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神经阻滞组(A组),氯胺酮组(B组)。观察围术期循环动力学、呼吸变化,术中谵妄、恢复期躁动、清醒时问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静注丙泊酚后1min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B组)(P〈0.01或P〈0.05)。A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小剂量丙泊酚辅助小儿肌间沟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3.
随着近年来上肢手术日渐增多,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运用也越来越多,它经济实惠,对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麻醉效果肯定。2006年以来我院对860例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进行麻醉观察。结果:寻找到易感后,回抽无血、脑脊液推注麻醉药,是一种效果佳、起效快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及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臂丛神经有效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实施上肢手术的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范围以尺侧为主者采用腋路阻滞法,以桡侧为主者采用单纯肌间沟法;实验组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法。观察2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实验组平均为563.6 min,对照组平均为501.3 min,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有Ⅲ级麻醉效果者4例,占8.2%,需要加用辅助性镇痛、镇静药物完成手术,有1例实施肌间沟阻滞患者改用静脉麻醉后完成手术,实验组病例阻滞效果均满意,麻醉优良率为1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宏伟 《中医正骨》2008,20(11):64-64
肩部手术时常应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是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自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作者采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肌间沟封闭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72例小结王代永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402160重庆)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肌间沟封闭治疗颈椎病出现前斜角肌综合征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我院从1990年以来,采用肌间沟封闭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就资料完整的7...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术后静脉镇痛已广泛开展,但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受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而导致一些不可低估的并发症,降低镇痛效果,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不断寻求更胜一筹的镇痛方法,为此笔者观察自控肌间沟镇痛(PCNA)阻滞臂丛神经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减少或消除由药物带来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阻滞是骨科上肢手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简单可行,对全身情况干扰较小的麻醉方法。然而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对肱骨中段以下的上肢手术麻醉常有阻滞不全,需要大量镇静或复合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王淑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60-161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外科术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91例,从输注液体的量,留置针使用的时间及静脉营养治疗对留置时间的影响及对静脉产生的刺激等方面进行临床研究。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输注液体的量、留置针使用时间以及静脉营养治疗有关(P<0.05)。有静脉营养治疗的患者比无静脉营养治疗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且疼痛率高。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受输注液体的量,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影响,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建议外科术后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为3d,并适当活动留置静脉针肢体,以减少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控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是断指再植术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血管痉挛的发生与疼痛刺激、精神紧张等有关。本科2003年5月-2005年2月采用术后患者自控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PCNA),并通过比较讨论PCNA对断指再植患者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腰大肌肌间沟自控镇痛法治疗下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下肢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腰大肌肌间沟置镇痛泵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疼痛缓解度(PAR)评定;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腰大肌肌间沟置镇痛泵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PAR评定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肌肌间沟自控镇痛治疗下肢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婴幼儿采血通常选择股静脉、颈静脉等部位,上述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有一定的危险性。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3岁以下住院婴幼儿试用静脉留置针经头皮静脉采血738例,成功率高,做到采血输液一步到位,既减轻了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在我科取得满意结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上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60例。A组采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B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观察2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针感数、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B组(P均<0.01);A组针感数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略优于B组,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未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B组出现1例Horner综合征,1例声音嘶哑。结论改良后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应用留置套管针是浅静脉输液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急救及供给营养的最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随着静脉输液的发展,在临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已经被普遍使用。这不仅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也减少了患者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上一般留置针穿刺送管方式多样,送管成功率差别较大,易导致留置失败,为此我们结合临床穿刺经验,改进了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并与常规方法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留置针以其众多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观察了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普通针头与留置针进行输液时穿刺部位疼痛、脱管、外渗、堵管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科共对350例患者采用了静脉留置针,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07例。其中210例留置6~7d,105例留置4~5d,28例留置2~3d,7例留置1d。无1例静脉留置针所致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然而,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肌间沟神经阻滞是锁骨骨折患者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但若患者肥胖、颈短、局部肿胀或解剖不清时常会出现阻滞不完善,麻醉效果差。因此,笔者进行了颈深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与单纯的肌间沟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留置针因留置时间长,能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操作中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穿刺失败,较常见的是留置针穿破血管壁。我科在应用韩玉敏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补救方法时,作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笔者根据右旋糖酐为高渗透压且不易透过血管壁之药物特性与2%利多卡因伍用,对42例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与同期58例单纯性利多卡因的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较,其麻醉有效时间延长了2.32倍。文中对其麻醉时间延长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