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药苷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芍药性微寒、味苦酸,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能。《本经》记载:“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意气。”我国民间用于治疗胸腹腰肋疼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相似文献   

2.
芍药除血痹的功效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分析古今中医临床应用芍药(赤、白芍)治疗风湿痹证的组方和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提出“除血痹”是芍药的重要作用之一。芍药通过配伍能发挥如下功效而用于各种痹证:除痹止痛,和营缓急;除痹止痛,养血补肝;除痹止痛,柔肝舒筋;除痹止痛,酸寒佐制。  相似文献   

3.
白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的作用,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以芍药苷(paeoniflorin)为代表的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关于芍药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已有很多报道。本实验以HPLC法对芍药根不同部位及枯萎前后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含量变化,为芍药的采收加工的合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白芍,大多数医家认为有养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阴止汗等功用。本文就敛阴止汗方面谈谈自己的意见,以供商榷。芍药功用见《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两者都强调了芍药为通利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昧甘,通行十二经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配伍,有酸甘化...  相似文献   

6.
白芍是临床上一味常用的中药,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的根。异名有白芍药、金芍药。该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柔肝。主治:月经不调。惊醒腹痛。脘腹胁肋疼痛,自汗盗汗,四肢挛急疼痛,头痛,眩晕。其成分:主要含有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芍药新苷,芍药内脂A、B、C,没食子酰芍药苷,β-古固醇,右旋儿苯精,鞣质等。其挥发油主要含苯甲酸、牡丹酚等。药理: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一定的镇静作用。芍药苷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芍药苷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白芍药能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7.
白芍是一常用的中药 ,具有平肝抑阳 ,养血敛阴 ,柔肝止痛等功能。芍药苷是白芍中比较明确的有效成分之一。据文献报道芍药苷在生产过程中不稳定 ,受热易破坏[1,2 ] 。本实验运用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 [3 ] ,就温度对白芍药材、白芍提取物、乾坤清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并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 ,预测它们的有效期 ,以期对芍药苷的稳定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1 实验材料   LB80 1型超级恒温器 (辽阳市恒温仪器厂 ) ,TCQ- 2 5 0型超声波清洗机 (北京医疗设备二厂 ) ,Beckman高效液相色谱仪。  白芍药材购于河北安国市 ,经…  相似文献   

8.
中药白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干燥根、别名金芍药(诗经)、没骨花(胡本草)、离草(韩诗内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草地和灌木丛中,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有益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表明白芍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作者对白芍近来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为白芍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芍药     
芍药为毛莨科植物,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古人在即将离别之际,常以芍药花相赠,故又称之为“将离”。百花中,芍药花可与花王牡丹相比美,王观在《扬州芍药谱叙》中称“洛阳之牡丹,维扬之芍药”都是“奇容异色”。芍药花形态硕大,色彩艳丽,正如宋人王梅溪所咏“千叶扬州种,春深霜众芳”。芍药之花,是观赏之名花;芍药之根,又是治病良药,中药称之为“白芍”。白芍主含芍药甙、羟基芍药甙、芍药内酯甙、苯甲酰芍药甙、挥发油、牡丹酚、三萜类化合物,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早在汉代,白芍即被收入《神农本草经》中,《珍珠囊》把它的功能概括为六…  相似文献   

10.
芍药为毛茛科PaeonialactifloraPall.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加工后名称为白芍,有养血、平肝、敛阴、收汗、缓中、止痛等功效.荷泽芍药栽培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以观赏、药材两用品种为主.所产白芍色白、粉足质量好,与曹州牡丹一样闻名全国,为我国芍药重点产区之一.荷泽芍药栽培采用有性(种子)和无性(分株)两种毓方法,其种子繁殖是荷泽的一个特有方法(仅荷泽地区用此法).现将芍药种子的育苗法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芍药为肉质捺根植物,法值3~名年才明收创,政区运托地担*慢的田沃沙坝地块.在“立秋”前后首S000k’回四门…  相似文献   

