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观察PTA1分子在活化人内皮细胞的表达、调变及其所参与的粘附功能。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PTA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和分布 ;用RT PCR方法检测内皮细胞中PTA1mRNA的表达 ;用Na251CrO4 标记静止和TPA活化Jurkat细胞 ,采用4h粘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内皮细胞和Jurkat细胞间的粘附以及PTA1/Ig融合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结果①静止内皮细胞表达很弱的PTA1分子 ,TNF α、LPS可显著上调PTA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 ,TNF α刺激8h、LPS刺激2d后PTA1分子在内皮细胞的表达达到高峰。用RT PCR方法在TNF α刺激6h后的内皮细胞中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PTA1mRNA ,但静止内皮细胞中只能检测到极微弱的PTA1mRNA。②TNF α活化内皮细胞与Jurkat细胞的粘附作用明显高于静止内皮细胞与Jurkat细胞的粘附作用 ,TPA活化Jurkat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明显高于静止Jurkat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 ,且这两种粘附作用均可部分被PTA1/Ig 融合蛋白所阻断。结论TNF α和LPS刺激后的活化内皮细胞可表达较高水平的PTA1mRNA和PTA1蛋白 ,且此PTA1分子可直接参与活化内皮细胞和Jurkat细胞间的粘附 ,表明PTA1是内皮细胞上一种新的可诱导性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2.
PTA1参与活化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间粘附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lateletandTcellactivationantigen1,PTA1)是1997年基因克隆的新分子,主要表达于血小板、活化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参与血小板的凝集、CTL的分化和NK细胞的杀伤等功能〔1〕。新近研究发现,PTA1在TNFα和LPS活化的内皮细胞表面表达明显增强,且PTA1/Ig融合蛋白(10mg/L)可显著阻断活化Jurkat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2〕。由于Jurkat细胞是1株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不能完全反映正常活化T细胞与内皮细胞的关系,为进…  相似文献   

3.
应用抗人血小板和T细胞活化抗原1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以及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检测了人巨核母细胞系HEL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PTA1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对静止与活化血小板膜表面PTA1分子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lateletandTcellactivationantigen1,PTA1)胞膜外区与人IgG1Fc段融合蛋白。为PTA1配体的鉴定及其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针对PTA1cDNA序列设计3段引物,通过反转录,半套式PCR方法从活化Jurkat细胞中扩增出PTA1胞膜外区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IG中,通过酶切,PCR及序列测定鉴定  相似文献   

5.
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中各种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体内,血流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影响。为了阐明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流体切应力(2.23~6.08dyne/cm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脂质过氧化对培养的人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不同浓度联胺(1μmol/L、5μmol/L、10μmol/L)作用8h, 对照组不加联胺。细胞原位杂交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原位杂交结果图像分析表明, 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47±0.013、0.292±0.020和0.396±0.022, 是对照组(0.077±0.011)的1.91倍、3.79倍和5.14倍。方差分析表明, 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0.158±0.008、0.220±0.017和0.321±0.023, 为对照组(0.104±0.016)的1.53倍、2.12倍和3.09倍。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和蛋白表达, 这可能促进单核细胞粘附血管内皮,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芎嗪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刘勇许彦钢(西安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西安710061)粘附分子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有关。我们曾报道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刺激培养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加,但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硝普钠作为一氧化氮的供体。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强度测定、细胞ELISA、Northern杂交等方法分别从蛋白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一氧化氮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示:一氧化氮抑制IL-1α诱发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其作用里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一氧化氮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是其抑制单核一内皮细胞粘附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尧  李瑞祥  刘执玉 《解剖学报》2001,32(2):167-169,T015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癌胚抗原(CEA)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的表达,以探讨癌细胞血管浸润转移机理。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癌周直肠组织及淋巴结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ICAM-1和CEA的表达。结论:提示在癌细胞沿血管转移过程中,ICAM-1和CEA是介导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稳定的粘附分子。尚不能确CD31在癌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可用于纯化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融合蛋白的亲和层析柱,纯化真核表达的PTA1/Ig融合蛋白,以进一步研究PTA1的功能及其配体。方法:以硫酸铵及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抗PTA mAb,并交联Sepharose 4B制备PTA1亲和层析法,通过亲和层析法,从pPTA1/Ig表达载体转染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中纯化PTA1/Ig融合蛋白,用夹心ELISA及SDS-PAGE鉴定纯化结果。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近十五年人们才发现炎症是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它以白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过程由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介导,ICAM-1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前期活体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哮喘动物肺组织中内皮细胞一白细胞粘附现象显著,并且肺组织ICAM-1高表达,这有可能是发病过程中ICAM-1大量表达于内皮细胞表面,导致内皮细胞一白细胞粘附增加的结果。