统计各科室每日平均护理总工时,采用2种计算公式计算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数及床护比。[结果]不同科室护士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实施大部分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科室每日护理总工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人数及床位比高于现有编制。[结论]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需要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并以临床科室实际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骨髓移植病房护理工作量,明确其护士配置的实际需求,探索其人力资源配置特点。 方法 编制护理项目观察表, 培训观察员, 测量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的总工时, 计算病房所需护士数。 结果本病房涉及 98 项护理项目,其中直接护理项目 68 项,间接护理项目 30 项;平均每例患者 24h 护理项目总工时为 730.86min ;理论所需床护比为 1∶2.2 。 结论 本研究初步测量骨髓移植病房的护理工作量,并计算出适用于骨髓移植病房的理论床护比,为在临床进行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特色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观察、记录。[结果]4个特色病房床护比为1∶0.38;每日护理总时数为5964.8 min±100.2 min,直接护理时间为4158.5 min±24.6 min,间接护理时间为2003.9 min±72.6 min,特色病房共需增配护士23人,增配后床护比1∶0.51。[结论]现行床护比偏低,应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改善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特色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观察、记录。[结果]4个特色病房床护比为1∶0.3 8;每日护理总时数为5 964.8min±100.2min,直接护理时间为4 158.5min±24.6min,间接护理时间为2 003.9min±72.6min,特色病房共需增配护士23人,增配后床护比1∶0.51。[结论]现行床护比偏低,应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改善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时测定,确定病区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测定表,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5个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课题组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每个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量。[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80.00%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日均护理时间4 973.99min(82.90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4。[结论]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时测定,确定病区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测定表,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5个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课题组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每个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量。[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80.00%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日均护理时间4973.99 min(82.90 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4。[结论]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护理管理数据平台,探讨护理工作数和量统计分析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方法]基于HIS平台,建立护理工作项目的数和量(工时)基础数据库;导出2013年护理工作量,用Excel统计分析工作量的数和量排序,计算分类工时的构成比,并以病房为单位进行总工时、住院床日平均工时排序,用管制图分析2013年各病房的人均护理工时。[结果]护理工作数和量排序不同,全院的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常规操作分别占总工时的55.24%、18.21%、26.55%;各病房全年总工时和住院床日平均工时成阶梯状递减;病房的人均工时管制图有3个科超出控制线的上限,5个科低于控制线的下限。[结论]可用计数法工作量建立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和耗材物资管理信息模块;用护理工时建立护理人力管理模块,为护士层级配置、绩效分配、病房分类、质量评价、团队和个人评优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9.
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祺  石兰萍 《护理研究》2008,22(2):162-164
[目的]探讨特区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比例.[方法]采用观察法用秒表计时,测量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特需病房护理工作量.[结果]特需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平均时间226.93 min,日有效护理工时422.19 min,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48.[结论]通过公式计算出特需病区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64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祺  石兰萍 《护理研究》2008,(1):162-164
[目的]探讨特区医院特需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比例。[方法]采用观察法用秒表计时,测量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特需病房护理工作量。[结果]特需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平均时间226.93min,日有效护理工时422.19min,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48。[结论]通过公式计算出特需病区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为1:0.64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人力调配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嘱平台为基础,建立护理工作量(以工时为单位)数据库,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原理,找出工时与人力配置关系,应用于病区月基础人力配置和日临时调配;病区护士长按工时预测实施前瞻性排班。[结果]利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调配后(2014年),较应用前(2013年)各病区间护士人均工时异常点减少,护士日人均工时提高(P0.01),护士日人均主动加班时间增加(P0.01),护士对人力调配满意度提升(P0.01),病人对护士主动服务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应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的动态调配,可使病区之间的护士人均工时达到均衡状态,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冯新艺  周佳  张惠霞  黄小兰  沈华  朱晓 《全科护理》2020,18(21):2706-2708