11.
白芍为常用的中药材,芍药苷作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许多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抗肿瘤、止痛等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研究发现白芍在产地加工、炮制、提取浓缩等制剂过程中芍药苷含量变化显著,故该文拟从以上几个过程中考察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具有养血敛阴 ,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现市场上 ,许多细白芍的混入 ,使白芍的质量显著下降。我们以芍药苷为指标 ,对不同生长年限 ,不同粗细的白芍进行了含量测定 ,结果显示 3年生以上、断面直径在 1 cm以上的白芍含量显著提高。以此 ,可以更好地保证药材质量 ,保证成品疗效和芍药苷成分含量。1 仪器与试药CS- 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日本岛津 ) ,定量毛细管 (美国 ) ,高效薄层硅胶 G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 ) ,白芍 (安徽亳州 ) ,芍药苷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所用试剂…  相似文献   

13.
白芍为临床常用中药,性味酸苦微寒,入肝脾经。《神农本草经》载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其临床应用范围甚广。要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正确辨证用药是前提,但要取得好的疗效,合宜的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某些病症,重用白芍常是取效的关键,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应用体会。 1、止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提出用芍药甘草汤缓和脚挛急,本方可以缓急止痛,笔者尝以之治疗小脚转筋,用白芍30~60克,甘草10克,木瓜15~20克,水煎服,可取得迅速缓解之效。芍药甘草汤还可用于多种痛症的治疗,如胃脘痛、腹痛、头痛,以及痹证所致疼痛等。重用白  相似文献   

14.
白芍系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栽培品种的根,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效,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及肝气不和,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和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病证。常用量12—18g,大剂量30g。笔者导师运用大剂量白芍治疗以流涕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胃康灵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康灵胶囊由白芍、白芨、三七、甘草、茯苓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之功效,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等症[1]。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9册中,白芍在处方中是君药,白芍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测定其含量能够反映和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控制胃康灵胶囊的质量提供了依据。1仪器与试药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紫外检测器,HPCHEM工作站。芍药苷(批号:0736-200219)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胃…  相似文献   

16.
临床常见胃痛之证,以痛及胁背,兼有胸脘痞闷,脘腹胀满,泛恶欲呕,嗳气,嘈杂者居多,究其病机乃胃、脾、肝3经为患,每呈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势,故治宜缓中和胃兼顾肝脾为先,待胃脘痛稍缓,再议澄源固本。笔者常以芍药甘草汤加枳实、百合两药为基本方,此为张仲景调和肝脾名方“四逆散”去柴胡之升散,加缓中润燥之百合而成。《本经》谓白芍  相似文献   

17.
四逆期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剂。原文口:“少阴病,四道,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但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方由柴胡,炙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具升发之性,能透解郁热,疏肝的解郁,为君药。枳实入中焦归脾胃,具行气散结之功。为臣药,二药同用,一升一降,保使清升浊降,气机通利,枢机运转而郁热透达。芍药酸苦微寒,主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与和中益气的炙甘草相伍,以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使土木得和而气机流畅,为佐使之品。故本方在《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18.
芍药中药名白芍、赤芍。白芍主产于浙江、山东、安徽等省,而以浙江(杭白芍)、安徽(毫芍)为最好。赤芍为野生种,在内蒙古、山西等地均有大量野生。药用部分为其根。白芍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作用,主治血虚、肝旺引起的头晕、头痛、胸肋疼痛、月经不调、腹痛等症。赤芍有凉血、活血、消肿止痛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等症。  相似文献   

19.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为白芍中提取的有效部位,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化合物.白芍总苷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抗炎、止痛、保肝和抑制自身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随着白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研究深入,对其应用开发亦日渐增多,多种分析方法亦用来控制白芍总苷的质量.现就近年来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毒性和质量分析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系仲景《伤寒论》中之名方.方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芍药具有养阴和营、解痉、止痛作用、性酸,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芍具镇痛、解痉,并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萄葡球菌有抗炎作用.其镇痛直接作用于中枢系统.甘草具有甘缓止痛,其药理亦同白芍.我们运用此方治疗2例肛裂患者,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