本实验采用肺组织机械分离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内皮细胞,将哮喘病理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用于细胞粘附的体外研究,借助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分离法,我们首先研究了受哮喘病理血清刺激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血清孵育的内皮细胞ICAM-1表达比用DMEM培养基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量高;哮喘血清刺激4h后ICAM-1表达量达到峰值,长于4h则很快降低;正常血清或培养基处理的内皮细胞表达持续在一个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探炎性刺激对人多核白细胞(PMN)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影响和PECAM-1的可能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脂多糖(LPS)、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对PMN和HUVEC PE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LPS、1L-1β和TNF-a可引起PMN表达PECAM-1蛋白减少,而对HUVEC PECAM-1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组化显著在HU-VEC连接部的PECAM-1染色变淡。结论:上述炎性刺激物不仅可引起PMN表达PECAM-1减少、激活PMN,而且可改变内皮细胞PECAM-1的分布,因此PECAM-1在炎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成员之一,在维持机床正常生理功能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ICAM-1的表达可以在细胞内的多个环节上受到调控,本文综述了其基因转录和mRNA降解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MCP—1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对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HU GEC)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 EL ISA法。结果 1培养的 HU GEC表面有少量 ICAM- 1表达 ,在 10 ng/ m L MCP- 1刺激后 ICAM- 1表达量增多 (P<0 .0 5 ) ,6 h即有 ICAM- 1表达增强 ,12 h达高峰 ,不同浓度的 MCP- 1(10、2 0、40 ng/ m L)刺激HU GEC18h后 ,ICAM- 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2加入抗 MCP- 1抗体后 ,ICAM- 1表达量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 .0 5 )。结论 MCP- 1可刺激 HU GEC表达 ICAM- 1增加。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单体之一.本文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肥大细胞系HMC-1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HMC-1细胞能自发地表达β1、β3型整合素和CD44,不表达β2型整合素,具有迅速粘附于鼠尾胶的能力,在粘附过程中细胞由圆形、椭圆形变成梭形、多极形.雷公藤红素与HMC-1细胞在粘附前或粘附后共育均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粘附和粘附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可下调粘附分子的表达.提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HMC-1细胞的粘附,这一作用与其抑制粘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 ,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ICAM 1的表达可以在细胞内的多个环节上受到调控 ,本文综述了其基因转录和mRNA降解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可用于纯化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lateletandTcelactivationantigen1,PTA1)融合蛋白的亲和层析柱,纯化真核表达的PTA1/Ig融合蛋白,以进一步研究PTA1的功能及其配体。方法:以硫酸铵及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抗PTA1mAb,并交联Sepharose4B制备PTA1亲和层析柱。通过亲和层析法,从pPTA1/Ig表达载体转染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中纯化PTA1/Ig融合蛋白,用夹心ELISA及SDSPAGE鉴定纯化结果。结果:硫酸铵及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后,获得纯度高和活性好的抗PTA1mAb,用其交联Sepharose4B制备PTA1亲和层析柱,交联率为96%。该亲和层析柱可从pPTA1/Ig转染的COS7细胞上清每100ml中,纯化PTA1/Ig融合蛋白约126μg。结论:制备成功可用于纯化PTA1的亲和层析柱,并获得纯化的PTA1/Ig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TA1的功能及鉴定其配体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吸烟促使这些疾病发生的详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探讨作为香烟烟雾中主要成分的尼西丁对白细胞活化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并观察764-3(中药丹参提取物)对其影响,有助于阐明尼古丁在炎症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并为寻找有效的防治炎症损伤的措施提供新的思路。结果:1.利用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靶细胞,首先观察到尼古丁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2.用流式细胞术和Northern印迹杂交法分别观察到尼西丁可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蛋白和mRNA表达,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的趋势;3.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地构建了4种含人ICAM-1基因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序列和两种含顺式作用元件发生定点和突变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4.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证实尼古丁的作用与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之间的关系。观察到尼古丁可促使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PKC活化(γ-^32P-ATP掺入法)入Ras蛋白的活化(GST-RBD沉淀和Western印迹杂交法);6.观察到764-3分别抑制尼古丁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加、内皮细胞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内皮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以及PKC的活化。结论:尼古丁可能通过作用于ICAM-1启动子区下游NF-κB位点,诱导TCAM-1基因表达,在尼古丁所致的炎症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764-3拮抗尼古丁的作用提示其在吸烟所致炎症性疾病的防治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lateletandTcelactivationantigen1,PTA1)胞膜外区与人IgG1Fc段融合蛋白,为PTA1配体的鉴定及其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针对人PTA1cDNA序列设计3段引物,通过反转录、半套式PCR方法从活化Jurkat细胞中扩增出PTA1胞膜外区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IG中,通过酶切、PCR及序列测定鉴定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载体通过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经夹心ELISA及亲和层析、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学活性。结果:经序列测定后证实重组表达载体含有正确的PTA1胞膜外区序列及剪接供体序列,转染COS7细胞后,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证实融合蛋白的Mr为83000,并能被抗PTA1胞膜外区单抗及抗人IgGFc的单抗同时识别。结论:pPTA1/Ig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成功,为PTA1的功能及配体(PTA1L)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