[目的]探讨基于医学信息系统(HIS)护理工时的护理人员人力配置与动态调配效果。[方法]自2018年起,医院建立基于HIS护理工时的护理人员人力配置与动态调配。比较基于HIS护理工时实施人力调配前与调配后护理人员日人均工时、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2018年护理人员日人均工时及日人均主动加班时间均高于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护理人员对人力资源调配的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护理质量评分高于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HIS护理工时的护理人员人力配置与动态调配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及病人的满意度,均衡各病区人力资源,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神经科与其他内外科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量,探讨神经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法:在临床工作环境中,采用自我记录法测定124项护理项目工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护理项目频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神经科与其他内外科普通病房的护理总工时、患者日均护理时数和平均床护比。结果 :神经科病房每日护理总时数[(6021.31±37.60)?min]与患者日均护理时数[(172.53±1.08)?min]均高于其他内外科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科理论床护比为1∶0.69,明显高于其他内外科普通病房(1∶0.55)。结论:与其他内外科普通病房比较,神经科护理工作量繁重,护理人力配置要求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测本院ICU护理工作量,探讨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法采用研究者观察法和操作护士自我记录法,测量出每项护理操作平均工时及总护理工作量,进而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制。结果本院ICU月平均床护比为1∶1.97,平均每日护理总时长11866.67 min,平均每位患者每日直接护理时长(410.68±17.74)min,间接护理时长(194.03±9.95)min,护士个人活动项目时间(33.77±5.53)min。结论目前本院ICU配置的护理人员低于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力配置标准。通过对护理工时的准确测量,提供客观数据,为管理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南通市6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确定各病区实际护理工作量,旨在建立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人力资源配置模型,为政府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新形势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对6所医院42个病区在班所有护士工作量进行现场观察,记录所需时间。结果 6所医院的实际病房床护比均低于各自的需配置床护比;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儿科需配置床护比分别为1:0.56、1:0.67、1:0.79、1:0.56、1:0.47、1:0.70、1:0.72;A、B、C类病区平均护理时数分别为168.1、161.1、165.2 mi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快改变护士缺编现象;由于各所医院制定的A、B、C类病区分类标准不统一,所以不能以示范病区类别配置护理人力,建议将病区平均护理时数作为配置护理人力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基于护理工作量工时测量的神经内科病人分类标准,并应用于构建护理人力配置的测算模型,以实现依据各科室实际护理工作量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护理人力的目的。[方法]通过护理工作流程再造、直接护理工作量的工时测算结合卫生部文件要求设计神经内科病人分类标准,并测算各类病人的每日护理时数,以此护理时数为基础构建神经内科直接护理的护理人力配置模型。[结果]依据病人分类标准评分分值的不同将神经内科病人分为A,B,C,D类,各类病人每日平均直接护理时间分别为120.11min、111.21min、99.99min和37.13min。[结论]所设计的病人分类标准能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和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量,可应用于测算神经内科直接护理的护理人力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病人分类系统探索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为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9月选择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肝病内科、肝胆外科、肝病产科、感染病科、肿瘤科5个病区的住院病人护理需求量及各班次护理人员每日护理时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罗斯麦迪可斯量表(RMT-PCS)调查,辅以工作参与法,计算出各病区病人24h的平均工作量指数、各病区病人疾病平均严重度,按照改良RMT-PCS量表护理人力分配比率计算出各病区所需护理人员数量。[结果]各病区由于病种不同,病人类别所占比例不同,病人严重度、每日平均工作量指数、每日所需护理时间均有不同。[结论]运用改良RMT-PCS量表对病人分类,建立专科医院的病人分类系统,为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的护理人员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更加有利于护理管理,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吴沛霞  席淑新 《护理研究》2014,(17):2049-2051
介绍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意义,从按床护比配置、按病人分类系统/评分系统配置、按护理工作量配置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吴沛霞  席淑新 《护理研究》2014,(6):2049-2051
介绍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意义,从按床护比配置、按病人分类系统/评分系统配置、按护理工作量配置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的数学模型,为合理、有效地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ICU 5周内收治的病人共133例次进行TISS-28评分和护理工时测量,通过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建立TISS-28评分和直接护理工时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公式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结果]TISS-28评分越高,病人所需直接护理工时越多;直接护理工时与TISS-28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1,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的模型为:所需护士人数=1∑n[42.5×(TISS-28i)-124.3]/286.12。[结论]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可有效、简单、快速地预测ICU所需护理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