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T与平片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与平片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X线、CT表现 ,且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单发 2 2例 ,占 5 6 .4%( 2 2 /39) ,多发 17例 ,占 43.6 %( 17/39) ,单发病灶中以颅骨最多见 ,本组 8例 ,占 36 .4%( 8/2 2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及CT表现可因病变部位及病程不同而异。结论 CT对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结构 ,尤其对于钮扣样死骨和软组织肿块的发现 ,优于X线平片 ,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检查 ,平片仍是诊断本病首选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表现。结果 椎体呈溶骨性破坏 7例 ,囊性破坏 3例 ,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或消失 ,部分椎弓及椎旁软组织受累。结论 椎体破坏与椎弓受累、椎间隙改变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不成比例 ,破坏区内可残存小骨碎片而无死骨存在等 ,可作为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3.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 搜集 15例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5例病人均作过CT扫描 ,其中 4例还同时作了颅骨X线正侧位观察。结果 CT对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骨质破坏、小骨片、脂质及软组织肿块显示有价值 ;对观察硬脑膜是否受侵有意义。结论 CT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中脂质的显示对其诊断尤其重要。结合临床表现多可确诊  相似文献   

4.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18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16例,CT检查10例,MRI检查4例。结果 颅骨6例,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骨质破坏伴颅板内外软组织肿块;脊椎5例,椎体不规则破坏,边缘硬化,楔形变,椎旁软组织肿块。严重者椎体压缩呈盘状;肋骨2例,穿凿样或膨胀性骨质破坏;肩胛骨1例,斑片状骨质破坏伴周围广泛增生,有骨膜反应;股骨4例,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STIR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18例中正确诊断12例,诊断准确率66.7%。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大部分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较X线平片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的改变。MRI能够精确显示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榆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全部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8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均为单发;6例发生于前肋,2例发生于后肋;X线均表现为单房类圆形骨质破坏,境界较清楚.CT扫描表现:5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3例呈溶骨件骨质破坏,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榆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全部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8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均为单发;6例发生于前肋,2例发生于后肋;X线均表现为单房类圆形骨质破坏,境界较清楚.CT扫描表现:5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3例呈溶骨件骨质破坏,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榆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全部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8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均为单发;6例发生于前肋,2例发生于后肋;X线均表现为单房类圆形骨质破坏,境界较清楚.CT扫描表现:5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3例呈溶骨件骨质破坏,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炜  黄仲奎 《放射学实践》2007,22(3):274-27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共计41处病灶,其中脊椎13处、颅骨11处、骨盆6处、锁骨4处、肋骨4处、四肢长骨3处.病灶最多之病例累及12骨,共16处病灶.本病基本影像学表现相似,但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首选检查.CT在显示复杂骨骼解剖、病灶细微结构方面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及帮助定性与鉴别诊断.MRI对于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及邻近组织改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颅骨6例,长骨1例,脊柱2例,骨盆1例,锁骨1例,肩胛骨1例。单发者11例,多发者1例。主要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无反应性骨硬化。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软组织肿胀或肿块。病变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形成,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肉芽肿CT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相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具有特殊的病理基础,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作者回顾性分析30例骨嗜酸性内芽肿的影像学特点,CT对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结构,尤其对于钮扣样死骨和软组织改变的发现优干X线平片。并提出对此病的诊断流程。  相似文献   

11.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共发现 16个病灶 ,其中股骨 10个 ,胫骨 4个 ,腓骨及桡骨各 1个。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层状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X线平片是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基础 ,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17例行CT平扫,12例行MR检查,10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共发现24个病灶,其中单发19例(眼眶2例,斜坡2例,额骨9例,颞骨1例,顶骨4例,枕骨1例),多发2例。CT像上主要表现为颅骨板障的破坏,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可见残留的小骨片以及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MR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和MRI有助于明确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The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the intestine is a relatively uncommon lesion which is unrelated to the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lung or bone. We describe one case of this disease in the duodenum evaluated by hypotonic duoden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radiographs showed sharply delineated circular intra-luminal filling defect. CT demonstrated a homogeneous soft tissue mass and excluded an extraluminal extension of the lesio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is essential for confirming th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